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日常柴米鹽油醬忙不過來裡總會想著新竹朋友,雖不能親晤,看社交媒體單方知對方動態亦了勝於無。前幾天看到新竹橫山朋友在討論頭前溪上游的「油羅溪」,順手查Google看地名來源如何交代。 如所預料,AI、Wiki,實體的客委會,都說源自泰雅族語,指當地對樟樹稱「yuro」。但這是典型不知地名源由,便賴給原住民語之學界墮性。更奇妙的是,原住民學術朋友很少出面修正。 只好別人食麵老番喊燒,提出自己看法拋磚引玉。油羅(莊、溪與山)一帶老地名超過九成以上皆漢語系之稱,沒理由這裡突然冒出孤伶伶的泰雅語。泰雅語樟樹,不是rknus嗎? 主張油羅(yuro)是泰雅語,據說是日本時代初期新竹支廳職員光永喜一的記載,學問初步就是批判考證,順藤摸瓜找出原檔原文(數位時代的大確幸!),原來是誤解誤譯的結果!!原文大意是那裡山林雖大小樹叢生,但「有名的樟樹在『ユーロ』山中卻少見」,沒說ユーロ(Yuro)就是泰雅語樟樹。 ユーロ山即油羅山,油羅應是漢語,老番幼時尚見過樹籽用來洗衣物的「茶箍t-khou」(黃目子/無患子)。無患子為何有人叫油羅,是另外故事這裡不說。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抒情
【黃愛真兒少與閱讀專欄】「記憶」摸得到、留得住嗎?即使是二十年、三十年後,許多回憶往往已支離破碎,甚至被時間誤讀。但若是與家族、家庭相關的記憶,尤其是如小亨與奶奶之間隔代親情的溫暖點滴,那些與「愛」有關的記憶,便顯得格外珍貴。 在《達內利魔法裁縫鋪》的世界裡,記憶不僅能保存,還能「縫」進衣服裡。達內利家族擁有珍稀的魔法記憶縫線,能將人們的口述經歷縫製進衣物中,讓每一針一線都承載情感與故事,成為可以穿在身上的記憶。 除了記憶縫線,還有許多有趣又實用的魔法:讓舞步更優雅的「飛行咒」、讓睡袍持續溫暖的「火焰咒」、夏天降溫的「清涼咒」、去汙保潔的「光亮咒」,甚至能飛的圍巾你是否也想訂製一件擁有魔法力量的衣裳呢? 當然,有守護記憶的魔法,也有可能摧毀它的「魔咒生物」:小魔蟲、嘶嘶象鼻蟲、巨紫蛾、阿爾庫里因此,魔法裁縫們還得準備驅蟲袋,才能保護珍貴的作品不被破壞。 然而,即便達內利家族傳承了四百年的手工魔法製衣工藝,仍無法避免時代的變遷。小亨與奶奶的簡單生活,因為都市魔法裁縫店接連倒閉,迎來了失業返鄉的叔叔伯蘭特一家,家庭結構改變,也讓原本熱愛縫製的小亨逐漸被排除,淪為打掃與跑腿的邊緣角色。 他被安排整理閣樓那是家屋最角落、也最容易遺忘的空間。卻也因此開啟一場冒險:小亨在閣樓發現奶奶年輕時留下的記憶縫線,與堂妹康妮一起穿越奶奶的記憶,揭開她與大量生產魔法服裝的佩珀先生之間的秘密,並意外發現佩珀工廠與魔咒生物聯手壓迫其他手工裁縫家的黑幕。 面對壓力與不公,小亨與康妮不僅勇敢探查,也期待在即將舉行的「小小裁縫大賽」中證明自己。然而,報名名額早被叔叔保留給康妮,小亨該如何找回屬於自己的舞台? 從故事開頭到結尾,隨著達內利家裁縫鋪招牌上的文字悄悄變化,從「四百年傳承的魔法裁縫」轉為「全新系列的大獎小裁縫」,我們看見小亨與康妮一同成長、蛻變,也看見手工與記憶所凝聚的情感,重新被珍視與傳承。 每一件讓我們珍藏的衣服,背後往往都藏著一段回憶,一份情感,一個夢。透過這本書,我們與孩子一同閱讀魔法故事的奇幻,也回望現實中家庭、親情與記憶的重量。那些一針一線所編織的,不只是衣裳,更是愛與時間交織的溫柔證明。 少年小說《達內利魔法裁縫鋪》,有樂文創出版 作者為台灣THE科技人文推廣教育學會理事長,教育部閱讀推手 圖像:黃愛真拍攝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週末,太座忙得很,中午出門了,女兒還沒放暑假,遠在東京。