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蔡詩萍》二十億光年的孤獨,你能做什麼!?像詩人一樣,做自己吧!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日本知名大詩人谷川俊太郎走了,享年92歲。 聽到他離世的消息,心頭頗多感觸。 人,都有百年之後的一天,但離開之前,到底自己對自己會有怎樣的評價呢? 至少,我相信谷川先生應該沒什麼遺憾了。 他自始至終,都是詩人,始終沒放棄過這角色。 他的詩,動人靈魂,傳承著亙古以來,人對存在之孤獨,特有的敏感。 但詩人若只是傳遞自己的孤獨,自己的敏感,而不能打動他人,充其量,他只能孤芳自賞。他只能原地畫圈圈。 谷川先生顯然不是。 他寫詩,他寫給靈魂孤獨的人看,他也寫給熱情洋溢的年輕人看,更寫給赤子之心的孩童看,尤其在家國遭逢變故的時刻,跳出來,以詩以文字,撫慰飽受驚駭的心靈。 活到92歲,他無一日不是詩人,無一日不以詩人的視野關照世間,這才了不起。 我是在年齡越來越大之後,才逐漸摸索出自己存在的意義,雖以花甲美魔男自勉,但我深深知道,跨過門檻之後,要能日以繼夜的勇敢向前,並非嘴巴上講講那般輕易,谷川先生這樣的人生,他扛起的大旗,無疑是我的典範。 活到老,學到老,也寫到老,與時俱進,把自己的擅長發展成一生的志業。 你不讀詩嗎?你很久不讀詩嗎?真可惜,你試試這些句子,多美,多觸動,在熙熙攘攘的世間,在忙忙碌碌的工作裡,不妨跟著我唸出來: 「宇宙歪斜 因此大家彼此需求」 「宇宙一直膨脹下去 因此大家不安」 「對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我不由得打噴嚏」 謝謝谷川先生,詩未必讓人偉大,但詩讓人堅強的屹立於世間。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張若彤》身帶俠氣 徐光女士走了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張若彤專欄】與她結緣,是因為二二八,但最早是在媒體上注意到她的名字,當時的她是二二八紀念基金會的董事,為了二二八要不要賠償日本人的事情,她堅持日本政府對慰安婦一事沒有平等互惠對待我們、對台籍日本兵的處理也失比例,因此反對,不惜辭職明志。 這樣一個帶著三分俠氣的人物,真的結識了,先是驚訝於她的高貴氣質,繼而了解到她極爲柔軟溫和的內在。外祖是前清的王爺,媽媽卻嫁給了窮書生,早在日本時代父母就飄洋過海來到大稻埕教支那語,也因此她國語字正腔圓不算,台語也講得毫無口音。也不過是上個月的事情,我們在圓山喝下午茶,我還請她哪天抽空一起去大稻埕,幫我指點一下老大稻埕的事情。沒想到,真沒想到。 也是認識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們一度住得很近,五百公尺內。那次和朋友一起去拜訪她,談得深入,也第一次看到她哭泣。她說到爸爸在二二八被密裁後的某一天,媽媽帶著孩子們在中山橋(圓山旁)附近散步,小孩在河邊玩,媽媽就在發呆。小孩抓了一個什麼拿給媽媽、說要養起來,媽媽突然崩潰放聲大哭。當下她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直到隔天她放學回家,在門外聽到媽媽在裡面哭、鄰居太太在一旁安慰:「呴,妳怎麼會這麼三八啦!(台語)」才知道,昨天媽媽本來是要帶著大家一起死。 徐光女士本人也是二二八的受害者,事件初期,暴民打殺外省人,他們被房東藏在天花板上,她說她永遠記得,上門抓他們的流氓,一個黑狗、一個海鯊。父親往生後,家中經濟無著,實在沒辦法了,媽媽只好去賣血,卻暈倒在醫院,好在遇到以前爸爸在世時教過的醫師學生,才介紹她工作。只是後來二二八平反運動開始,受難者家屬的聚會,另一位受難者的家屬,我也不說是誰,對她說:「妳外省仔,嘸哩麥來。」到了馬總統時代,常常在各式的二二八正式活動的場合,都可以看到馬總統牽著徐光奶奶的手,走進會場。 後來民進黨政府倒行逆施,找了一個有殘殺老師前科的人去做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而且還在發行刊物中把二二八定調為中國人有計劃屠殺台灣人。由於徐征老太爺當年是被密裁,屍骨無存,徐光奶奶一直以來都是把二二八紀念館當作她父親的墳,現在國家居然找了一個殺老師的來看守她父親(身為一位老師)的墳,實在難忍。我們一起辦了幾場活動,期待社會大眾能夠關切此事,還有一次陪著她從二二八國家館步行到官邸遞交陳情信,我還記得那個場面,她顫顫巍巍走在最前面。 