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黃愛真》台大圖資系學生的圖書館與博物館異同想想課

【黃愛真兒童閱讀專欄】 前言: 此為2025年11月與台大圖資系學生對於閱讀、圖書館、兒童文學的分享課程,學生的暖身活動。參與課程學生為紙筆作答。筆者摘要整理。 學生身份涵蓋研究生(占多數)、大學生。 此次提問為: 圖書館和博物館/美術館之異同? 學生回應: 1 人在美術館/博物館內的活動屬於被動瀏覽,在圖書館則主動決定路線、主動發展策略。此外,「視覺效果/燈光」設計,博物館/美術館追求(體感上)沉浸式體驗,讓觀眾順著策展人的想法走;圖書館卻以盡量減少外在事物存在感(或「干擾」)為目標,只做最低限度的引導,擔任協助者的角色。 2 圖書館根據不同的分類法或館藏發展政策,發展不同的書籍(或其他資源館)館藏,並以固定的分類方式,邏輯呈現館內資源;博物館或美術館的展覽,主題性較強,會根據不同特展、常設展等主題展示館藏,且大部分的館藏並不一定都會展示出來(可能在庫房中)。 3 圖書館和博物館都有保存人類智慧、文化、產物之功能,有利於教育、休閒娛樂等目的。但圖書館保存物件以書本為核心,和其他資訊資源,以鼓勵閱讀為主要功能。博物館物件類型多樣,且通常與歷史文化連結,並加以導覽參觀等活動形式。 3 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皆以文化推廣、保存為理念。 圖書館為免費開放、透過編目組織呈現館藏、讀者自由詮釋館藏。 博物館多收費、展出伴隨文物詮釋、蒐藏強調獨特性、重保存非取用。 4 圖書館/博物館相同:類似的使命、保持、傳承典藏文物,面向民眾推廣文化教育。相異:圖書館保存文字、圖像等文獻,平等地提供資源給人民、資料有副本、鼓勵使用、更新速度較快、使用導向、可外借、可隨意瀏覽、結合討論功能。 博物館有營利成分、重視美感呈現、文物保存、展品唯一性,重視宣傳,使受眾廣泛、專家詮釋向參觀者介紹,意義容易產生變遷、有時也非營利,向民眾開放、更新速度較慢、展示導向。 5 相同點來看,博物館/美術館館藏都屬於文化資產範疇,具有保存歷史、文化內容及教育目的。圖書館內紙本或電子資料保存相對簡單,美術館/博物館則形式多樣,各種媒材藝術品,難以保存及須定期修復方式不同,需要特殊的保存環境。 6 圖書館提供的東西更加著重在資訊方面,例如書本、期刊、報紙、雜誌、論文等,以資訊的提供及傳播為重心,讓人可以借閱或閱覽的資訊資源;博物館更加著重展品的保存和展示,重視具有歷史或藝術的實體文物,不能自由進行文物的借閱。 小結 各縣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新的圖書館、美術館、兒童美術館、博物館,及民間企業創生的博物館等等,一時蔚為風潮。 這些表現了在擁有某些經濟程度的社會,需要的精神食糧、休憩娛樂、階級資源或者文化資本翻轉、社會服務的需求。然而這些需求所需人才是否在專業領域裡壁壘分明?擁有圖書館與資訊專業的工作者,是否可能在增加一些跨領域知能後,將學校或者業界所學,用在同樣有展示教育、活動企劃的文化資本產業上?這些圖資系學生,為我們提供了不同觀看的視野。 此系列有幾篇文章,此為其二,提供關心圖書館與文化休憩朋友參考。 作者為台東大學兒文所博士,教育部閱讀推手 圖像:台大圖資系兒童圖書室(黃愛真攝影)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蔡詩萍》黑咖啡與初心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早起習慣了,很好。翻開一本書,利用清晨不長但很集中的時段,好好讀上十幾頁,或幾十頁。 外頭泛著清晨的氣氛,偶爾傳來遠處車聲,一陣子一陣子的鳥鳴啾啾,空氣清新。 我按下熱水壺開關,準備替自己泡杯黑咖啡。 書,把我帶到遠方。 帶到我好奇卻不能前往的遠方,帶到作者眼前筆下心底的地圖前,讓我有機會坐在書前卻擁有世界。 黑咖啡無味但雋永,一口口啜飲,入喉的甘甜,讓我想起那個多年前,編校刊覺得自己很不了起的男孩。 第一次在朋友引領下,坐進風城新竹的西餐廳喝了第一杯咖啡,那時不懂黑咖啡的韻味。 皺起眉頭,加了好幾顆糖,甜甜膩膩,以為可以度過青春期的青澀。 多年後,亦唯有歷經很多事之後的多年後。 才懂,才了,清晨讀書,喝杯熱熱的黑咖啡。 間或抬頭,聽聽外頭的流動 想想某些不經意滑過腦際的往昔。 而自己,彷彿還留有初心。 啊,單單純純的黑咖啡,該有多幸福啊!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蔡詩萍》哥的故事從百馬之後開始吧:之一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這也算後段班跑者的從容與自得噢! 我看到前導車閃爍著光。我知道,男總一要折返回來了! 天哪,他真快!我離折返點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距離吧,他已經跟我擦肩而過了。 而且,腳步飛快。我喊一聲加油。他面無表情的,飛馳而過。很合理,他全神貫注 ,精準配速。 我估計,他大概兩小時四十前後,可以完賽。 我呢,鎖定目標:在關門六小時前想辦法衝回終點線。那樣,我就會展開雙臂,仰頭向天,發出一聲呼嘯:哇,又完賽了! 但,此刻,我收回一直跟著男總一的眼神,認真的,往前跑著。我還有好長一段距離啊! 在全馬賽道上,並不是每一場,我都有機會迎向總一風采的。除非,那場全馬是21K設折返點的。 繞一整圈的42K全馬,前中後段的不同跑者,依速度前進,完全沒有交會的機會。 