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真兒童閱讀專欄】 人行道 近二年來,養成了和家人散步的習慣。南臺灣街道騎樓堆滿了賣店雜物或者成為機車停車場,有的騎樓出租給小販,非常熱鬧,行人走路猶如跳棋過關,進一步繞五步,偶爾還會踩到小吃攤殘留下來清洗地面的水;有時走在騎樓外的紅磚人行道,人行道地下管線鐵蓋、下水道簍空鐵蓋、路面紅磚斷裂凹凹凸凸,常讓路人在障礙賽間扭了腳,筆者經歷幾次慘痛經驗,大多走機車道,至少「路平」。然而機車呼嘯著擦身而過,家人甚為擔心。在「行」的安全間不知所以。這些路段也是搭公車的路線、通往國小幼兒園學校的路線。對於幼兒推車、使用輔具的長輩,更不友善,獨自出門常處在意外環伺中。 走在台北街頭,有些路段以蒂芬妮藍區分出人行路段,道路仍然坑坑巴巴不平整。感受到台灣是個對汽車階級相對友善,行人相對較不友善的地區。 計程車 筆者帶著兩位長輩,準備叫計程車轉往另一個目的地。周圍六、七輛空車,沒有車子願意停下來載客。好不容易有輛小黃願意搭載,從忠孝東路五段開到中和中正路,將近一個小時。當下筆者只覺得無法自行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長輩,大概要非常有錢,或者家人非常有閒,才能到處趴趴走。過程中司機哼歌、國罵,實在不可思議。這些經歷引出長輩們提到幾次單獨坐計程車的經驗:司機有更好的載客機會,馬上請兩位長輩下車,他要接載別的客人。或者在進入傳統巷弄前,請長輩下車,司機不載客了。要不長輩上車,莫名其妙跳表,熟悉的路段多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價格。或者拒絕搭載長輩乘客,如果不只一位長輩,叫車時間會更久等等。事件屢試不爽,頻率不低。 或許我們會建議,請長輩們打電話叫車?如果長輩們手機按鍵看不清楚,耳朵也需要大聲說話才能聽得清楚,這些長輩生活在科技社會,大概就是文明懲罰了。早上公園裡看見許多努力拿著輔助器一圈又一圈練習走路的長者,鄉間一個個拿著小凳子坐在家門口,或者不良於行,坐在家中倚在窗戶邊往外望著的長輩,距離基本的現代便利生活,感覺上好像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 台灣的生活環境,仍是對青壯年友善,對兒童和長輩相對較不友善的地區。然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會越來越老,未來也期待老化後不會成為社會負擔,還能自由自在的生活,並擁有充滿友善的生活環境。 「美國繪本之父」湯米狄波拉(Tomie dePaola,1934年9月15日-2020年3月30日),創作超過270部兒童文學作品,其中描寫年長長輩和孫子間的作品,如《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先左腳,再右腳》(皆維京國際出版)非常動人。或許友善可能從小小的閱讀與感動同理開始。期待長輩、幼兒等邊緣族群,也能在社會「行」的安全建設上被關照。 作者為台灣THE科技人文推廣教育學會理事長,教育部閱讀推手 圖像來源:博客來網站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抒情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李利國專欄】有此一說,李白早已預言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是特朗普獲勝,有詩為證! 這首所謂是李白寫的《梅花谷》,其每一聯的首字組成了「特朗普選舉獲勝」,全詩如下: 特訪梅花信,漫行春谷中。 