如今她真的先走一步了,本來我們計畫五天後就會再見到面。 今年二二八在台北市的紀念活動,她說希望社會要永遠和平、永遠的愛,不要怨恨:「我愛大家,也希望大家可以愛我」。我想,這個身影,就是大家記得她最好的方式。 作者為《究竟二二八》作者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左化鵬》遇見潘金蓮——艷星胡錦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趁她不注意,他偷偷地拍下她的近照,並傳給我分享。年輕時的她,眼波流轉,能勾魂攝魄,螢幕上的她,演活了蕩婦潘金蓮,從此被拍板定格為妖婦,只要是風月片,她就是女主角的不二人選,她就是艷星胡錦。 好友葉東舜博士,少年十五二十時,為她痴迷,為她瘋狂。只要看到電影海報有胡錦掛名,他就是把頭削尖了,也要鑽進戲院去會一會那夢中的偶像。高中的「國文」、「三民主義」課本內容早被他拋到九霄雲外,卻仍記得看過她拍的「聲色犬馬」、「捉姦趣事」、「拈花惹草」、「鬼叫春」、「喜怒哀樂」⋯,尤其腦海中不可磨滅的就是「金瓶雙艷」中的潘金蓮,胡錦笑起來,左唇角下的那顆痣,一跳一跳的,逗弄的這個少年郎,心癢難熬、意亂情迷。 胡錦十八歲剛考上文化大學家政系,就被香港大導演李翰祥相中,跟他一起到香江拍戲,當時黃梅調的票房,已逐漸走下坡,曾拍過黃梅調「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影壇名噪一時的李導,於是另闢蹊徑,改拍起風月片,不料,在華人的電影世界,意外的又引領風騷,胡錦也跟著大紅大紫,先後拍了兩百多部電影,其中許多是風月片。她嫵媚的形象,已深植人心,無人可以取代。 戲台下的胡錦,在演藝圈出了名的潔身自愛,不菸、不酒、不賭博、不鬧緋聞。她不願意人們老是帶著有色的眼光看她。後來回台灣,她在電視圈發展,擔任幕後製作人,曾製作了「芙蓉鎮」、「愛在他鄉」、「紙婚」等膾炙人口的連續劇,偶爾也在台視、華視、中視的連續劇中客串演出。同時,她在電視圈中找到了真愛,洗手作羹湯,嫁給了台視著名的小生新聞主播顧安生,結縭四十年,兩人恩恩愛愛,同甘共苦。由青絲到白髮,相互扶持,廝守了一輩子。 葉東舜博士說,日前他參加了胡錦的座談會,徐娘半老的她,透漏了兩個秘密: 當年她拍風月片正走紅時,新聞局找上了她,要她寫悔過書:「我本人胡錦絕不拍有辱國體的戲,否則全家人不給出境」。 顧安生不顧家人反對和友人非議,準備和她(潘金蓮)步上紅毯。電視台警告他:「結婚的話,就不能播報新聞」。 胡錦還說,當年她拍風月片,母親非常生氣,為了怕遭到他人恥笑,拒絕了牌搭子打麻將的邀約。她的女兒,也怕引起別人異樣的眼光,因此不願意讓她接送上下學,但她迄今並不後悔,起碼青春並未留白。 我為胡錦叫屈,也為潘金蓮喊冤。其實潘金蓮並非是人盡可夫的淫婦,而是被人誣陷的「貞潔烈女」,他的夫婿武大郎,更是一名有為守的清官,並非是賣炊餅的夯漢。九年前,我曾在臉書為文幫他兩人謗白辨冤,以正視聽。茲再次節錄全文分享如下: 千百年來,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藉由小說的描述,街頭的說唱,和戲劇的傳播,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們的名頭響亮,甚至蓋過了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 說起他們的知名度,應由施耐庵所打響,施耐庵在名著「水滸傳」中,編了一套武大郎的故事,把武大郎形容成形貌猥瑣,蠢頭蠢腦的夯漢,他的弟弟武松則是打虎的蓋世英雄,除了他們兄弟兩位男主角外,女主角則由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擔綱,她被形容成人盡可夫,淫穢不堪的女子,故事的配角有西門慶、王婆、鄆哥等。 施耐庵筆下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極其傳神,情節曲折離奇,高潮迭起,十分引人入勝。 後來,又有一位文人蘭陵笑笑生,也引據武大郎的故事,另成篇章,除潘金蓮外,另加李瓶兒.龐春梅兩名女子,將三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寫成中國第一大 奇書「金瓶梅」,本書的原意,是要以武大郎潘金蓮和西門慶為引子,揭露明代社會官僚、惡霸、富商、和市儈勢力的黑暗和腐敗,並告誡世人萬惡淫為首,要引以為戒,但因敘述內容風月無邊,太過淫穢,因此,也被視為中國第一大淫書,為正風俗,歷代官府嚴加查禁,但禁之不絕。