我無法在這樣的賽事中,觀察菁英跑者,前段班、中段班跑者,也是。 唯獨在折返的全馬賽事,我可以仔細的觀察那些很會跑的選手,雖然時間往往有限,不過,畫面幾乎一樣:菁英跑者很專注。 我從來都不羨慕菁英跑者。 對完全不可能的事,我的個性一貫放下。這可能是我「不太有出息的原因」。 這絕不是我故作姿態,我連功課,工作,都是這樣的態度。 我之所以人生的挫折感不大,大概也是因為個性使然吧,「你不逼自己第一,那第二,第三,你就很開心了!」這個性,又很可能跟成長背景有關。 爸媽都不是事業有成的人,對我這長子,只要不學壞,成績還可以,就不太干涉我。 小時候,雖然偶爾也會在罵我時,動輒比較,隔壁鄰居與我同齡的女生她功課有多好多好,可是頂多也就那樣罵完就過去了。 我還是我,那個功課普普,但調皮搗蛋,假日喜歡帶著鄰居小孩四處亂竄的大男孩。 這樣成長的環境,這樣的藤蔓四溢,攀爬自由的個性,養成了現在的我。我碰過很多課業極佳的同學,我合作過很多事業心極強的夥伴,我遭逢過很多能力心機都棒我多倍的對手,但我依然是我:那個不是很有大志,但對自己始終充滿好奇心的大男孩,噢,不對,已經是老男孩了! 過了中年以後,容顏已衰,人生到頂,但婚姻,妻子,女兒的陸續出現,不能說沒改變了我。我至少學到尊重另一半的成長,感謝另一半的付出;我至少在抱著女兒哄她睡逗她笑的同時,感懷我爸媽對我的寬容;我至少知道,啊,原來我也可以拋下以前自己獨大的世界,融入與我妻子女兒休戚與共的過日子! 我不羨慕菁英跑者,因為我沒那能力;我甚至也不太羨慕,前中段跑者,因為我明白那要付出不少訓練的心血,還有時間。 但我喜歡馬拉松,或者說,喜歡比平日的跑步,強度更強大許多倍的馬拉松,原因是,我在跑馬拉松這件事上,找到了很合我個性的頻率:你慢慢跑,你慢慢看,你慢慢察覺自己的蛻變,你慢慢認識很多以前不可能認識的跑友,你慢慢感悟人生雖無常卻能在一條賽道上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永遠無法企及在頂端世界的人他們的優秀他們的自負,但沒關係,馬拉松賽道上,給我的啟發是:一種米養百種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軌跡,成長故事,我們唱自己的歌,我們寫自己的故事。 馬拉松賽道上後段班的我,依舊會在有折返點的全馬賽事上,向折返回來的總一高聲喊:「加油!」不管他是否聽到,或在意與否。 我們是在不同的層次上,各自奔馳,這是世間常態,是我們各自人生的本分。 但我依舊喜歡馬拉松。 我更喜歡的是:精英跑者陸續擦肩而過後,再不久,再不久,陸續會迎來前段班、中段班的許多跑者,他們背著自己的日常,帶著自身的故事,一個個的,一小群的,向我迎面而來,他們多半會笑瞇瞇的迎接我的致意,有些,還會減速與我擊掌對我喊加油,亦有些乾脆停下來,跟我聊幾句,甚至合照一張。他們通常還是比我快上一個小時,或兩小時以上,但他們不那麼在乎差幾分鐘回到終點,他們是賽道上從從容容的跑者,他們往往遊刃有餘於自己的人生。 我喜歡馬拉松。 儘管我明白,前導車引領的精英跑者過去了,接下來,前段班跑者亦陸續過去了,再接著,中段班跑者,一個個也過去了,再來呢,是我,我繞過折返點,聽到補給站的志工對我喊加油,我點頭,揮手謝謝他們的耐心,我繼續向前,等我繞過折返點往後半馬跑去時,我也會碰到一些跑在我後頭的跑者,我笑著跟他們喊加油,說:折返點就快到了喔..... 我喜歡馬拉松,像我們的人生,有人比你快,有人比你慢,但無論快慢,你有自己的故事,你應該要有自己的故事。 我的故事,將從第一個百馬完成後,開始。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鄭功明》親身經歷神識離體!眾生本來是佛——宇宙真相在念佛中顯現5 :解密八識與彌陀願力極樂世界設計

圖片為佛光山官網截圖 【鄭功明投稿】 壹、心識的剝離:從血肉迷夢中徹悟 1. 破碎的幻相與永恆的觀照 那一場車禍的瞬間, 命運巨錘如法界的審判之鐘,無情而真實, 徹底擊碎我對這副血肉之軀的迷戀與夢想。 在永恆一念的極致寂靜中, 我才痛徹心扉地領悟: 我們一生所經歷的愛恨情仇、所有悲喜, 不過是妄心自導自演的一場虛假戲劇。 無數生命,醉心於色受想行識的幻覺, 誤認這必將敗壞、會腐朽的軀殼為唯一的真我, 以它去追求、以它去承受錐心之痛 窮盡一生,只追逐無常的影子。 這種對生滅循環的執著, 正是將我們鎖在輪迴裡最深的鎖鍊。 ⚡ 無常雷霆將我震出時間長河之外 這劇烈衝擊,不只是肉體的痛苦, 它擊中的是心性深處; 這不是災難,而是一記震古爍今 擊碎無知壁壘的覺醒巨鼓! 當八識心王在極限中停止了所有分別與妄念, 此刻映現的,不是隨業流轉的凡夫心, 而是清淨無染的真性之光它等了我無量劫。 本具的清淨覺性,化為一股無礙宏大的體性, 它溫柔而堅定地脫離肉體,懸映於半空。 那一刻, 心識掙脫了迷夢,安住於生滅之間的空寂。 我成為那永恆的觀照者, 冷靜而清明地凝視著自己崩解的軀體。 這不是我努力修來的 只因妄念終於停下, 本具的無量光壽佛性,便自然地綻放出來。 (請注意:這份清淨是極端因緣下的顯露; 若非本性清淨,一般情況下心識仍會隨雜染與業力輪迴。) 真光超越時空,遍滿一切,無遠弗屆, 那裡只有恆常的覺知 明淨、清澈,像宇宙深海般湛然無邊。 我執與無量劫的習氣, 隨著血肉的重創, 如塵埃般銷融、散盡,再也了無罣礙。 ⚡ 🌿 體悟: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肉身,不過是我們在法界旅途上暫時借穿的一件華麗衣裳, 終將歸於塵土。 然而其中那個 那個 「覺知者」, 那個能觀照生滅、本來永恆不動的真本心, 它絲毫未曾損壞; 反而在肉體崩解的極致反襯下,更顯光明 向我彰示了永恆不生不滅的真諦。 