朗月升東隅,流輝照苦顏。 普門在何處,莫向海門尋。 選任逢明主,休嗟尚散郎。 舉世爭趨進,誰能事息機。 獲處從西鄙,胡然瑞物臻。 勝遊不惜屢,餘興尚淋漓。 其實這是一首東拼西湊的組合詩,而且没有一句是出自李白之手。 在網絡上搜尋一下,得知真相如下:「特訪梅花信,漫行春谷中。」出自明代雪山法師的《玄墓看梅花》:「特訪梅花信,漫行春谷中。路隨雲共白,村與樹俱空。色淺如縈霧,香寒不遞風。虯枝吾欲折,長揖問山翁。」 「朗月升東隅,流輝照苦顏。」 出自明代皇甫涍 (字子安,長洲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司直。與兄衝、弟汸、濂稱四皇甫並有才藻。時以為盛事所著有少玄集)的《代古》:「朗月升東隅,流輝照苦顏。愁思撫清夜,房攏凄以閑。玉墀花稍積,檐鳥雙飛還。凝熏空錦衾,游塵集綺弦。馳波豈盡意,浮雲難結言。所恨千裡遙,所望一水閑。」 「普門在何處,莫向海門尋。」出自明代楊循吉的《吳中普門長老乞語》:「普門在何處,莫向海門尋。只此吳城中,便有紫竹林。古以水與月,而贊白衣士。舉頭即見月,掘地即得水。樸哉明長老,今往住普門。濟度說已盡,我復將何言。雖然無可言,願且舉水月。月在水中明,此理分明說。」 「選任逢明主,休嗟尚散郎。」 出自宋代余靖的《酬和蘇夢得運使》:「選任逢明主,休嗟尚散郎。遠均天雨露,全撫越封疆。早振連城價,嘗陪照乘光。宦途更險易,人事變炎涼。遽喜輶軒至,同期遠俗康。交情重推致,民意樂舒長。況有江山助,無懷節物傷。罇前且歡醉,一別久相望。」 「舉世爭趨進,誰能事息機。」 出自明代陳淳的《東園四首》(嘉靖庚寅夏秋作):「懶拙無能事,獨棲聊自存。竹扉低近水,花徑曲通園。老婢強供爨,愚兒日應門。今古多爾爾,何處向人言。舉世爭趨進,誰能事息機。窮來猶不悟,老去漸知非。骨肉貧招棄,交游懶致稀。衰年須卻步,自識此心微。運命生多蹇,羈窮老自勝。行藏如逐客,況味一枯僧。久病醫難治,長貧盜亦憎。旁人訝長嘯,錯比是孫登。獨酌林皋下,厭厭不計籌。似能添野興,還可慰羈愁。月色十分好,蟲聲一片秋。壁間何物在,寒氣隱吳鉤。」 「獲處從西鄙,胡然瑞物臻。」出自宋代劉克莊的《西狩獲麟》:「獲處從西鄙,胡然瑞物臻。子因書曰狩,世始識為麟。出匪於中國,來常以聖人。皆雲麕且角,誰辨獸而仁。已嘆吾無位,於嗟汝不辰。茂陵好奇怪,得者惜非真。」 「勝游不惜屢,余興尚淋漓。」 出自明代鄒迪光的《吳門歸入惠山寺》:「勝游不惜屢,余興尚淋漓。竹路青相借,花宮翠亂披。酒闌留月住,曲半受風吹。為問梁溪夜,何如吳苑時。」 感謝這首偽作讓我捧腹大笑,並引導我對宋明詩人作品開始關注! 作者為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因風颱,政大文獻解讀課又取消,宜蘭好友小葉稍前與老番討論清嘉慶十一(1806)年海賊蔡牽本人有無開船來宜蘭蘇澳。小葉我喜歡、敬重他,是他會在不疑處起疑,這是傳統學問基本功。畢竟,文獻提當年蔡牽是到宜蘭烏石港;又有言「蔡逆賊船進至蘇澳港之時,先已率眾上岸」,其中「蔡逆賊船」、「先已率眾」是否已明確指陳他親駕並率先登上蘇澳,仍不無疑問。 風颱天稍查網路,發現網路的訊息一樣能刺激有興趣者重啟研究。例如,中國百度網站附有碑文照片,把當時海賊事件定義成:同安人蔡牵发动的台湾人民大起义,不知此碑尚在否?另外,百度也附上相關船隻圖,當然這不是專家所知道的原來船樣。文獻是說蔡牽的坐船「綠頭大艘」、「綠頭紅桅(紅篷)」,哇,典型的臺閩「傳統」大船!先前老番有意幫魏導拍攝這方面船隻,可惜資金不順做罷,老番只剩老驥伏櫪的心情。 