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民調:盧秀燕滿意度遠超賴清德 認同罷免比例大減剩28.9%

照片為記者拍攝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最新民調顯示:認同這次罷免的比例大減至只剩28.9%,而盧秀燕的施政滿意度則遠超賴清德總統。 這項由新國會智庫8月5日在立法院召開的記者會,公布八月時政議題民調,由羅智強立法委員、台藝大廣電系賴祥蔚教授、陳冠安執行長、民主學校協會秘書長何元楷進行分析解讀。本次針對賴政府、盧市府施政滿意度;2028無煤中火與普發現金政策態度;大罷免等議題對臺中市公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賴政府各項表現不符民意期待,民眾普遍期待賴總統回歸民生、降低對立,過半民眾更支持賴清德辭去黨主席。 立委羅智強指出,民調反映三大訊息:第一,盧秀燕市長在施政滿意度方面大幅領先賴清德。盧的滿意度為65.8%,賴僅39.3%;不滿意度方面,賴高達49.9%,盧僅27.5%,形成雙重壓倒性差距;第二,「無煤中火」與「普發現金」兩政策均獲逾六成民眾支持,顯示其主張深獲台中市民信任;第三,賴清德威信重挫,原本選前約五成不認同罷免,如今反對罷免者增至六成,反映社會主流民意轉向,期盼賴總統知錯能改,終止8月23日的大規模罷免行動。不過,賴總統仍堅持推動全黨動員,令人遺憾。 賴祥蔚教授分析指出,選前社會觀望氛圍濃厚,實際投票結果反對罷免與贊成罷免大約是55:45,民眾發現反對罷免的民意才是主流民意,所以這次民調顯示認同罷免的比例大減至只剩下28.9%,而反對罷免的比例則上升至60.6。卓榮泰與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均僅約三成多,相較總統大選四成得票率已明顯滑落,反映即使是民進黨支持者也不再支持現行政策,期待執政團隊反思調整。 新國會智庫執行長陳冠安指出,盧秀燕不僅在整體滿意度領先賴清德,連年輕族群中也領先一成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泛綠選民中也有超過四成對盧市長表達肯定,顯示「中道理性」對比「仇恨對立」的取捨趨勢。 陳冠安也批評,經濟部長郭智輝曾聲稱關稅不會比日韓差,卻傳出要產業界自籌4000億元「共赴國難」,要求業者自行割肉。這種作法讓卓內閣的支持度雪上加霜,泛綠支持度更跌至僅66%。面對關稅談判失利,內閣急需改組,卻反被賴清德帶往823罷免戰場,與民意期待改善經濟民生背道而馳。 民主學校協會秘書長何元楷則表示,從街頭反應與調查數據均顯示,民眾普遍認為大罷免已「走火入魔、撕裂社會」,感到厭煩與失望。他呼籲賴清德應放下對立、回歸國政,否則民意怒火恐將進一步高漲。 本次民調由新國會智庫出資,陳冠安執行長主持,委託艾普羅行銷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調查母體對象為設籍台中市、年滿20歲以上市民。本研究採用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CATI),以中華電信資料庫進行抽樣,採末2碼隨機方式抽出電話號碼。調查時間為114年7月29日至31日晚間18:00至22:00,共完成1,074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調查結果依據性別、年齡、學歷、行政區進行多變數加權,並經卡方檢定確認與母體結構無顯著差異,具代表性與可靠性。