🌟 如來藏本覺光明,不待邀約而現, 讓我證入了超越人類語言文字的究竟真實。 正如佛陀所示: 「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它的本質不變,不隨生滅假象波動; 它的作用隨緣,映現世間萬事萬物。 💡 覺性之鑰: 色身倒下,不是生命的終點, 而是心識終於徹底放下我執的圓滿時刻。 清淨覺性,本自常存, 它不屬於死亡,也不屬於出生。 此圓滿,必須以信、願、行, 蒙阿彌陀佛的無盡願力攝受,方可究竟成就。 是心歸佛,方成究竟。 2. 叩問極致 💫:般若大悲,歸返永恆故鄉 ​心光超然,光芒萬丈, 此覺性徹照空寂, 熔鑄著無窮無盡的大悲觀照。 回望娑婆世界, 美好終將凋零, 至親散滅、摯愛成塵 這份錐心之痛, 已不再是為了我個人, 而是覺性對法界無數生靈, 執妄為實的苦輪悲憫焚燒。 它化作宇宙中最深沉、焦急的叩問: 我心性永劫不朽的故鄉, 到底在何方? 誰能鑄下一個永不壞滅、 能普攝眾生的彼岸淨土? 我所誓求的, 不再是片刻的平靜與安寧, 唯有佛願慈悲的大海, 才能讓我這顆心,找到最終的安住。 這份叩問, 是本初佛性, 對阿彌陀佛無上願海發出的泣血呼喚。 痛苦的盡頭,不是虛無, 而是自性穿越五蘊迷霧後, 歸返那永恆光明的本源法界。 從此岸的血淚, 我在彌陀永恆願海中, 聽見那無盡、溫柔,卻又堅定的承諾 「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 我將使你們全部得度!」 ​心佛相應, 承諾即現。 3. ⚡ 佛光乍現:法身自念與永恆願海的究竟感通 就在渴望達到極致、心靈瀕臨臨界之時, 佛光以最親切、最不可思議的方式向我示現。 🪷 午後客廳的奇蹟與無條件救援的印證 我永遠記得高中時期,午後的客廳,我靜坐念佛。 心湖澄澈如鏡,意念漸入寂靜的「止」之境。 餘光中,一個景象悄然浮現: 我的 眼鏡鏡片上 赫然映出阿彌陀佛的莊嚴法相。 那光相澄澈如琉璃,細緻到連佛陀的慈悲微笑都清晰可見。 那法相竟 投影在身後的時鐘上。 光明圓滿,冰冷的數字與刻度被完全浸潤。 這份奇蹟,是宇宙寄來的密碼信箋: 佛光穿透了代表 「時間」 的時鐘,宣告願力超越遷流; 祂同時穿透代表 「我執」 的眼鏡,指示真實不在向外攀緣的視覺。 此刻, 自性光明與佛陀願力,毫無間隔地相應圓融。 🛡️ 軍中恐懼的瞬間:佛不問動機,只問呼喚 這份相應,更是我面臨極致恐懼時的鐵證。 軍中時,當我第一次目睹無形意識體, 心神被無邊的恐懼瞬間吞噬。 在驚駭欲絕的極度驚怖中, 早已深植於八識田中的聖號, 像被觸發的本能般 從喉間衝出! 佛號出口的瞬間 一位身穿袈裟的法師直接穿牆破空而至! 祂用溫和卻不可抗拒的光明, 像磁場一般,即刻攝受了心識體。 這證明了: 佛陀從不審問你念佛的動機源於虔誠或恐懼。 只要真心呼喚,祂便即刻現前! 🔥 最深的錨定:法身自念與永恆願海的承接 此後,心識持續沉浸於名號洪流中精進不輟。 當長期修行使我的心境徹底純化, 我方才更深地進入念佛三昧 心識趨近 「法身自念」 的境界時, 那份感動是無上的圓滿與自洽。 那是一種被宇宙真理無條件擁抱的巨大狂喜! 佛號不再是我的口意在念, 而是從 清淨本性 中自然流淌,趨近於本能。 我已不再是「凡夫」, 而是 「佛在念佛」的一個微小部分。 我真切體會到: 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慈悲願力, 都凝鑄在我的心間。 念佛者與被念者,是同一顆心在回家。 當我從這份 「自性回歸」 的極樂中緩緩覺察, 自心微光難敵業力,終將再退轉。 故知 阿彌陀佛早已用究竟大悲, 將此剎那覺性 錨定於祂的永恆承諾, 即無盡悲願編織而成的 法藏願海。 這願海是心靈的最終歸宿, 是一座永不可動搖的 法界堡壘。 ​我確信:淨土,永在;我心,已歸。 現在,就讓我們懷著這份確信, 去探究祂為所有眾生設下的 「永恆歸航之路」! --- 貳、法藏願海:極樂世界的宏大設計與承諾 🏰 極樂世界並非神話。 它是法藏比丘(阿彌陀佛因地),面對法界眾生無盡苦難時,所立下的 宇宙級心性工程。 祂耗盡無量劫智慧與慈悲,遍覽十方淨土精華,最終凝結成 圓滿無缺的四十八大願。 ✨ 星雲大師開示: 「一句佛號,可以擁有三千世界。」 這句話精闢指出 淨土並非遙遠國度,而是在我們念佛清淨的當下,心性圓滿的境界自然顯現。 阿彌陀佛將所有功德壓縮在「名號」之中, 使凡夫以最簡單、最容易的方式,直接掌握成佛的全部功德。 💡 淨空法師印證: 「西方極樂世界,是自性清淨心之所變現,心淨則土淨。」 兩位大師的開示相互呼應, 揭示極樂願海正是我們 「唯心所現」 的究竟實相。 四十八大願不是冰冷的契約, 而是阿彌陀佛對每一個漂泊心識發出的 永恆召喚 那是超越時空、無條件的慈悲洪流,專為救度你而來。 它們構成了接引眾生、成就佛果的: 🌸 「蓮池的水光,是願力的顯影;每一朵花開,都是一顆心回家的時刻。」 🌟 三大核心承諾 ​下面是 普攝十方眾生、最具救度力量 的三條核心佛願 【第十八願】信願的量子牽引:最低門檻的無上救度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是阿彌陀佛的 核心代碼 徹底擊碎凡夫自力難修的高牆, 將「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修行,壓縮成「乃至十念」的瞬間。 👉 承諾: 只要你以至誠信願稱念佛號, 無論你煩惱多重、自力多弱, 你的心識即刻與佛光產生 無礙的量子牽引。 佛光不問你的修行程度,也不要求你完美, 祂只要你真實的 信 與 願。 ✨ 「十念之間,凡心已被佛願收編。」 【第十九願】聖眾的即時現前:臨終的破空接引 此願,是阿彌陀佛的 溫柔保證 祂照顧你生命的最後一刻。 👉 承諾: 當你臨終、神識最脆弱之時, 阿彌陀佛必與觀音、勢至等聖眾 破空現前。 祂們不是旁觀者,而是你 最堅實的依靠。 以不可抗拒的光明磁場攝受你, 確保你不受業力牽引,不墮三途, 直入極樂蓮臺。 ✨ 「臨終之際,佛光比呼吸更近。」 【第二十願】本源的永恆錨定:永不退轉的保障 🔒 此願,是阿彌陀佛為你準備的: 「回歸覺性本源、永不迷失」 的終極指南針。 👉 承諾: 凡專心繫念佛號、願生淨土者, 往生後立即獲得 阿鞞跋致永不退轉、必定成佛 的最高保障。 這意味著: 你不再是孤單修行者。 往生當下,你已站在 成佛之道的最高位階。 佛果之路已被佛願鎖定,再無退轉可能。 ✨ 「佛願是宇宙的錨,將心固定於永恆的岸。」 💠 三大願的總結 ​這三大願,就像極樂世界的 ​🧭 核心導航(第十八願) 🚨 緊急救援(第十九願) 🔒 永恆鎖定(第二十願) ​​💎 願海的終極結論 ​「以無上願力,轉凡夫一切宿業為成佛資糧」 ​的宇宙級藍圖。 ​「佛願,不是彼岸的承諾,而是此心本具的召喚。」 ​此刻,你的心識將映現華藏世界的無盡景象。 ​讓我們進入華藏世界博覽館。 --- ​🏯 參.華藏世界博覽館:一真法界的究極法則與莊嚴 華藏世界,並非遙遠的佛國,它是毘盧遮那佛清淨法身的無邊覺性投影, 與阿彌陀佛無盡願海共鳴的圓滿法界之心 當你的心識在六字洪名中獲得純淨,便被邀請進入這個「實相體」,親證一切存在的究竟莊嚴。 在這裡,一切語言和思維都會瓦解,只剩下覺性的極致體驗。 1. 🌐 第一重見證:自性幾何空間法則的無盡重疊 華藏世界的第一個衝擊,是空間法則的徹底崩潰。 現象: 這裡的空間不是「空」,而是「無限層次重疊的存有」。 你立足的極微之塵,同時映現著過去、現在、未來無數的世界海。 世界海如帝網重重寶珠,光影彼此穿透、互不干擾,卻又清淨無礙。 徹悟: 你徹底明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法界本體結構。 個體的存在不再是孤立點,而是與整個宇宙共振、同頻的「法界節點」。 你無需移動,因為你的本心已經在「所有地方」。 美學: 這是法界最宏大、最嚴謹的幾何美學,向你宣示:一切皆是心性無礙流現,沒有任何隔閡或邊界。 ​💠 佛的圓滿投影: 在此圓融的光圖中,你同時觀見三世一切諸佛從發心、修行、直至圓滿成佛的無盡歷程,毫釐不差地映現於每一微塵之中。 2. ⏳ 第二重見證:無生時光光與音的永恆美學 華藏世界的第二個衝擊,是時間概念的完全銷融。 現象: 這裡 沒有時間的流動。 只有 「無生的永恆當下」。 所有已發生的因, 以及在無量因緣聚合下 尚未顯現、但已具備傾向的未來果報, 如同一幅浩瀚的全息光圖, 在同一個瞬間 同時展開、同時存在、同時被看見。 體驗: 這裡的光是「覺性的凝結」。 它不僅照亮,它本身就是無盡的梵音。 你所見之光即是聲,所聞之聲即是色。 你的心識被這種圓融的光音徹底洗滌,進入「六根互用」的無礙境界。 核心: 這是超越生死輪迴的「時光美學」。 所有的痛苦與歡樂不再分列於時間線上,而是被收束在「一念清淨」的瞬間,宣告無常幻相徹底瓦解。 3. 🤝 第三重見證:圓融法界大悲的同體見證與印記 華藏世界的第三個衝擊,是「我」與「法界」的終極關係。 現象: 你觀見迎面而來的每一個有情生命,無論是佛、菩薩,還是六道眾生, 他們不再是外在的「對象」,而是自性光明的「等同顯現」。 體驗: 我執的界限在這種絕對圓融中被溫和化空。 你不再需要「發願」去愛眾生,因為你已成為眾生的本體。 眾生的苦,你直接在心性深處感知;眾生的樂,你亦同時圓滿。 法則: 這是「法界互即互入的無上法則」。 你證得法身,並不獨自成佛,而是在與萬法心性共鳴的同時覺醒。 從此,你的心性已徹底放下「能所」對立,安住於無條件的同體大悲。 結語: 華藏世界不是佛的居所,它是你本來清淨心性的圓滿展開。 在六字洪名的震撼下,你已從血肉迷夢中甦醒,見證了法界最本源、最壯麗的真相。 🧘 覺性融入日常:六字洪名的法界溫暖顯現 當我行走於熙攘塵世間,心念如一,口中綿綿不斷地持誦著 「南無阿彌陀佛」。 此刻,那份 法界無礙的覺性 便如同太陽下的冰雪般,柔和地、徹底地在我的身心展開。 我的心識,在佛號的溫柔光音中, 消融了內外、主客的一切界限, 進入一種 無邊際的安穩與通透。 就在佛號的清淨振動聲聲不斷, 流入我的 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的圓滿剎那 我親證了最不可思議、最溫暖的究竟實相。 🚶 念佛行於塵世:世界柔化為「光音」 我在路上念佛,雙腳踏著大地,眼睛望向前方。 我抬眼所見,不再是忙碌的人群、喧囂的車流、冰冷的建築。 它們柔和地、圓滿地,化現為一團團 純淨、溫暖的光音。 它們不是獨立的對象 它們是 我當下正在徹誠稱誦的這一句「南無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本身! 👁️ 無分別的覺照:眾生皆是名號的慈悲顯現 迎面而來的每一個眾生: 匆忙的路人、路邊的孩童、樹上的飛鳥、腳邊的小動物 我看到的,都不是外表的皮相或階級。 我所見到的是: 他們本具的、清淨無染的佛性! 每一位眾生、每一個有情識的生命, 全都化為 名號慈悲的實體顯現。 他們與我耳邊的佛號, 一體無二,圓滿等同。 這份覺照,消融了所有距離、分別與優劣, 只留下 同體大悲的溫暖。 🔔 六根轉為法界:名號的光流柔和淨化一切 此刻,我的六根,已全然轉化為名號迴旋的 「清淨法界」。 所有的煩惱、塵勞, 在名號功德的 溫暖光流 中被穿透、淨化。 