當年海戰,帝國損折一名海將李長庚,大約一年後帝國再運用與李長庚同語系族群的王得祿、邱良功率部圍捕同語系(即臺語/漳泉語)的蔡牽,文獻說「得祿同良功統閩浙兩省水師,連䑸南下,遇牽於魚山外洋官兵船追至黑水深洋牽知不得脫,與妻子及同船夥盜俱落海死」,李長庚與蔡牽一夥絕命於黑水深洋是哪裡?若無仔細解讀漢籍文獻,會誤以為是臺灣海峽的黑水溝。非也,場所在中國浙江舟山以南到中國福建以北一帶海域,場域有興趣的讀者可看老番稍前寫「中國牛山打砲」所附之圖。 臺灣海上歷史,不是只有「臺閩」裨海小規模之海而已啦。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今年迄目前老番身心運勢極差,所以諸事嚴重拖延,情非得已,感謝親朋體諒沒跟著旁人怪罪。貼貼上週五於彰師大講的片段,聊表感激心意。 中國照例於臺灣海峽放砲展示強國海上威霸,周圍國家如何想,這裡不談,談也沒用,誰理你啊。但可說說打砲地點牛山,除現實地理迫近外,與臺灣歷史關係還蠻密切的! 唬爛郎(Hollanders)還未蒞臨「經營大員」前,東番臺灣是原住民、倭寇、海賊與自由海商活躍天地,這對講究天下秩序的大明帝國而言,是屬須防範之對象。因此,中華帝國對臺灣情報,並非如一般人所想寡少。我們彰化被畫在牛山對面,字跡類「牛山」,實為「半山」,半汕(半線)是也! 半山(半線)之外還有「三林」與「二林」,兩個漢語地名今天尚健在,但她們原住民名叫Salibalo、Tackais,知者極少。大明國軍方情報當然得批判考證,半線被寫成像牛山,北部除雞籠、淡水外,還有一個更有名入口:「芝巴山里」,顯然也是「芝巴里」山之誤,桃園南崁等兩、三個港口即是。 順便貼上我國離島如東引、莒光與馬祖的歐文地名,特別是荷蘭語地名!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雙十放假,老番身心狀況不佳持續休養中。政大文獻解讀課連續兩週沒上,只好先在臉書舉例,讓學生警覺文獻解讀在現實社會不可輕忽。 這幾天,賴總統用建國歲數說中華民國比中華人民共和國老,我們才是祖國。如此老番也蹙眉的說法,當然會引起爭議與謾罵。但這個時代,爭議反而可顯露通行觀念是否有荒謬。譬如國民黨立委嘲諷說「如果祖國論屬實明朝是清朝祖國?清朝是中華民國祖國?」他這麼說,正巧點出中國歷代政權更替,是異姓異族之間的殺戮,事後卻要殺父滅族之仇敵互認祖孫的可笑。 又有一退休國民黨哲學教授說「祖國非政權是文化歸宿」亦屬不得體與理氣不足之論。從歷史來看,父祖之國的大明、大清怎不是政權!?進一步,文獻上漢語「祖國」一詞,不能否認它有傳統「父祖之國,原本之國」以及現代「自己國家」的文化政治微妙差異。若不事先釐清這個文脈,誤解與紛爭迭起。 日本時代,日語與現代中國語「祖國」,同受西方民族主義影響,語意相同,都是指從祖先到自己這一代所居住的國家,即「本國」。這樣定義對中國本土外的臺灣、東南亞華裔可能不好理解,當時中國對他們而言,是傳統語意的祖先之國,華僑、臺灣人會認為是從自己的國家回去「祖國」探親、觀光。一旦「本國」與「祖國」有矛盾,紛爭就顯露。最著名例子是1936年我們中部人林獻堂祖國事件。林獻堂應該在表示臺灣人回祖先之「祖國」,但臺灣的日本人愛國主義者則理解成「我國 / 本國」之「祖國」,暴力事件於是難免。 時序跳到現在文脈,老番這一代,應該不會把我國雙十國慶說成是「祖國生日」吧?(但經賴總統這麼一說,怕以後臺灣人會跟著說「祖國臺灣」了)在社交媒體發表祝賀「祖國國慶」的臺灣藝人或親中派,他們語言認識與用法中,果真是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我國」,因此就不是中華民國國民了?若然,那這就不是「沒有人需要為了他的認同道歉」的思想自由層次了,事關國體抉擇,連這個也不能批評或聲討,天理何在? 最後,照例提問題考試。