最新民調 56.6%民眾希望賴總統辭去黨主席 專心國政

照片為民調數據截圖 【聚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最新民調顯示:56.6%民眾希望賴總統辭去黨主席、專心國政。這項針對臺中公民的民調也發現賴總統的滿意度只剩39.2%,而卓榮泰內閣的滿意度更只有32.9%;相較之下,盧秀燕市長的施政滿意度達到65.8%。 賴清德施政表現滿意度,有39.3%表示滿意、49.9%不滿意,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差距10.6個百分點,另有10.8%表示不知道、無意見或拒答。最不滿意的年齡層是40-69歲。 關於盧秀燕施政表現滿意度,有65.8%表示滿意、27.5%不滿意,滿意度較不滿意度多38.3個百分點,另有6.7%表示不知道、無意見或拒答。除了泛綠支持者是不滿意度(58.1%)高於滿意度(37.1%)之外,其他基本資料分層都是滿意度較高,且多數分層的滿意度皆超過6成。滿意度較高的分層是女性、50-59歲、高中職和專科學歷、泛藍和民眾黨支持者。 關於「2028無煤中火」,有62.4%表示支持、18.8%不支持,支持度高43.6個百分點,另有18.8%表示不知道、無意見或拒答。從交叉分析來看,所有基本資料分層都是「支持度」高於「不支持度」,其中,中火所在的第二選區支持度(66.5%)居各選區之冠。支持度較高的分層是男性、50-69歲、研究所以上學歷、民眾黨和泛藍支持者。 關於「普發現金1萬政策」,有63.8%表示支持、29.5%不支持,支持度高34.3個百分點,另有6.7%表示不知道、無意見或拒答。從交叉分析來看,除了泛綠支持者是不支持度(61.0%)高於支持度(34.6%)之外,其他基本資料分層都是支持度較高。進一步觀察發現,支持度相對較高的分層是:年齡為50-59歲、高中職和專科學歷、泛藍和民眾黨支持者等分層。 關於卓榮泰內閣的施政表現,有32.9%滿意、52.0%不滿意,不滿意度較滿意度多19.1個百分點,另有15.1%表示不知道、無意見或拒答。從交叉分析來看,僅立委第一選區、70歲以上兩個分層是滿意與不滿意比例相近,而國初中以下學歷和泛綠支持者是滿意度高於不滿意度,其他基本資料分層都是「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 關於民進黨發起這次大罷免的認同度,僅28.9%認同,60.6%不認同,不認同比例多31.7個百分點,另有10.6%表示不知道、無意見或拒答。從交叉分析來看,除了泛綠支持者是認同度(69.0%)高於不認同度(22.1%)之外,其他基本資料分層都是不認同度較高。 關於賴清德用總統身分終止罷免,並宣布民進黨退出罷免活動的認同度,有52.9%認同,34.7%不認同,認同比例多18.2個百分點,另有12.4%表示不知道、無意見或拒答。從交叉分析來看,除了泛綠支持者是不認同度(70.0%)高於認同度(22.5%),而年齡為20-29歲的民眾不認同度(47.7%)略高於認同度(45.0%)之外,其他基本資料分層都是認同終止罷免的比例較高。 關於賴清德總統辭去民進黨主席,專心國政建議的認同度,有56.6%認同,29.8%不認同,認同比例多26.8個百分點,另有13.6%表示不知道、無意見或拒答。從交叉分析來看,除了泛綠支持者是不認同度(61.7%)高於認同度(33.2%)之外,其他基本資料分層都是認同度較高。 立法委員羅智強主持的新國會智庫,8月時政民調是委託艾普羅行銷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執行,以設籍在臺中市,年滿20歲以上的市民為調查對象。調查日期為114年7月29日至31日的晚間18:00至22:00。 本次調查共完成1074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受訪樣本的抽樣誤差介於正負3.0%。為使樣本能充分反映母體結構,增加樣本的代表性及可靠性,調查結果分別依照臺中市,且年滿20歲以上市民之「性別」、「年齡」、「學歷」、「行政區」進行「多變數反覆加權」。並進行卡方檢定,確認是否符合母體比例。統計檢定顯示,加權後的樣本資料結構分布與母體人口結構資料一致,無顯著差異。

臺灣等來20%關稅 「烤」驗大戰正開始!