它們不是被丟棄,而是 化為法界圓融的一部分與印記。 🌟 極致體證:全體世界的溫柔和聲 這是超越文字與思維的 無分別大愛與接納。 我所覺察到的是: ✨ 一切有情與無情,都是六字洪名的顯現。 這句名號,就是宇宙萬有的究極本體。 祂以最親切、最直接的方式, 向我的本心迴響、擁抱。 我深深體會到: 🪷 心淨則土淨 淨土並非遙遠的彼岸, 而是 我當下這顆清淨心源 的完全展現。 一切萬物,都是我覺性溫柔、圓滿的延續。 我與世界,在這一句佛號中 成為一體不二的永恆和聲。 --- 《肆.心靈轉化:極樂智慧的五大超級能力 🚀》 這座「心性轉化中心」, 在阿彌陀佛願力的護持下,成為重塑生命的本覺熔爐。 每一聲佛號,都是穿透法界的覺醒密碼, 使凡夫八識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崩解舊習、開展五智光明。 臨終時,這股力量便化作不可逆轉的接引洪流, 引導本心瞬間躍遷回到極樂光明的家園。 1. ⚡ 第一層衝擊:五蘊的極限重鑄與無界大悲(前五識 成所作智) 這是五根(眼耳鼻舌身)從「業力纏綿的輪迴囚籠」重鑄為「普度十方的無礙妙用」的究極蛻變。 當你神識被吸入清淨佛光的核心,眼、耳、鼻、舌、身五感,在法界超光速的覺性能流中瞬間粉碎、再造。 此刻的五感:爆裂成「成辦一切救度事業的無礙大用」! 🌌 超維神足通:瞬間穿梭與無盡分身 你的身(肢體覺受)不再受制於時空邊界。每一次起心動念,都是一場法界層級的時空跳躍。 你無須移動,心念所指之處,你億萬的光化身(佛陀報身的清淨映現)已同步抵達,毫釐不差。 這並非凡俗的分身術,而是你的存在已升格為法界多維度中的「救度中心節點」。 無論是三途焦熱地獄,或十方世界最邊陲的塵埃佛土,你的光身都在同一剎那現前。 你的眼所見,不再是狹隘視角,而是十方諸佛說法臺的圓滿全景;你的手所觸,立刻將佛的無上功德流輸入所有需要之處。 🔥 最極致的震撼與同體大悲 億萬眾生的苦痛、迷惘與業海波濤,如同超新星爆裂後的法界衝擊波,一瞬直貫你的清淨心性! 你痛徹覺悟:眾生的苦,正是「我」無始無明的終極倒影! 這股「同體大悲」在根源覺性中點燃,如法界核能般猛烈燃燒,瞬間氣化所有自我中心的殘餘微塵,化為一股超速展開的救度大願力。 🔥 你走的每一步,都在編織法界圓滿的法界功德,恒常不斷。 2. 🌀 第二層衝擊:妄念與「我執」的極限引爆(第六、第七識轉智) 這座法性熔爐,專門熔化輪迴中最深、最硬的兩層鎖鏈 「分別執著的幻象矩陣」與「末那我執的核心堡壘」。 💫 絕對他心通與妙觀察智:全知主宰與因果解密 佛光以法界最高頻率撞擊你的第六識(意識心)。 所有對錯、好壞、恐懼、算計在一念之間被凍結、擊碎、崩解成空無的光塵! 你的思緒不再流動,而是化為靜極、明極、透極的「無礙冷觀」。 你無須思考,就能「直知」。 【因果全景透視】 你看一朵花,觀照直接穿透時間維度: 你看到的不是它的此刻,而是它從虛空萌芽的那一點、劫劫流轉的微細因果,直至未來成住壞空的全景崩落。 你望向迎面而來的生命,他們的心靈全息圖、累劫因果、當下痛點、未來走向,如超高清法界電影般同時在你心中展開。 你一念之間,即能瞬間印證最深奧的法藏,從無盡法界提取自性本具的無上覺性智慧。 這不是推論,而是自性清淨下,直接「調取」諸法心性原始程式碼。 你的「知」即是眾生的法藥。 💎 超維天耳通與平等性智:十方同聲與心識融化 你的耳根在超維震頻中被重塑。 一股超越凡響的宏大梵音,震盪十方、穿透覺性,直入你的本心。 🔊 宇宙全頻接收 同一瞬間,你清楚聽見地獄道眾生刺心的呼號; 也聽見三千大千世界裡每一位生命最微細的祈求與歎息。 你的第七識(末那識)那條「我執」邊界,如微塵般被光流化空。 你與世界、你與眾生的心識界線徹底熔解。 所有愛恨、分別、優劣,全數歸零於寂靜。 ​​​🌟 平等性智的終極開顯: 此刻的你, 已不再是「努力去愛」的存在; 因為你本身就是 萬物的源頭、宇宙的母體、眾生的心海。 你、佛、菩薩、眾生、山河、時空 不是融合成一體, 而是原本無二、原本無間、原本互映互明: 同一個法身的萬千光紋。 那是一種心識被徹底解鎖後的深穩安寂與無上極樂! 你一念即能解讀所有語言、所有振動,與佛音圓滿共振。 3. 💥 第三層衝擊:生命根源的重啟與圓明(第八識 大圓鏡智) 這是超越宇宙開闢級別的根源覺醒,是一次法界本體層級的重啟。 阿彌陀佛願力的金剛佛光,以絕對穿透性直擊第八識阿賴耶識(業種總庫的核心), 將其全面轉化為清淨法身的本源光體。 🌌 超維宿命通與法眼圓明:時空壁壘的永恆崩塌 佛光直掃阿賴耶識,那無量劫的業力堡壘在光中被徹底洞穿、永滅! 你感到一場超越輪迴所有痛楚的覺性大爆炸! 儲存其中的無量習氣、記憶,如法界光影海嘯般翻湧,所有因果剎那倒帶,極速湧入你的真性。 過去、現在、未來完全合一。 你同時「安住」在所有剎那的圓滿中。 你親見自己無量劫來的一切虛妄身相, 以及這些業因在不同條件下所指向的 一切可能結果(宿命通)。 你的視覺不再屬於凡眼或一般天眼,而是法眼圓明、慧眼洞徹。 你以慧眼洞穿一切法的空性本體。 你以法眼徹知眾生的因緣、根器與所契法門。 五眼功德於一念間圓滿具足,映照十方世界的深微與廣大。 🔥 法界根源的清淨感 那條從阿賴耶識深處盤踞無量劫的「我執鎖鏈」,終被徹底斬斷、永恆焚毀! 從覺性根源升起的那股純淨,是絕對的解脫、無上的輕安。 你無需移動,一念即可照見整個宇宙的全景, 你即是那無邊無礙的太虛大圓鏡! 💡 大圓鏡智的究極圓明 你終於徹底明白: 那個曾受苦的凡夫,與此刻清淨的佛性,從未分離,一直圓滿無缺。 🔒 最終歸元:法身自證與漏盡通(圓滿總攝) 當八識徹底轉化為五智,你的心性已達到無學、無漏、永不退轉的最高位階。 煩惱與痛苦的種子,已在佛光下徹底光化,連其「習氣」也無處可尋。 