清代方志「大海洪波,止分順逆惟臺與廈藏岸七百里,號曰橫洋。中有黑水溝,昔有閩船,飄至弱水之東,閱十二年始得還中土」中之「臺與廈藏岸七百里」一句,要如何翻成白話文?若翻譯正確,那麼你的臺灣史功力,已非一般研究者可比。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黃愛真閱讀專欄】 肖像畫、雕刻與醫學 「牙科醫學史圖鑑」曾經出現一頁伊莉莎白女王的肖像畫。筆者詢問資深牙醫師,西方牙醫史和肖像畫的關係是什麼?牙醫師瞄了一眼圖,說,這張圖像可以從外貌,看到這位女性右上、右下、左上、左下臉部的口腔健康狀態。她大概有一些年紀了,某部分牙齦萎縮、某部分可能有假牙、某部分可能沒有牙齒、也有部分還算是健康的。 在這之後,筆者聽見資深醫師以急診醫學專業讀肖像畫,就不以為意。資深臨床醫師可以讀出肖像畫,在口腔之外的其他身體部位狀態。 筆者以為不會有更讓人驚訝的醫療藝術詮釋。在理查.強森(Richard J. Johnson)著作《大自然就是讓你胖》(天下文化),閱讀醫學專家強森查證2萬年前,藝術史上赫赫有名,出現許多碩大乳房與腹部,象徵多產的維倫多夫的維納斯(Venus von Willendorf)石雕,在冰河前期和冰河末期的雕像作品胖瘦不同。強森認為需要不同的脂肪體型維納斯,來適應地球生存環境:當時人們期待女性的豐碩與多產外,可能也需要考慮嚴苛地球生存環境的適應條件。強森更進一步提到他閱讀十七世紀經歷過瘟疫的畫家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畫作,提出有趣的解讀。 此外,恐龍在白堊紀的滅絕,以及冰河時期,哪些生物存活而哪些滅絕,以醫學(或者精準一些:脂肪)角度看地球科學與生物生存和演化至此,《大自然就是讓你胖》越來越有趣了。以醫學科普眼光提出許多宇宙與生活謎題的詮釋。 從「瘦小孩」到「胖大人」 還記得大學畢業,小女孩相當瘦小,工作服飾總需要找有XXS的小號品牌,越多XX越好,不然要多花一些錢來改小腰圍尺寸。跟同事逛街時常常因為太瘦而感到害羞。及至中年,終於可以大大方方拿著M尺寸就結帳。從年輕到中年,居然胖了這麼多。 從「瘦小孩」到「胖大人」,僅僅是自己的代謝變差,還是整個社會環境使然? 這個問題,強森在《大自然就是讓你胖》醫學研究角度,提出問題:當時代文明變化,地球環境變化,會給我們的身體機制造成什麼樣的適應性變化? 若以地球生態變化為例,人類文明引致地球溫度不斷升高。2024年台灣夏季溫度每每超過35度,溫度已然突破某種上升界線,意味著人類身體機制也可能逐漸改變,來適應這樣的環境氣候。 你觀察到了嗎?強生從醫學角度觀察到了時代提出的醫療提問。 強生就人類歷史社會文明不斷變化,形成人類飲食習慣改變,我們對「身體」的社會醫療觀念改變:脂肪本來是為保護我們身體能夠適應生存環境改變的一種「生存機制」;現代生活中,脂肪若不加以控制,反而成為「疾病」。 「脂肪」協助各種生物幾萬年來演化適應地球變異、季節時令變化的可能,卻在現代,成為人類「胖」與「疾病」,想要除之而後快的概念。 如果你身邊沒有人正在減重的請舉手!! 從兒童青少年的角度來看,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終止兒童肥胖委員會」統計數字告訴我們,世界0歲到青少年「胖小孩」不斷增加,以致心血管疾病和部分社交等等問題出現,也會影響日後的成人。2017年10月14日世界肥胖日呼籲「肥胖是一種病」(資料來源:「兒童肥胖實證指引」)。 糖吃多了、鹽吃多了、鮮味劑(味精等)吃多了,給身體帶來愉快的同時,也會產生脂肪,帶來相關疾病。人體內的「脂肪」不是只吃「油」就會產生。人體非常奧妙,好像一個龐大的有機化學工廠。 看起來,吃東西前,認識食品標示是一個好方法。