圖∕美國開啟的關稅大戰,對於全球各行各業影響極大。(記者孟淑華攝)  【記者孟淑華洛杉磯綜合報導】截至 2025 年 8 月 1 日,美國根據「Liberation Day」政策與後續調整,美國最新的關稅安排是以「互惠」為基礎,對未與其達成協議或存在貿易不對等的國家徵收更高關稅。已簽協議之主要貿易夥伴所面臨的關稅通常維持在 10–20%;而部分未達協議的國家則面對 25% 到 41% 不等的高稅率。目前仍有些國家仍在商談中或以延期90天等待持續談判,稅率能可能會持續變動。針對目前美國對不同國家實施的互惠/差別關稅率,以下為由低到高排列(僅列主要國家與趨勢)。  其中關稅最低者為10 %(普遍適用基礎稅率),此為對大約 60 個國家所適用的基準關稅(除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外合規商品)。包含英國、澳洲、烏克蘭、斯里蘭卡等。其次為15 %適用於美國與之有部分談判或相對貿易平衡的國家,包括歐盟、日本、南韓、以色列(談判後降為此率)。  另外,對於東南亞等國家,存在貿易逆差者,徵收約20%的關稅,包括越南(20 %)、臺灣(20 %)、印尼(19 %)、巴基斯坦(19 %)等。  而課徵25 %關稅者,是對一些大型貿易對象或談判未完成的國家。包括印度(25 %)、韓國原指定稅率(後談降到 15 %)、墨西哥、加拿大(非 USMCA 合規品)。  針對談判未果的中高關稅國家課徵30–35 %,目前包括中國(擬調至約 30 %)、南非(30 %)、加拿大(非合規品 35 %)。而對仍無協議或被列重點打擊的國家課徵39 %,例如瑞士(39 %)。  對於頂級高稅率,多為特定脆弱或貿易爭議大國,包括寮國(40 %)、緬甸(40 %)、敘利亞(41 %)。  所謂10 % 基線稅率為所有國家的基本稅率,自 2025 年 4 月起普遍適用,也稱「baseline tariff」。而屬於互惠差別稅者,是針對貿易逆差大、談判未果、或維持高貿易壁壘的國家調高至 15 % 以上。屬於談判調降稅率後遞補者 15–20 %,部分國家與美方達協議,因此在初始較高提案後降為中等稅。屬於頂級高稅(30–41 %)者,主要是針對大陸、敘利亞、瑞士等被視為重點或未合作國家之懲罰性稅率。  臺灣原本在 2025 年 4 月 2 日 被宣布將課徵 32% 的對等關稅(半導體產品除外),隨後於 8 月 1 日 美方宣布將對臺灣進口商品的關稅降低至 20%(屬於中段班)作為暫時方案,預計自 8 月 7 日生效。臺灣表示,仍在持續磋商中,但專家認為對以出口導向為主的臺灣而言,不利與日、韓競爭,關於這方面將考驗臺灣的應變能力。 圖∕美國開啟的關稅大戰,也各國對美國輸出產品的彼此競爭。(記者孟淑華攝)