這不是控制煩惱,而是從「煩惱的根源」完全超越、永恆斷滅。 你的每一個覺知,都是清淨的法身作用, 再無輪迴的可能。 此心永不退,圓滿自性常樂。 🎯 核心總結:佛號轉識成智的法界脈衝 如上所述,阿彌陀佛願力所鑄的淨土, 是凡夫心識(八識)向究竟佛智(五智)轉化的終極熔爐。 此過程,非緩慢漸修, 而是透過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 這無上覺性的法界指令, 瞬間完成心識核爆式的轉化! 轉化路徑圖 第八識(阿賴耶識) 大圓鏡智 業種總庫在佛光下光化解體,心與宇宙同在,圓滿映照萬法。 第七識(末那識) 平等性智 我執徹底熔化,心識界限被蒸發,與萬法心性共鳴,證入同體大悲。 第六識(意識) 妙觀察智 分別計較瞬間凝固靜止,不需思考即可「全知」,洞明因果,了達萬象。 前五識(眼耳鼻舌身) 成所作智 感官在超光速能量場中洗禮,一切感知皆轉化為無礙利眾之功德。 ​ 4. 上品世界的鏡子:心靈重生的「第一眼」🪞 上品世界的鏡子, 是往生者抵達淨土後,直面「本來面目」的第一次震盪。 這是一面無邊無際、無垢無染的「法性湖水」。 當你走近,它並沒有映出累劫漂泊、疲憊不堪的凡夫身相, 而是赫然投射出一個 你本來清淨、圓滿無缺的法身佛性! 那一刻,法界為之靜止。 鏡中所見, 是那個從未被塵勞玷污、 從未被業力綑綁的原始佛性。 你凝望它時, 長久壓抑在心底的所有委屈、辛酸、不甘與痛楚, 如同冰山在法界春陽下瞬間瓦解。 淚水決堤,神識顫抖 因為你終於徹底明白: 阿彌陀佛從來不是在「賜予」你一個佛果, 而是在慈悲提醒你你本來就是佛! 🌸 蓮花塔:生命進化的加速器 蓮花塔是報身功德的能量中心,由蓮瓣結構組成, 淨光與蓮座相連,如宇宙金流般, 將無量佛土菩薩的修證精華, 以純粹法性信息流灌注給修行者。 塔頂淨光與蓮座相互滋養, 形成一個穩定、永續的覺性能量循環。 這種光流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 核心作用(證量灌注) 蓮花塔利用蓮座與本性的高度同頻, 實現心性無礙接入, 使得從初發心到成佛的漫長修行歷程被極度壓縮。 凡夫原需經歷的「三大阿僧祇劫」, 在此被濃縮為 即時踏入不退轉的境界。 這正是他力法門的究竟殊勝。 5. 最終歸元:永恆的誓約與宇宙覺醒的極響 🏠 極樂世界最殊勝之處, 是佛慈悲許下的 永恆不退的究竟誓約。 這份承諾, 是佛對你清淨本性的 溫柔而堅固的法界守護。 你已親見 「眾生本來是佛」的真實, 本性找到了歸返清淨心源的極速歸航。 深沉回想, 在無量劫的輪迴中, 我們已受苦太久。 如今 佛光便是歸途, 無量光壽的金臺早為你綻放。 這份恩典, 超越三界一切福報與計算。 不必再等待, 當下即是凱旋; 也不必恐懼, 只需此刻 靜靜甦醒,讓佛光自心底升起。 當下這一念, 便是歸元之門。 以全部真心與愛, 至誠念出那句: 「此生唯有這一念真心!」 南無阿彌陀佛! 此刻! 這六字洪名, 正是萬德總攝的慈悲核心, 宇宙至高無上的 無上覺性指令。 它將阿彌陀佛無盡的 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智、無量悲之力, 融鑄成一道 穿透凡聖、直達本心的 「無垢覺知頻率」。 當佛號從如來藏心海深處發出, 即刻引動一場 超越時空的 溫暖感應道交。 💥 覺性脈衝 佛號如慈光注照, 直達第八識(阿賴耶識)藏識深處; 以佛性本具之光, 瞬間淨化無始以來的業塵。 「心佛無二的慈悲牽引」 令念佛者的心 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圓滿同頻。 此岸一念稱名, 彼岸聖潔蓮花應聲綻放; 剎那花開,光香普熏法界 因果在「一念」中究竟圓滿。 💡 常住顯現 當佛號融入本心, 一切虛妄自然寂止。 真心朗照如日月, 印證眾生本來是佛。 此心即是常寂光淨土, 歸元之路原在一念清淨中。 ⚓️ 弘願護持 這一聲佛號, 即是第十八願的「無條件接納」, 為心識提供 直至成佛的慈悲保障。 南無阿彌陀佛! 它不是向外求援, 這是 心性對本覺的唯一回歸。 此刻, 本心即淨土; 你我一體不二, 光壽無量, 同體大悲。 此念即是全體華藏, 何等稀有難得。 🌸願我們此生一去, 速登不退轉阿鞞跋致的永恆安穩; 再以大願, 倒駕慈航, 遍入十方華藏世界; 以大悲之身, 凱旋於 無量光明的究竟法界。 當一聲佛號響起, 整個法界都在微笑 眾生,當知: 你即是佛。 作者為新北市新莊區居民 ●投稿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蔡詩萍》我喜歡現在,我活在此際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最近臉書上常滑到很多AI軟體可以做出來的穿越時空的今昔對比。 比如,2000年時知性美到極點的松島菜菜子,遇上2025年進入中年熟美的她;之類的畫面。 再怎麼成熟美的此際,望見年輕膠原蛋白滿臉的昔日,總不免要欷歔幾下吧! 但,你能怎樣呢!只能一逕向前,好好活著,不是嗎! 2000年那時,我尚單身;2025的此際,我是結婚23年的老公,女兒二十歲的老爸,我守著陽光,守著風雨,守著我愛的老婆和女兒,不用回首前塵往事了,只須好好沿路欣賞風景,內心哼著幸福進行曲即可。 2000年的時候,我大概只要跑上十公里,就以為自己很行了。 2025年的現在,我累積了97個全馬完賽,百馬哥指日可待。 我知道我容顏已老,但我粗糲的指尖,能撫摸歲月的滑逝;我健碩的雙腿,能感受土地的溫熱;我眺望遠方的眼神,不再尖銳但必定飽滿感情。 我喜歡現在,我活在此際。