含蔗糖、果糖、高果糖糖漿、甜味劑,鮮味劑、鹽、或者了解每份食品的添加糖量,對於「肥胖」可能很重要。食品原料越單純越好,添加物越少越好。飲食成分標示中,放第一位的是添加最多的東西,如水或蔗糖,成分最後面的幾項,可能才是你想要吃/喝的東西,如「柳橙汁」。總之,飲食影響肥胖,甚至大於運動。 另外,挑選水果的「眉角」、甜點應該怎麼吃,人手一杯的手搖飲怎麼喝? 還好,若真的很想適應台灣炎熱的氣候,吃點甜食和機械大量製成輕飲料和手搖飲,《大自然就是讓你胖》告訴我們地雷在哪裡,也提出了醫學上可驗證的飲食建議。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需求,找找適合你的健康飲食方法,和減重方法吧。 書籍:《大自然就是要你胖》,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為台灣THE科技人文推廣教育學會理事長 封面圖檔:黃愛真拍攝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這幾天山陀兒風颱擾人,週六晨竟然失蹤於臺灣上空。當天中午應鄉友志賢兄之邀到二水火車站前觀看Maruma萬樹園遺跡留存的活生生山陀兒(Santol)大樹,據說樹齡約九十歲。 從文獻學角度來看,歲月九十不算誇張,1936年出版的《增澤萬樹園果樹苗木目錄》已登載可佐證。園主日本長野縣的增澤深治(Masuzawa Fukaji,1878~1943),目前有兩三篇中文小文章敘及,但從二水人文化連續、觀光經營,還有很多可講、可寫。山陀兒消失天空,山陀兒一直在地上。立秋後身心依然陷處災厄的老番,目睹山陀兒落胤頑強健在,先自言自語如下: 他於1898來臺,主要從事貨運業,1911年重心移至二水,至遲1919年已住二水,事業漸以養蘭聞名。我們二水人習慣說萬樹園為Maruma,乃因增澤屋號/商號用圓(丸maru)包住增澤姓マスザワMasuzawa第一字母的「マ」(見圖),照日本人傳統念法,就是Maru ma,可見我們二水鄉下人有文化沒亂叫,以後希望這裡也來複製增澤商號一下,溫故知新,文化多元。 增澤的二水農園以養蘭出名,被稱為臺灣第一,臺灣第一人,當時是總督,所以增澤是二水蘭總督!在新聞媒體上他都一直被稱為「二水總督」(蘭字省略)理由就是這樣,與政治無關啦。但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在媒體上,有異於後來政權國民黨人用原籍,他不冠長野縣人,而用「二水增澤」!!他從1911年之後住居二水,直到1943年遽逝海南島,長達三十年以上。老番常住二水時間,目前總計僅二十年多一點,都還不如人家咧。 民間私立的萬樹園當然不止以養蘭成名,增澤對果樹栽培、嫁接,以及樹苗樹種的引進、輸出亦有名,在臺灣植物學史上絕對要記上一筆的。順便提一下,增澤曾說他是僅小學畢業的「不學士」,可見英雄要多元。最後,老番再回到二水人文化連續的角度,先講兩個可供討論的現象:我們二水以產白柚出名,跟萬樹園的栽培有無關連?又,老番這一代男子名字常有日式,如正勝(masakatsu)、正元(Masamoto),隆助、龍介(Ryūnosuke),女子有「富美」、「美智」、「美香」等等(不能講了,否則寫不完),老番一直在想問國中名叫「深池」的同學,不知父母輩命名時,與增澤深治(Fukaji)有無聯想關係?人生亂想、牽拖一下,無妨,找文化連續,不妨當無傷大雅之趣。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晨跑完,沖了澡,把衣服放進洗衣機後,因為下午會很忙,於是趁便先整理明天烏來馬的行囊。