這和唐朝傳到日本的教科書「遊仙窟」,二書,併稱東方的兩大淫書。 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和金瓶梅(有人以其為淫書,用西遊記或西廂記取代)併稱為中國的四大名著,流傳日久,影響深遠,武大郎的猥瑣形象就此被定型,再無更改。 千古蒙寃的武大郎 我原先以為,武大郎只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不料,歷史上還真有其人,他姓武名植,山東清河縣人,家中排行老大,故稱大郎,他和弟弟武松,兩人都有優良基因,一個能盤弓射馬,一個能上山打虎。 真正的武大郎,身長六尺,相貌堂堂,學養豐富,以現在人的說法是標準的大帥哥,他何嘗沿街叫賣過炊餅。他中過進土,當過縣太爺,被當時人稱清正廉明,愛民如子,著有政聲的父母官。他的妻子,被形容成風騷淫蕩的潘金蓮,更是寃哉枉也.她是係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禮,溫婉賢慧,為武大生下四子,個個聰賢,她和武大郎相敬相愛,白首偕老,武氏後人至今仍稱她為「老祖奶奶」。 最近山東清河縣,出土一方碑文,其中記載,「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公之夫人潘氏,各門淑媛。~~公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土,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何以這對人人稱羨的夫妻,竟被後人誣篾為「一對狗男女」。 交友不慎 謠言可畏 武大中了進土,封了七品官,走馬上任到陽谷縣任縣太爺,他的昔日同窗好友黃堂,家道中落,前往投靠,企望能謀得一官半職,詎料,武大郎勤於政事,對他未多加理釆,只是每日好酒好菜款待,黃堂認為受到冷落,忿恨在心,怫然離去。 返鄉途中,編派了許多謠言,將武植醜化成賣炊餅出身的小人,此時,又巧遇上一素行不良,曾被官府鞭撻過的潑皮無賴西門慶,他煽風點火,加油添醋,把潘金蓮說成是和他有染的淫婦,兩人一狼一狽,穿街走巷,一說一唱,當時資訊不發達,武大郎猶自蒙在鼓裡,無從分辯,一世英名,就毀在他們兩個小人的手裡。 後來,黃堂回到故里,見家中殘屋敗瓦翻葺一新,又見購置了幾畝良田,方知他在清河縣作客時,顧念舊情的武大郎,並未以權謀私,封他官職,而是派人暗中接濟。黃堂得知後,頓首跌足,嚎啕大哭,可是大錯已經鑄成,悔恨己晩。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武大郎的故事,三人成虎,被荒腔走板的愈傳愈離奇,施耐庵未經查証,就將他寫入「水滸傳」中,蘭陵笑笑生更潻油加醋,寫成了「金瓶梅」,他們筆下的武大郎就此流傳千古,也蒙寃千古。 據說,施耐庵的後裔,曾去信清河縣,向武氏後人致歉。可是這「遲來的道歉」,又有何用?小人的謠言,文人的曲筆,使武植本人蒙寃,使他的後人蒙羞。真的應該要「遠小人」,對無聊的文人,更要敬而遠之,免貽後患。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南投達人李啟元獲全國稻米冠軍

照片取自南投縣政府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草屯農民李啟元參加農業部「臺灣稻米達人選拔」脫穎而出,以台稉9號拿下金牌,南投縣長許淑華6日晚至李家致贈「冠軍」扁額,品嘗達人種出來的冠軍米,直說是榮耀南投,並向各界推薦,多多採購南投優質農產品。 許淑華縣長表示,臺灣稻米達人選拔,分成香米及非香米二類,從18歲開始種稻的李啟元,承襲家業,拿到非香米組的冠軍。草屯是南投稻米重要產區,在眾多競爭者中,李啟元以台稉9號拿下金牌,主要是不斷投入研究,加上草屯農會長期輔導,在稻米專業人員指導下,精進田間管理,得獎是實至名歸,也是南投的榮耀。 冠軍李啟元表示,很高興在臺灣稻米達人選拔全國賽中拿到非香米組冠軍,特別感謝草屯農會理事長及總幹事,將農會資源下放給推廣部,推廣部才能聘請講師,教導農民提升種稻技術,種出好的稻米,他並呼籲消費者多多食用國產米,讓農民過更好生活。

誤入農業的小白兔:嘉農主席黃家均要幫農民出頭天