老男人一枚的我,嚴謹自律,出門跑了七公里,回家洗衣服,澆花,餵魚,午餐記住要控制體重,煮了十顆水餃。 愛吃水餃,朋友們抬愛,常推薦他們喜歡的水餃給我,我於是有了一張水餃地圖,最遠的,竟然到了南台灣的高雄市!友情真可貴,是吧! 這些水餃,有些顆粒壯大,有些內餡扎實,有些吃起來真的令人驚艷,有些則讓我想起「家味的平實」。水餃,無疑是國民美食吧! 以前在老家,假日爸媽為了省便,自己動手包水餃,我們小孩開心的圍在一旁,把手洗乾淨,就等爸媽一聲令下,動手也來包水餃:把內餡用調羹刮一小勺,包在餃子皮裡,那時爸媽體力夠,也為了省錢,餃子餡都是自己調的,餃子皮當然自己擀,我們孩子興奮的捏啊捏的,一直嚷著:待會要吃自己捏的水餃。 至今,我還喜歡煮水餃時,望著水煮沸,水餃跳進滾水中,靜靜等待翻騰的靜甯,不一會,水再度滾了,用筷子輕輕翻攪,避免水餃黏鍋底。翻著,攪著,爸媽年輕的模樣,從腦海裡湧出。 水再度滾開,把瓦斯調小,中火靜煮,然後去撥幾粒蒜頭,倒一小碟醬油,若找出辣椒醬,最好。煮食最美好的空檔,無疑是那些等待的空檔,你可以做很多配合飲食美好的小技巧。 像今天,我掏了幾湯匙,澎湖來的干貝小魚,挖了幾條剝皮辣椒,然後,把《張愛玲往來書信集》攤開,哇,太美好了,一個人的武林! 聽說,張愛玲很不注意美食,她自己說了:「我的飲食向來是以不挨餓為度」。我呢,雖沒那麼講究,但無論吃什麼,都會「很認真的吃它而已」! 歲月悠悠,人來人去,吃食的時光,無論怎樣,都在日常裏循環。我們活著,我們吃著,日子令人感動。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為什麼要跑馬拉松?而且,還是在酷熱的六月天!六七八月,馬拉松賽事的曲線直線掉落。很多跑者選擇「放暑假了」。 我自己呢,六月跑三場,七月跑兩場,八月目前沒有。但我還沒準備放暑假。暑假賽事少,很合理。天氣實在太熱太悶,動輒三十幾度,曬得要死,悶得要命,也必然跑得要死。即便辦馬拉松賽事的單位想辦,亦會考量成本,報名的人少,等於成本很高,不划算。 可是,這幾年,我逐漸晉身不少跑友嘴中的「老馬」(馬拉松的老朋友)後,(但我要強調一下,我這老馬是跑得很慢的那種老馬),我發現,還是有一些老馬很希望鍛鍊自己的耐熱度,抗熱度,會很希望六七八月裡,仍能有一些賽事可以報名,於是,你也知道的,有需求自然有供給,像「全台PAPAGO歡樂跑」這種賽事,就會匠心獨運的,在六七八月裡,撐起一片天,辦出兩三百人的小型賽事。 人少,天氣熱,報名費不敢太高,一切從簡:繞圈賽動員人力少,補給站精簡,不給獎牌,號碼布當場領取免郵寄,電子成績單賽後下載。賽事從簡,但誠意滿滿,這是我對這些小型賽事主辦方的體認。 好了,我六月間連續三週出馬,太平山雲端馬拉松,不敵暈車與高山反應,鍛羽而歸,僅跑了17公里;新店十四張捷運站公益馬拉松,頂著37度高溫,完賽了! 昨天的全台歡樂跑PAPAGO觀音場,同樣高溫三十幾度,而且很曬(田野間跑馬大部分路段都是直接曝曬),我撐到完賽,但感覺是體無完膚了! 觀音馬這條賽道,去年是全馬跑兩圈,今年改成十七圈,但那條美麗的白千層綠蔭道,仍是最吸睛的賽道,前面曝曬在陽光下的越跑越厭世,一旦轉彎跑進綠蔭道上,頓時整個人清醒過來,心涼脾透開!清風陣陣,視野愉悅,真是我跑過的馬拉松賽道裡,最值得記憶的前幾名! 這次還有一個意外收穫:小玉西瓜田。賽事五點起跑,五六點左右,西瓜田裡便有更工作人員開始採收西瓜,裝載西瓜,搬運西瓜,後來還來了一部大貨車運送這些一籮筐一籮筐的西瓜。 工作人員會做生意,看我們陸續跑過時不但喊加油,還切開好幾個西瓜,給跑者嚐鮮,很自然的,一堆跑友分分下訂,只見完賽之後,不少跑者抱著西瓜踏上歸程。 這是我的第90馬!邁向百馬老王子又踏前一步了!我還在跑,還沒放暑假,七月還要挑戰兩場溽暑馬拉松,把百馬目標再向前推進。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 為什麼要跑馬拉松,而且是在六月天?