帽子,要的;運動眼鏡,必須;跑衫自備,決定跟去年一樣,穿小野馬戰袍;明天還是穿跑鞋吧,怕連日雨後路滑;不能忘了袖套,小腿套,防曬也兼顧拍照好看。 第三次跑邵老師的烏來馬了。感覺有點上癮。烏來馬不算好跑。路線在烏來山區裡上上下下。有一定難度。但邵老師的烏來馬,不好跑有很特別的因素,那是「屬於邵老師的個人特質使然」。 我不知道不跑馬的人,怎麼看待邵老師,我們跑者眼裡,他是個傳奇人物。 一年裡,在他摯愛的原鄉烏來,辦兩場馬拉松,一場香魚馬,一場烏來馬,都在新店、烏來的山區裡,小徑上,秘境中,穿梭往來,也許你可以跑很快,但有形無形的障礙很多,你不可能用一般馬拉松的競速角度去判斷,有形的障礙如烏來馬的跑進蝴蝶谷公園,那一大段宛如越野跑,想快也難;香魚馬亦然,最後那兩公里,爬上登山階梯,簡直要人命。 無形的障礙,不能稱障礙,因為多半是景點太美,你很難完全視若無睹的逕自跑,不拍照,對不起自己,但你會更對不起邵老師。 這就是「屬於邵老師的個人特質」使然的馬拉松特質,不管是烏來馬,或香魚馬,都不是要你跑快到馬拉松,而是,體驗,體悟,體感,三合一的「邵氏馬拉松文化」。 至於,邵老師另一項馬拉松的扛鼎之作,跳島馬拉松,那絕對是台灣馬拉松的精品了,很多海外的跑者,為了跳島馬拉松,常常是前一兩年便積極卡位,逼得邵老師屆時不辦都不成! 但我無緣參加跳島馬拉松,(要挪出至少一星期時間,每天搭飛機跳島跑七場全馬,這哪裡是凡夫俗子如我者容易做到的事呢?!)所以無法置喙其中的美好與迷人,我只能談我在烏來馬與香魚馬裡,所認識的邵老師。 以前我也跑過其他主辦方辦的烏來馬,但印象不易深刻,唯獨跑了邵老師的烏來馬、香魚馬,我才對烏來之美,新店山區翡翠水庫集水區之美,有了切身貼地氣的感動,那真是天地有大美,你無須多言的感動。 這感動,我在跑新竹鎮西堡超馬時有過,那群山籠罩於雲霧飄渺之間的美,那巨樹矗立於岩石旁的卓絕,那腳步踏於路面交錯自己喘息的韻律,無不讓跑者如我,即融入於壯闊之美亦感覺小我被襯托的奮進。 但那是要去司馬庫斯部落的路途中,是離開台北一段距離,但在烏來馬、香魚馬,我卻只是驅車半小時之後,便在群山,溪流,山徑,大樹,幽谷之間,跑出一片不輸鎮西堡超馬的天地。 這真是要感謝邵老師的用心。他要大家透過一步一腳印,用馬拉松精神,去巡禮他熱愛的烏來山區,不是一般的觀光客眼光,而是,用汗水,用喘息,用疲憊之餘,敞開呼吸,敞開胸懷,敞開心靈的一種認識,去認識他擁抱的烏來。 我想他是成功的。我每跑一趟他主辦的烏來馬,就深愛一次烏來。我每跑一趟香魚馬,就深深對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所擁有的歷史古蹟,社區聚落,山勢偉岸,湖泊湛藍,留下我愛死這裡的感情。 這不是其他馬拉松所能比擬的。我於是深深感覺,馬拉松真的有兩種:一種激發你的意志,你追求極致,你要完賽,你要破PB;但另一種呢?你當然還是要完賽,不過你更把賽道上的經驗,嵌入你的心靈,你完賽,你也成就了自己一趟煥然一新的自我洗滌,我感覺鎮西堡超馬,邵老師的烏來馬、香魚馬,都有這樣的氛圍。 我想我明天一定是能完賽的,烏來馬給跑者八個半小時,誰能不完賽?! 但我一定會慢慢的跑,一如邵老師辦這賽事的心願:一邊跑,一邊認真且貪婪的吸收烏來的美景,呼吸瀑布與群山密林散發出的芬多精,最後在完賽時,喝兩杯小米酒,吃幾根烤香腸,然後坐在路邊,把玩手裡的獎牌,仰天一笑的,躺下去,看天上的雲飄,聽往來人聲的雜沓,這就是人生,活著的幸福,奔馳的快樂。 我會說,謝謝邵老師,不要停,繼續辦烏來馬,繼續辦香魚馬吧!如果有一種不同氣質的馬拉松,如果有一種可以喚起馬拉松與地方的文化意識,那您邵老師已經做到了!