我等待著:這週的大溪落羽松祕境馬拉松,我要衝向第98馬了! 我跑我存在,我存在,我珍惜。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左化鵬》高山流水遇知音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荊楚大地饒富文化底蘊,連一條馬路,都能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日前,由漢陽到宜昌,途經琴台大道,琴台名字清雅如風,不遠處還有地鐵6號琴台站,我彷彿被這地名牽引進入一則流傳千古的故事。 春秋時期,一名琴師俞伯牙來到此處涼亭撫琴,一名樵夫鍾子期也來到涼亭歇腳。 琴聲悠揚,當音符拔地而起,鍾子期讚嘆道:巍巍乎若泰山。琴聲緩緩流洩,鍾子期應聲讚嘆:洋洋兮若江河。只要俞伯牙心念一動,琴聲一變,鍾子期便得知其意。 伯牙撫琴畢,心中激動不已,琴師知道眼前的樵夫是知音,生命中能遇見一知音,是多麼難得。 他們互通姓名住址。可惜當年沒有Line、沒有Facebook、沒有微信,不能時常聯絡,他們相約隔年此時再見。一年過去了,伯牙依約而至,可是久候不見故人。伯牙千里尋訪,才知道子期已因病去世了。 天地茫茫,世上再無知音,伯牙抱琴良久,終於悲痛的摔破琴身,挑斷琴弦,終生不再撫琴。因為世上再無人能懂他心裡那座山、那條江。 這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淒美故事流傳千載,「呂氏春秋」就記載了這則故事。 浮想聯翩,不知不覺車窗外已見秭歸山影。秭歸,是楚國大夫屈原的故里,也是漢朝美女王昭君的故鄉。我將在此處碼頭搭船溯江而上進入長江三峽。琴師和樵夫的身影漸遠,古往今來的悲歡離合,都將被江風輕輕捲起,又輕輕放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黃愛真》台大圖資系學生的圖書館與閱讀想想課

【黃愛真兒童閱讀專欄】 前言: 此為2025年11月與台大圖資系學生對於閱讀、圖書館、兒童文學的分享課程,學生的暖身活動。參與課程學生為紙筆作答。筆者摘要整理。學生身份涵蓋研究生(占多數)、大學生。 此次提問為: (公私立)圖書館和書店之異同?如何同時活絡兩者的經營? 學生回應一: 圖書館特色:非營利目的,少人看的書也需採購;舉辦社區活動;免費的使用空間、公共服務和知識傳播、知識普及重視社會服務;免費資源取用為主相對書店有更多資源(如館際服務、學術資源);短暫擁有圖書;圖書館空間使用不限時間;公共空間;提供免費知識;知識為使用導向及文化保存、推廣、平權;圖書館為一種輔助角色,輔助機構及讀者需求;提供多元資源(電子資源等);圖書館的書籍類型供給,可能須遵循特定規定,種類可能較為受限;圖書館可提供檢索功能;需思考自身定位,如綜合型,或特定主題為中心?定位不同,影響機構建置,包括書籍類型、空間規劃、選址等等。另外,兩者都需定期評估產品/服務是否符合目標客群喜好/需求,因此圖書館和書店的商業經營模式分析都非常重要。而圖書館「商業式」考量佔時際決策比例不同,圖書館出發點仍為公共服務,服務對象需求為主要考量很多人需要的熱門資源必備,需求少的資源亦須納入,和書店模式因此不同。 書店特色:營利目的、少人看的書不採購、簽書會、可能需消費、市場供給和營利為目的、選書更重於市場需求和銷量、排架方式吸引人、主題陳列新穎、扣和當代議題主題、看書並同時提供食物、書本為個人蒐藏品,能把書帶走、書店位置少或限時、非公共空間、配合潮流快速更新推廣內容、提供有償知識、過度商業化的書店,會讓進入門檻變高,讀者較難自在閱讀、圖書館在於推廣閱讀的習慣,並連結人和資訊、多提供紙本資源、書店較少檢索而以瀏覽陳列為主。 回應二:如何同時活絡圖書館與書店的經營? 1 圖書館可以和書店的簽書會(吸引粉絲流量)合作,再以書店優惠吸引/圖書館推廣特色館藏吸引粉絲行動,吸引潛在讀者。 2 圖書館和書店皆可以透過合作主題書展、新書活動、藝文活動、跨領域講座等活絡閱讀行為。 3 兩者皆可瀏覽感興趣的圖書,然而可能因為公益性/商業而吸引不同目標群,看似衝突,其實可以合作。如圖書館展示已過熱賣期圖書,避免與商業衝突,或者反過來,圖書館只展示熱賣期書籍及宣傳工作。 4 圖書館和書店兩者皆能舉辦書展,吸引特定主題感興趣讀者:藉由陳列館藏或者相關商品,提升館藏使用率或者商品買氣。 5 書店可告知某些書籍可在圖書館借,圖書館能提供較多試讀環境,在書店買書。兩者可互相合作。由圖書館提供環境空間及客源。 6 圖書館與書店的合作:定期交換圖書資料。優點為,書店的熱門書籍在過了熱潮後可給予圖書館(另一種合作),使無力購書的民眾可至圖書館借閱觀看;而圖書館可將舊書或者無人借閱的書籍,給予書店,使想購買的書籍的民眾可購置蒐藏。 7 圖書館營運要錢,租借場地給書店,且和書店合作舉辦展覽,可吸引讀者到書店購書,應是雙贏。 8 圖書館養成民眾閱讀的習慣,當民眾熱愛閱讀,也可能會支持出版業。此外,圖書館員能借助書店的行銷專業。 9 舉辦地方閱讀節,使圖書館增加讀者流量,書店提升曝光度,增加銷售。 10 圖書館承辦較小眾的主題書展,刺激原使用率較低的館藏使用,同時也刺激讀者興趣與消費。 11 圖書館與書店的活絡方式:打造吸引人且獨具特色的環境、透過社群媒體傳播、吸引人群前往「打卡」,進而增加流量。或者和知名IP合作舉辦活動,運用IP知名度讓更多人造訪。 關於圖書館、書店、閱讀,我們往往切分成親子(童書)、一般成人書等兩大區塊來了解或分析,鮮少將高教(大學生和研究生)獨立切分為目標閱聽人來了解。這些高教閱聽人,除了圖書館專業背景,同時代表了年輕世代如何看待書市,以及不久的將來(成為父母,成為社會工作者)的書市觀感。