沒什麼理由,只是,你不跑日子照樣過,然而你跑了,這個夏天你就能體會自己在汗流浹背的存在裡,有一種握拳,喊yes 的爽快感!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聽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參觀台北市迪化街一處古宅,大廳堂內,看到兩把交椅,真想坐它一坐,過過乾癮。可惜!見到「請勿試坐」的告示,我只好拍拍屁股,算了!閩南語說得好:無彼號尻川(屁股),就勿坐彼號椅子,免得惹怒了主人。 中國在漢魏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根本沒有椅子的概念。直到漢靈帝時,才從西域傳入了形狀如矮凳,可以摺疊的椅子,這種輕便的坐椅,當時叫「胡床」,後來改稱「交椅」。 在封建時代,交椅代表身分地位,不是隨便人都可以亂坐的。「第一把交椅」,更是代表了地位崇高的領袖,如水滸傳𥚃的及時雨宋江,就是坐第一把交椅的頭目。 交椅也是太師椅的前身。據說,秦檜坐交椅時,總是目空一切,鼻孔朝天,頭朝後仰,以致頭巾常常墜落,京尹吳淵為了拍奸臣的馬屁,特地在交椅後方裝上了托背,人稱「太師椅」。還有一種「金交椅」,那可是身份無比尊貴的皇帝坐的,「銀交椅」是貴族坐的,平民百姓可不能「肖想」,否則會惹殺身之禍。 南宋時期,交椅已司空見慣,婦孺都已經「垂足而坐」了。我想起一則趣聞。有一次,蘇軾經過潤州(江蘇鎮江),父母官聽說大文豪來了,歡天喜地設宴招待。酒席將散時,幾位歌妓唱起了黄庭堅的「茶詞」:「唯有一杯春草,解留連佳客」,意思就是唯有這杯茶,懂得我們留連客人的心情。春草,指的是茶。 蘇軾聽了,一本正經的說:你們是要留我老牛吃嫰草嗎?此言一出,站在他身後的幾名歌妓,忍不住靠在他坐的交椅大笑不止,椅子也被一下子折斷了。 蘇軾樂極生悲,猝不及防,一屁股跌坐在地,賓客也笑着一哄而散。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老番中年聽障,反而更計較語詞音聲的精確問題,真是矛盾或笑話人生。 例如老番一直斤斤計較,從古到今著名的「大武壠」社,當時人如何說? 一、Tāi-b-ling 二、Tōa-b-ling 三、T-b-lng 以上是老番三、四十幾年來常聽到的三種說法。但若照文獻,尤其是歐語文獻(聽音記音,不像漢語要找字而失準),大武壠通常標成Tevorang,用現在羅馬字拼音是:Tē-bu-lng,勉強用台語漢字音譯:「地茂人Tē-bōu-lng」。 換句話說,看漢字文獻,直接念不一定準確。那個「壠」字,如「後壠」、「虎尾壠(老番約二十幾年前造的詞)」的壠,不唸ling或lng,是lng。大武壠的「武」跟大名頂頂歷史地名「大武巒」、「大武丁」之「武b」不同韻,而是跟我們彰化「大武郡」的「武(bu)」相同,大武郡不唸成Tāi-b-kūn,因為歐文文獻拼做Tavokol(Tā-bu-kn)。 老番聽障所以對音聲敏感,對音聲敏感,連帶會對「物象本質」敏銳。約十年前被承認新一族的原南鄒「卡那卡那富」族,歷代文獻顯示他們屬大武壠的一支族(要證據?那就請老番去演講展示)。族群的劃分,有時跟本質無關,是政治做作。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跑完第三天,才有空,有心情,寫自己的第89馬完賽心得。原來週日當天,新店的氣溫高達37.9度啊,熱得要命,但我們在跑馬拉松! 我們一夥人,繞著十四張捷運站,跑了28圈完成42公里的全馬,竟然也寫下了自己跑馬的最熱紀錄呢! 乖乖,原來自己真不是蓋的呢!這場馬,可以說嘴好一陣子了,鐵定。 十四張捷運站公益馬拉松,說起來,也非常的有意思,是為了馬拉松界極為有名的「寶哥」他的生日設計的。 