專家指稱事實查核中心搞錯事實 行政院違法任命二二八董事長

照片為張若彤臉書截圖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這真是超尷尬,標榜專門查核事實的事實查核中心,竟然被專家指出搞錯事實。 法律與文史專家張若彤在臉書撰寫一篇文章,題目為〈大家要小心!事實查核中心也會搞錯喔〉,指出事實查核中心認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楊振隆非總統與行政院長提名,而是「董事會提名、董事成員選聘」,這是錯誤,因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的董事長、執行長的任命,就是行政院的權責。這篇發文也分別標記了事實查核中心及董事長羅世宏,但至截稿時間,還沒看到事實查核中心在官網或臉書回覆。 張若彤花了五年時間撰寫《如是二二八》案三本二二八專書,糾正很多錯誤歷史認知,廣獲好評。 事實查核中心先前認為:「網傳楊振隆曾犯殺人罪行,這一點屬實;外傳其薪津高達每月三十萬且享18趴優惠存款,查證結果,月薪只有約每月十六萬,一年的薪津福利等總和約一百九十萬。」至於楊振隆的任命案,並非總統與行政院長提名,而是「董事會提名、董事成員選聘」。 張若彤嚴正指出,事實查核中心弄錯了。二二八紀念基金會的董事長、執行長的任命,就是行政院的權責。根據現行有效的〈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政府投資之民營事業機構負責人、經理人人選選派前須經行政院核可機構一覽表〉,財團法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的董事長、執行長,都是受行政院管制的。選派「之前」都要先經過行政院核可。他還附上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網站相關資料以供查證。 張若彤認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這個花了國庫一百億的機關,是依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所設立的,不是一般民間的財團法人。其董事長、執行長的任命,行政院卓榮泰院長是要批的。事實上是層峰先喬好之後,院長批了,再由主管機關內政部交基金會「照辦」,把後面的程序走完。事實查核中心的說法,完全錯誤。這個任命若好,卓院長應居首功,大眾若覺得怎麼可以任命一個有殺師歷史的人來當轉型正義天使,追尋禍根,也應該找卓榮泰、甚至找賴清德負責。 張若彤說,在「大罷免大成功(誤)前夕,2025年7月24日,原本的二二八執行長楊振隆,高升二二八紀念基金會董事長。」他強調「殺師什麼的就不再講了,這個任命不只是觀感問題、更是個違法的任命。」

羈押超過十個月 最長可逾五年 白營大老主張體檢羈押制度 搶救柯文哲

照片取自柯文哲臉書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民眾黨創黨主席柯文哲已經被羈押超過十個月,民眾黨創黨大老主張藍白應該趁著反罷免氣勢,在立法院體檢羈押制度,搶救柯文哲。 柯文哲2024年9月遭到偵查羈押,2025年1月遭到審判中羈押,到7月累計已經超過了十個月。事實上,依照現行法律,審判中全部羈押期間累計可以達到五年,加上偵查羈押超過五年,這已經比很多刑期還長,很可能侵害人權。 民眾黨大老指出,這次大罷免有很多民眾黨的小草高喊「我們不出來,阿北出不來」,有效動員了白營支持者出來投票。事實上,很多民眾都感覺柯文哲被羈押太久,違反情理,該審判就審判,有罪就判刑,無罪就釋放,而不是一直羈押。民眾黨與國民黨應該體察這股民意,透過體檢甚至修法,以免羈押制度變成先把人關起來,再慢慢收集證據,侵害人權。 民眾黨創黨大老說,許多民眾都覺得柯文哲受到不公正的迫害,還沒有被定罪就形同已經坐牢,沒有被褫奪公權卻無法出來反罷免投票;羈押過程中還發生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夫人自殺的遺憾,不只讓彭振聲痛哭怒斥國家迫害,更讓全民同感悲哀。大家應該都會同意,如果有罪,當然應該接受司法審判,但現在的羈押已經很明顯是有政治考量,今天是柯文哲,改天可能是每一位台灣人,民眾黨應該把搶救柯文哲變成主要目標,國民黨也應該一起合作,讓搶救柯文哲變成全民運動。