左二黃家均,照片為嘉農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從小到大都是在北部念書,行銷系畢業的黃家均,先後在百貨公司、服飾品牌擔任行銷,2014年,家裡沒有田地耕作,也沒有農業相關知識,卻毅然決然返鄉嘉義協助親戚行銷農產品——毛豆,經營五年達到產銷平衡後,他開始思考下一步,「我希望做跟以往不一樣的。」。 「現在是農業行銷的戰國時代,每個農家都想做品牌,這時候才有我們草民出頭天的機會!」於是,他從一級的農產品,往二級的加工前進。不同的農產品有不同的加工方式,相同的農產品也會因不同品種而有不同風味,「我想從行銷的角度,找出市場的需要,再找適合的品種做加工。」。 2020年,黃家均成為「嘉農農產加工生產合作社」(下簡稱嘉農)理事主席,合作社成員產品多元,包含鳳梨、咖啡、大豆及乳牛…等,也有專家老師參與其中。「以前多是上下游的垂直整合,現在我想做的是橫向整合,並要帶領合作社社員建立門檻」。他透過連結不同領域的需求組合,投入加工市場領域。 幫農友做SWOT分析,協助商品到市場定位,到深入了解農民的痛點,溝通協調到成品上市,這一路他花了至少三年以上,才有機會找到定位。其實為的就是讓大眾吃到台灣在地高品質的農產品,做出區隔市場。「如果你沒有一定的量,是無法進到工廠的,所以我們希望農民好好種,做好單位面積產量。」他一段話,點出二級加工產品最核心的問題,除了好品質,穩定供貨量更是關鍵。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 讓台灣農產在世界流通 有了質和量後,就是下個挑戰了。因過去資歷,他對豆類相當熟悉,了解豆類對人體的好處,希望能將嘉農的大豆製成豆漿,但市面上豆漿品牌眾多,要如何突破重圍、異軍突起,黃家均直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 他帶著企劃書四處洽談異業結合的機會,找尋適合的合作方,終於遇到「台大醫院台大新竹分院」這位巨人,院方相當支持台灣農產品,並依臨床營養醫學角度開出商品配方,攜手嘉農生產出「農嘉黃豆漿」。除了豆漿,嘉農也在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的輔導下,研發出無須啃咬,像是細泥般的「黑豆栗子粥」,並於113年獲得農業部頒發的「銀髮友善食品」質地友善獎。「產銷履歷驗證的加持可以證明台灣產,但透過台大醫院台大新竹分院的加持,代表台灣的農產品品質是優質且新鮮的,未來也是企業減碳和企業社會責任共同目標,讓一加一更能大於二,期待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能為台灣農業開啟新篇章。」 「這商品對農業來說,是跨過一個很大的門檻。」黃家均談及甫上市的新品,他將合作社裡榮獲十大神農獎的阿美鳳梨,跟奧地利蘋果汁結合,生產出風味十足、100%原汁的鳳梨蘋果汁,不僅有產銷履歷,更有阿美鳳梨的老牌信賴保證,品質優良且能穩定供貨,完全符合工廠端的要求。「鋁箔包才有機會在世界流通。」他為了這款商品,奔走兩年終於完成,未來進軍外銷市場將更易如反掌。 「我們已在為循環農業做準備了,因為之後鳳梨皮要去哪裡,和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就有很多連結。」我們協助鳳梨加工,許多鳳梨皮的處理本來是一件難事,但結合在地與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做產學合作,利用循環經濟,讓廢物也能變黃金,又能解決產業的問題,這才是合作社要共好的目標。明年是酪農戶衝擊元年,但黃家均坦率的覺得:「是危機也是轉機,我們要和嘉義大學合作共同推出保久乳。」在地就是有它的優質。 電農培訓抓住死忠客群 回購率高達50% 「因為想參考看看其他農友的想法,也看看有沒有其他農產品合作的機會。」透過農業部舉辦的各項平台,培訓課程,媒合會等活動與顧問輔導,黃家均表示很喜歡顧問輔導的部分,「站在顧問的角度,看的層次比較廣,比較不一樣。」,這也讓他對於思考行銷的角度更加多元,「以前都是分散式的行銷,現在了解到不同通路會有不同客群,要有不同的思維,相對的行銷方式也會不同。」。 許多商品在新光三越上架銷售,但因百貨公司有固定上架及請款流程,故多以銷售效期較久的加工品為主,現在因應南科需求,以「優品小農介紹所PARK 17」為名駐點南科,除提供加工品外,還供應生鮮蔬果,現場也提供官網連結,許多消費者會回到網路上購買。 參與計畫後,他不僅因結識新的農友而有新的合作機會,更增加回購率,「電商會抓住死忠的消費者,從後台數據看來,目前都有消費者固定回購,回購率高達50%!」 黃家均談及嘉農未來的目標就是成為農企業,達到專業分工,「各領域有各自的專業,我希望透過我們這個平台,跟更多專業的業者合作。」,他企盼找到更多的巨人跟嘉農聯名合作,開創農產市場更多的可能!