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圖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小奏投稿】創作《水波明鏡》前,看到歌手薛之謙跟毛不易兩人邂逅的故事,講述一位前輩經過十年坎坷之路,終於迎來翻紅時期,仍在節目中對抗資本,力保有才華的選手,而毛不易是其中之一,正因為自己淋過雨,才想為其他人撐把傘。 那時期我剛經歷一個對前路、社會感到迷茫的想法所困擾,所以想把人生求學、求職、求穩、圓滿的過程以意識流、抽象的方式寫下來,可是無從下筆。 我是日本動漫《海賊王》的粉絲,後來回顧其中一位角色--索隆的招式「三刀流奧義 一大・三千・大千・世界」,吟唱招式的其中一句對白「九山八海,為一世界,聚千界則成小千世界」,給了我靈感,把人生各個過程幻化各個不同的世界下筆,因此誕生了《水波明鏡》。 序 這世界上,從誕生而來,直至現今,成功人士無數 但是 我們知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的走過來的 在石器時代 沒有語言,沒有文化,沒有宗教 只有人的本體,以及一片荒蕪 在古代 有語言,有文化,有信仰 還欠些甚麼 在現代 有科技,有體制,有生活 而成功人士也 越來越少 到底 從古至今 成功人士們 是怎麼樣的 一路走來 而我們 該跟隨,該突破 還是 原地踏步 但在我眼中 成功人士只是 一個方向 堅持不懈,是對自己最大的,努力 至少 讓自己無憾 在未來 必然有更多成功人士誕生 成功人士們 的路途 不比我們容易 有時候 他們只是擅長掌握 掌握兩種東西 一份是堅持 一份是機會 而這個 機會、堅持 我們有利用、把握過嗎? ●投稿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李利國專欄】來到苗栗市「功維敘隧道」,不免對「功維敘」三字的出處感到好奇! 1903年(明治36年)完工的功維敘隧道,位於苗栗市貓貍山下,是舊山線鐵路的隧道中唯一到1998年9月還在使用的隧道,而且直到停駛時仍保持紅磚砌拱,未被改造為水泥敷面,所以功維敘隧道極具見證歷史的意義。 台灣鐵路發展始自於清光緒十三年,台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開始興建基隆至台南的鐵路,至光緒十七年(1891)完成基隆至台北段的鐵路,而台北以南之線路也於其時相繼起工,雖然中途因劉銘傳卸任,由邵友濂接續任巡撫,但台北新竹間鐵路於光緒十九年十一月也繼續竣工。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後,開始修築新竹到打狗(今高雄)的縱貫線鐵路,1908年(光緒34年,明治41年)四月全線完工通車。功維敘隧道則完工於1903年3月31日。因當時日治總督兒玉源太郎在隧道洞口拱頂石匾額上題字「功維敘」,表達對開鑿隧道、修築鐵路的有功人士的敘獎感謝之意,於是這條隧道就被稱作「功維敘隧道」。 「功維敘」何意?語出何處? 功維敘三字語出《尚書‧大禹謨》「九功惟敘」,禹曰: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功有勛勞之意,惟通維為助詞,敘則有評議勛功之意! 《尚書‧大禹謨》「九功惟敘」意指:九功包括六府(水、火、金、木、土、穀)和三事(正德、利用、厚生);所以君王治理國事,首要在於養民,故而六府應當妥善治理、三事應當和諧理順,九功理順就應應歌頌之。兒玉源太郎引用此語,既有祝禱通車順隧之意,也兼有表彰自己功德之意。 《尚書‧大禹謨》原文是「功惟敘」,兒玉源太郎的題字則是「功維敘」,是否有誤?這是異體字之故,在古書或六經中的「惟、維、唯」三字常常通用! 作者為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