2025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 因南台雨災暫緩舉行

照片為先登場的幕僚會議,澎湖縣政府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2025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原定7月29日下午兩點將於澎湖登場,七縣市將共議海洋保育、環境永續、綠色旅遊與財政修法,實踐「跨域共榮 永續大南方」。不過因為南台灣近日雨災嚴重,已經決定暫緩舉行。 「2025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原定在澎湖縣澎澄飯店玄武宴會廳隆重舉行。來自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嘉義市、屏東縣、臺東縣與澎湖縣等七縣市首長將齊聚澎湖,展開深度交流與實務對談,攜手擘劃南台灣區域發展藍圖,朝「跨域共榮 永續大南方」目標邁進。 此次會議由澎湖縣主辦,本次首長會議為「2025南方治理平台」年度系列的重要場次,前期幕僚準備已於今年4月25日由澎湖縣副縣長林皆興主持,召開第一次幕僚長會議。與會者包括嘉義縣政府秘書長羅木興、高雄市研考會主委陳博洲、臺南市政府參事韓榮華、臺東縣政府參議郭建成、屏東縣研考處長謝孟良、嘉義市智慧科技處代理處長曾江評,以及多位中央部會代表,共同聚焦四大議題:海洋生態保育、環境永續(廢棄物處理)、綠色旅遊、與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 在海洋保育方面,澎湖縣提出「海龜卵窩沙溫監測及性別比例平衡保育計畫」,以設置「沙灘降溫生態緩衝區」方式保護海龜繁殖棲地,並與中央共享沙溫數據,提升整體保育成效;環境永續部分則由嘉義市提案,建立跨縣市廢棄物處理合作機制,共同處理廢棄物與焚化底渣。 綠色旅遊方面,各縣市共同推動「碳標籤旅館推廣」及「跨古論今•低碳綠行大南方」等方案,鼓勵低碳旅行與文化教育融合,帶動永續觀光;在財政議題上,澎湖主張將海域面積與保育責任納入財政收支劃分法指標,並聯合臺南、嘉義縣市、屏東共同向中央建議修法,期望實現區域均衡發展。 林皆興副縣長強調,2025年系列會議以「跨域共榮 永續大南方」為主軸,透過治理平台凝聚南部七縣市合作能量,創造共享共榮的發展模式。

反罷免大成功 白營創黨大老提醒藍白合搶救柯文哲

照片取自柯文哲臉書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引起各界高度關注的立委與新竹市長大罷免在7月26日落幕,反對罷免的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創造大成功的成績,民眾黨創黨大老主張,藍白應該在這個時候積極合作,搶救柯文哲。 這位民眾黨創黨大老指出,這次罷免雖然針對的是國民黨立委,但是民眾黨的主席、公職人員與小草在各地主動幫助國民黨立委站台呼籲反罷免,尤其在7月26日開票當晚,當反罷免已經確定成功,許多小草自動集結在土城看守所外面,隔著圍牆對柯文哲大喊:阿北我們成功了,讓人非常感動。 民眾黨創黨大老說,反罷免的成功,一部分因素是民眾看不慣民進黨一黨專制,而且濫用權力,尤其是在羈押柯文哲這個事件最明顯,除此之外,也經常任意解釋法律,打壓異己。現在反罷免成功,可以看出民心所向,藍白更應該合作把柯文哲救出來,停止羈押,接受公平公正公開的審判。 民眾黨創黨大老說,許多民眾都覺得柯文哲受到不公正的迫害,還沒有被定罪就形同已經坐牢,沒有被褫奪公權卻無法出來反罷免投票;羈押過程中還發生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夫人自殺的遺憾,不只讓彭振聲痛哭怒斥國家迫害,更讓全民同感悲哀。大家應該都會同意,如果有罪,當然應該接受司法審判,但現在的羈押已經很明顯是有政治考量,今天是柯文哲,改天可能是每一位台灣人,民眾黨應該把搶救柯文哲變成主要目標,國民黨也應該一起合作,讓搶救柯文哲變成全民運動。

遭媒體曲解支持罷免 鄭自隆教授發表聲明

照片為相關新聞搜尋截圖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退休教授鄭自隆的專欄文章遭到《鏡周刊》與三立等幾家媒體報導表態為支持罷免傅崐萁,鄭教授特別發表聲明澄清。 鄭自隆教授聲明說,他在「鋒燦傳媒」的文章〈子賢兄,你說得對,但這不應是被罷免理由〉,標題已經很清楚了,不認為這是罷免理由,文章主旨是論述罷免不宜以「已被檢驗之事」作為罷免理由,而《鏡周刊》及其他媒體,竟然擇一句與其政治立場契合之話,誇大處理,見樹不見林,亦形成誤導,不符專業要求。 鄭教授說,他原稿有謂「的確令人作噁」,自己認為這樣是思慮不周,行文有欠厚道,謹向傅氏夫婦致歉,亦於隔日7/24上班時間請「鋒燦傳媒」改為「若是屬實,確有欠妥」。 鄭教授特別強調,任何媒體引述他話語當成罷免傅委員之理由,均不是他本人之意,謹此說明。 以下為鄭自隆教授聲明原文 作者聲明: 本人在鋒燦傳媒的文章《子賢兄,你說得對,但這不應是被罷免理由》,係論述罷免不宜以已被檢驗之事作為罷免理由,而鏡周刊及其他媒體,竟擇一句與其政治立場契合之話,誇大處理,見樹不見林,亦形成誤導,不符專業要求。 此外,本人原稿有謂「的確令人作噁」,思慮不周,行文有欠厚道,謹向傅氏夫婦致歉,亦於隔日7/24上班時間請鋒燦傳媒,改為「若是屬實,確有欠妥」。 非鋒燦傳媒之文章,引述本人話語,以作為罷免傅委員之理由,均非本人之意,謹此說明。