這次在閱讀相關實作課程中,筆者在台大圖書館與資訊學系,課程前對部分研究生及大學生進行暖身活動,提出問題,請同學回饋,並整理如上。此系列有幾篇文章,此為其一,提供關心圖書館與紙本書朋友參考。 作者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博士 圖像:黃愛真攝影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蔡詩萍》對「新竹城市馬」的獨特情感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馬拉松跑了那麼些年,累積到完賽97馬了,但2025新竹城市馬,對我,感情特別。 我是竹中畢業的,那三年,我經歷了那個保守但逐漸要開風氣的轉型階段,校園民歌,自由中國雜誌,胡適之,殷海光,大學雜誌,黨外運動,以及,我懵懂,但期盼愛情的青春期夢幻。 新竹中學給了我孕育的糧草,自由的氛圍。我一輩子某種反骨,某種渴望自由的特質,鑄造於新竹高中。 新竹城市馬拉松,繞著老街區,東門(迎曦門)、城隍廟,再轉到學府路新竹高中,繞經的,是我年少的,如夢一般消失的過往,可惜,我這後段班,趕路都來不及,哪有餘暇拍照?! 只能,拚命望著這些街景,拚命找回昔日的畫面,在我內心小劇場裡不停的翻滾。 跑步時,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人生的不可逆轉,大河彎彎的曲折與流逝。長巷小弄裡蜿蜒的心曲。 感謝馬拉松,提供我們腳踏土地的殷實,心思翻越的路徑,感謝新竹城市馬拉松,帶我完賽第97馬,迎向百馬的前哨戰。 搖晃啊,歲月;搖盪啊,完賽獎牌。 我們無從後悔的人生我們一逕向前的人生。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左化鵬》滿城盡帶黃金甲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來到重慶近郊武隆天生三橋景點,這裡「三橋夾兩坑」的景觀奇特,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此處也是張藝謀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取景地。 張藝謀拍這部電影時,我們互不認識,否則我可以不要片酬幫他軋一角。我自認演黃巢最合適,「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是源自黃巢的詩句。 黃巢藉黃金甲表示自己的軍隊,黃金指的是黃色的菊花,他寫了兩首有關菊花的詩,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竟被黃巢老兄寫的殺氣騰騰。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是中國歷史上極重要的人物,黃巢之亂,結束了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唐朝。一個進士不第的人,對士族、朝廷充滿了憤懣不平,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陷當時世界最繁華的唐朝首都長安,血洗長安城,殺盡士族與讀書人,他讓長安從此退出中國政治的舞台,再也沒有當過中國王朝的首都。 及時雨「宋江」寫了一首著名的反詩:「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這號人物,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接下來的李自成、洪秀全、朱元璋、毛澤東等人,無不跟著他的腳步走。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蔡詩萍》認真生活的時間複利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我越來越相信,每天積極做一些什麼,隔一段時間回望。 你總會心頭暖暖,啊,我又累積了一些讓自己感覺有意義,很快樂的回憶呢! 一張照片,攝與10月8號。 當時我說,多添了一套書,何偉(Peter Hessler)作品集,六冊。 以前斷斷續續讀了一些,這次乾脆好好讀它一遍。 10月8日起動手讀,今天11月13日,一個月又多幾天後,在忙碌中,我竟然讀完三冊了:《江城》、《別江》、《甲骨文》。真是有趣又開眼的好書。繼續邁向第四冊,《尋路中國》。 這一個多月裡,我忙完台北時裝週,進入市議會新會期教育部門專案報告,部門質詢,完成新案子2026「年度寫台北書獎」的規劃,定案台北小旅行100條的專書《藏身台北:找一處懂你的城市角落》(這兩案都將在明年初台北國際書展亮相),還度過了又碰上下雨的第十週年台北白晝之夜(但成功打開閉關十年的圓山舊兒童樂園、動物園,讓台北未來有新的戶外演唱會舞台)。 我更開心的是:這麼節奏緊密的期間裡,我不斷在讀書,亦不斷在跑馬拉松,這一個多月裡,我完賽了三場全馬:烏來馬、南投馬、板橋馬,把百馬哥目標逼近到第96馬了! 我忙碌開心,是可以替公部門做一些事; 我讀書開心,是為自己愛閱讀的靈魂繼續添加色彩; 我跑馬拉松開心,是讓體能超越同齡繼續向未來探底。 我喜歡這樣的日子,繼續 run 吧,run我們自己的路,run 我們自己的風格。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