主辦人是邵老師,亦是馬場界的癡人,知名的香魚馬,烏來馬,甚至跳島馬拉松,環島馬拉松,都是他的創意傑作,而寶哥亦不遑多讓,自己跑也主辦推動很多的馬拉松賽事。他們交情深厚,惺惺相惜,辦這場馬拉松名義上是為「馬拉松的老朋友」慶生,實質上,又何嘗沒有在仲夏天裡,賽事減少下,苦心孤詣為腳癢的跑者,安排一場馬拉松讓大家聚聚,好過過癮的用心呢! 賽道狹窄,人數限制,報名要搶早,我是一接獲訊息便趕緊報名的人,搶到名額後,才知道很多跑者向隅。但,就算搶到了,那天也真是不好跑。你想想,要在37、38度之間,烤五花肉一樣的反覆曝曬,不好受啊! 但主辦方的誠意十足,補給充分,冰塊源源不絕,我一直不斷的喝冰水但全程只進了廁所兩次,你就可想而知,我喝的水都大量轉換成汗水了。若流汗像運動飲料廣告那樣,彰顯出「爽」的帥勁的話,那天陽光下的我,可真是「帥透啦!」 這場馬拉松,小而美,溫馨且熱情。許多已經升格為超馬級的神人跑者,如段員外,小野馬,譚導等竟然都在場內現身,你就明白這場公益馬拉松的不簡單意境了! 跑馬拉松,不是追速度,追成績,而是,珍惜跑者的精神與友誼,不管未來大家怎麼進化,我們都會向馬拉松最核心的價值:好好的辦一場馬拉松,好好的跑一場馬拉松,好好的珍惜我們還能跑的時刻,認真而努力的跑完它!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黃蘭心律師拍攝 【聚傳媒黃蘭心專欄】近日,網紅「館長」陳之漢訪問上海,引起媒體關注。其中一天晚餐,台灣女婿汪小菲在新天地自家餐廳宴請館長吃川菜,直播觀看人數竟飆破40萬人。 席中,汪小菲特地為遠道而來的台灣朋友準備的,有酸辣粉、蒜泥白肉、夫妻肺片、缽缽雞、麻婆豆腐炒龍蝦、毛血旺、酸菜魚等,還有四川白酒,以及搭配這些又麻又辣川菜不可缺少的涼飲加多寶。真是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然而令我最有感的,卻是酒酣飯飽聊天時,汪小菲隨口提到的,一道沒有出現在宴席中的涼菜。 汪小菲問館長:「折耳根吃過嗎?」 館長:「折耳根到底是什麼味道?」 這喚起了我的回憶。 不久前曾赴雲南旅行。記得抵達雲南第一天,昆明機場一下飛機,就驅車直奔餐廳,點了心心念念的過橋米線,和一盤折耳根。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廣泛生長在大陸南方。曬乾泡茶,清熱解毒,據說對肺有益。其根莖洗淨切段,拌醬油、辣醬、蔥、鹽、香油等,是貴州雲南等地常見的涼菜。網路上討論大陸各地特色食物的文章中,經常看到有人提到折耳根。想當然耳被我列入雲南旅行必吃清單。 折耳根到底什麼味道呢?記得一上菜,大家立刻舉起筷子、迫不及待,入口後彼此臉上表情卻一言難盡,然後很有默契地果斷決定,淺嚐即可。折耳根根莖嚼起來有點硬,有一種奇怪的味道,算是腥味嗎? 似乎不夠準確,但是因為沒有類似的食物,如果不說這是腥味,好像一時也找不到其他字眼可以描述。我為了加深印象,還特地多夾了兩三次筷子,但小小一盤,四個人最後到底沒有吃完。 現在想起來,折耳根到底什麼滋味已經不記得了。只留下:「這東西味道有點詭異,無法多吃」的印象。 好像很多人第一次吃榴槤,或是帶外國朋友第一次嘗試臭豆腐、豬血糕,也有類似的感受? 看在榴槤、臭豆腐和豬血糕份上,要不,下次去雲南貴州旅行, 還是再給它一次機會吧? 不得不說,汪小菲這次美食行銷很成功。直播中大方得體的主人形象,談起兩岸美食和自家料理,熟稔又輕鬆有趣,讓人對他的事業品牌及個人形象好感度大大提升。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一邊觀看一邊暗暗自忖,下次去上海,也想將他家的川菜餐廳排入行程哈。 