社造領袖驚爆:「青鳥欲闖我家門」

照片為盧思岳臉書截圖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台灣社造聯盟前理事長盧思岳驚爆:「青鳥欲闖我家門」! 盧思岳公開發文表示,他日前出差回家後被告知一件「青鳥欲闖我家門」的怪事。某天晚上,他太太一人在家突然聽到有人「多次按門把卻拉不開門的聲音」,而且「沒有按門鈴,也沒出聲喊一下有人在家嗎?」 盧太太在廚房嚇了一跳,依稀看到門外人影,立馬衝到前廳門口問你要幹什麼?一個身形壯碩的年輕女子說:「我來請你連署大罷免...」,還想要推銷什麼,但是看到住戶表現出不悅,轉身就離開了。 盧思岳驚嘆:「哇咧!意識形態洗腦可以這麼恐怖?」他認為即便自認為「大罷免是多麼正義的人」也要懂點做人的禮貌吧?怎能夠不出聲就要打開人家的大門呢? 盧思岳回想自己讀大學時幫「黨外」發競選傳單,幫冤死陳文成博士的父親發申冤傳單,為環境污染受害居民、為勞動權益遭剝削的罷工勞工發傳單時,也自認為站在正義的一方,但都是鞠躬哈腰地懇請民眾支持,看到不同立場的人將傳單丟棄地上,即便是當著自己面前,也只能珍惜資源、默默地撿起來繼續發送。 盧思岳認為「民主靠制衡」。他四十年前在「黨外」,是關心弱勢的大學生,後來是參與社運的中學教師;四十年後竟然還得加入「黨外-在野大聯盟」的發起人,真是奮鬥永無止境的時代反諷呀!不變的是,反抗的都是「執政黨」,但已經從國民黨變成民進黨了! 盧思岳曾任台灣社造聯盟理事長、台灣社區重建協會創會理事長、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行政院九二一震災民間重建貢獻獎得獎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新聞評論獎得獎人。

驚爆!罷免還沒投票 立法院長內定7/28改選?

照片取自韓國瑜院長臉書 【聚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這真是太驚爆了,罷免都還沒投票,結果還不知道,居然已經內定7月28日要改選立法院正副院長? 立法院現任的正副院長是國民黨籍的不分區立委韓國瑜與台中選出的立委江啟臣。先前就有媒體報導說,如果罷免立委順利拉下幾席國民黨立委,民進黨可能推出現任總召柯建銘出來競選立法院院長。不過罷免投票最快也要在7月26日,部分選區8月23日才會有投票,現在就談院長副院長改選,似乎為期過早。 有民眾指出,他們先前申請7月28日要參觀立法院,結果卻接到通知說7月28日當天要安排院長、副院長改選,議場不開放參觀。這讓申請參觀的民眾很好奇,怎麼罷免都還沒投票,院長的改選日期就已經確定了? 據了解,立法院議事人員可能是先規劃可能會有這種狀況,至於屆時的實際議程還會有所改變。讓人好奇的是,議事人員這種未雨綢繆的安排,以及直接對外提及院長要改選的說辭,立法院院長、副院長以及秘書長是否知情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