【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值此歐洲紀念北約組織成立70周年之際,這個由29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創立時的願景(讓美國一直留在北約,把蘇聯擋在外面,抑制德國的地位)可能面臨動搖。
各成員國對於歐洲的外交政策有自己的想法和如意算盤,法國是歐洲最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國家,從戴高樂的退出北約,到席哈克反對小布希二次入侵伊拉克,馬克洪更像是頗有哲學思維的文青,勇於對嗆美國的川普,說北約已然「腦死」。兩人之間的公開爭執打破了北約作為一個整體前進的路線。
說穿了,川普想要收保護費,因此痛斥北約耗資大又無關緊要,其支出是強加在美國納稅人身上的負擔。歐洲同意擴大國防開支,但是馬克洪認為歐洲應該有獨立的防衛能力。歐洲確實需要增強自己的能力,要能真正抵禦擴張主義的俄羅斯政權,歐洲大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北約自詡為自由民主國傢俱樂部的組織,把土耳其的艾爾多安包括進來但是放在觀察員名單裡,艾爾多安與俄羅斯的普丁走得很近,他正在測試俄羅斯供應的新型防空系統。
土耳其對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人(西方對抗伊斯蘭恐怖份子的盟友)發動戰爭,促成敘利亞的統一(庫爾德人回歸敘利亞),削弱了對「伊斯蘭國」(ISIS)殘餘勢力的打擊。法國馬克洪聲稱艾爾多安已喪失在會議桌上的位置,儘管如此土耳其處於北約的東翼。讓土耳其繼續留在北約是必須的。
川普表示將對歐洲盟友實施制裁、與俄羅斯和中國簽訂三方貿易協議,這對美國有利。事實上,美國與北約的確存在一些真正的分歧,地緣政治起了變化,中國崛起和修正主義的俄羅斯,對西方陣營構成挑戰,但川普的食利心態卻在一點一點的破壞集體防禦的北約系統。
法國總統馬克洪表示,西方與俄羅斯接觸是合情合理的,中國與俄羅斯都不是北約的敵人。隨著中國的崛起,西方世界不再是一方之霸,而是東西力量的平衡,美國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俄羅斯不再是美國的直接威脅。
北約擔心美國撤出該組織,會讓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暢行無阻,成為歐亞大陸的超級大國,北約的未來取決於美國的承諾,這是一份擔保,保證該組織的未來是有保障的。實際上,北約始終相信美國為北約買單是因為它有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現在仍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