作者為大勤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 ●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羅文嘉專欄】2019年夏天,《我們與惡的距離2》編劇呂蒔媛,為了寫出更好劇本,提出到民進黨中央黨部臨場體驗的要求。 我斟酌再三決定答應她,其實我暗地裡思考,她有沒有可能不只是一位關心公共議題的編劇?她有沒有可能也是一位對台灣影視產業有深刻了解的立法委員人選呢? 我把這個想法跟當時的黨主席卓榮泰討論。 「我覺得很好,會讓大家眼睛一亮,只是她會答應嗎?」卓主席說。 我第一次跟呂蒔媛試探性的詢問時,她跳了起來說:「我-我-我只是來寫政治題材的編劇,我沒有要變成政治人物⋯這太瘋狂了。」 通常要推人跳火坑,不能急、要慢慢磨,磨到她意志動搖、熱情喚醒,最後心甘情願,往下跳。 那段時間,我會跟她聊聊政治是怎麼一回事,會跟她分享台灣面臨的內外問題,眼看著她從斬釘截鐵的拒絕,到開始認真了解立委要做那些事,我等待某天的新聞標題「民進黨將提名與惡距離編劇擔任不分區立委」。 時間越來越迫近,提名作業即將開始,最後攤牌那晚:「謝謝你的好意,我只能過編劇的生活,我真的沒辦過政治人物的生活。」 就只差那一點點,一點點距離,我們就會有一位金鐘編劇立委⋯⋯ 我們與惡的距離2明晚第三第四集播出,卓院長說看第一二集時,影片最後字幕出現劇本顧問,那真的是你嗎?我說,那是未達成任務付出的代價。 作者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突然在博客來網路書店上,看到文學小說類榜單上,出現排名75的《金瓶梅詞話》!蠻意外的,不知為什麼?! 但對我來說,是很意外的喜悅,因為我曾經寫過一本《金瓶本色》,我參考的範本就是博客來網路書店上榜的這本《金瓶梅詞話》,全名是:夢梅館新校十八開本金瓶梅詞話。 《金瓶梅詞話》是被嚴重低估的一本古典小說,它之所以被低估,在小說的文本上,它被醜化為情色小說,令天下學子避之不碰(至少表面上);在小說的筆法上,它文白交雜,又多採用北方土語,閱讀起來不甚容易。 但,《金瓶梅詞話》故事生動,角色鮮明,從《水滸傳》裡截出一段打虎英雄武松返鄉,面對忠厚老實的哥哥武大郎、嬌豔媚人的嫂嫂潘金蓮,發展成兼具土豪劣紳於一身的西門慶,與多位妻妾的情慾糾纏故事。 西門慶簡直就是後來一堆豪門大戶,搞金錢遊戲,搞政商勾結,搞小三小四小五等男女關係的「祖師爺原型」!而《金瓶梅詞話》裡,透過西門慶對明朝政治之黑暗,對儒家文化淪落至科舉取士的僵化虛矯,都有接近「周星馳式」電影的嘲諷風格。 我在寫《金瓶本色》時,是非常享受閱讀的樂趣的。《金瓶本色》是我寫完《紅樓心機》後,決心要接棒寫下去古典小說新解讀的第二本,完成後,我自己是給它很高分的!只可惜,出書時,剛好遇上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我連新書發表都沒出席幾次,打書活動就嘎然而止。 但我還是要為自己的這本書,打抱不平一下!如今竟然看到我參看的範本,站上博客來網路書店小說文學類的百大名單,當然很高興《金瓶梅詞話》有機會再被重視。更想當然爾的,要推薦我那本《金瓶本色》啦! 我的《金瓶本色》有多好看呢?我覺得我懂美女潘金蓮,我懂她的美麗與哀愁,情慾與幽怨。我覺得我也懂西門慶的粗魯,財大氣粗,以及在這表象下他身為一個男人的某種脆弱本質。 當然,我覺得我更懂,那位從不露臉的作者「蘭陵笑笑生」,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神秘客,隱藏於低階公務員的行列裡,看盡達官貴人的醜態,青樓女子的痛苦,成群妻妾的哀愁,讀書人的困坐愁城....。 若有機會,我還是要再寫一本關於《金瓶梅》的新書,但這次重心要放在潘金蓮身上了!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