蔡詩萍》文壇前輩瘂弦先生辭世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前輩詩人瘂弦先生過世了。雖然他的本名是王慶麟,但長年以來,「瘂弦」幾乎已成為他的等同符號,代表詩之成就,代表編輯之成就,代表副刊高峰之成就,代表提攜後進之成就。 我不是詩人,無法像很多寫詩的朋友,能表達他們對瘂弦的指導之情,提攜之恩,但我進入媒體工作後,由於同一集團之故,常有機會見面,這樣的非文學的緣分,就已經能感受到他對年輕輩的溫柔體貼了。 我跟很多文壇後進一樣,認識瘂弦先生久了,跟著稱他「瘂公」。我寫詩不成,卻愛詩數十年,總把讀詩,當成調劑我文字枯竭時的花園祕境,進去走一走,心曠神怡,神思為之一振,往往便走出我自己的一條條小徑。而《瘂弦詩集》無疑是我手邊常常翻的一本。 很難想像這麼一位大詩人,他真正的詩著作其實只有一本,從早期的《深淵》,到最後的《瘂弦詩集》,多是他早期「專業詩人階段」的創作,而後,他忙於編務,從文學到文化,領域日寬,寫作觸及書評,評論,編選文選,月旦其他詩集作品,在副刊上企劃專題引領風騷,等等,但詩之創作顯然被壓縮到極盡了。 但這也是「瘂弦」從詩人,主編,到「瘂公」之影響力擴及純文學之外的人生新座標。 一般詩人寫自己的詩,成家立業;瘂弦卻把寫詩這本領,編譜成詩的王國,詩的地圖,詩的交響樂團,詩與其它文類的跨域交往。讓「詩人圈以外的人」,對詩有了新的接觸可能。這才是瘂弦這位詩人最了不起的成就! 雖然,我始終相信,他還是很想寫詩的。我還很年輕時,某次場合跟他聊天,我問他:為何他花這麼多時間,願意跟我們這樣的晚輩聊天,給意見,甚至細細改稿,乃至於大力推薦與提攜? 我始終記得,他笑笑的對我說:因為你不知道哪位年輕人將來會有大成就啊,對他們好,以後他們就會記得你,感謝你啊! 說完後,我們相互大笑。但多年來,我始終記得這段話。我自己漸漸年華虛度,但我也常常拿這段話期許,勉勵自己,要對年輕人好,真的,不知哪一位將來就有大成就,而他會感謝你當年對他的好。(哈哈) 這是傳承,這是世代交替的必然下,傳承的某一種感念,某一種牽繫,某一種文化吧! 謝謝瘂公,謝謝您的詩集,伴隨我度過許多荒蕪孤獨。謝謝您的副刊歲月,為台灣文壇,文化圈,樹立起許多標竿。 感謝您,是我們台北市2023年台北文化獎的得主。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蔡詩萍》「一輩子只會創作」韓湘寧老師的自謙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拜訪85歲的藝術家韓湘寧。一頭龐克造型,滿腦藝術念頭,語調犀利流暢,身手依舊矯健。我彷彿隨著他步入一九五零年代,一群年輕藝術家衝決網羅的歷史現場。「五月畫會」的要角之一,韓湘寧。 他的工作室,在樹林區一座工業區的廠房裡。我們繞了好幾圈,才找到位置,日頭赤熱,滿身大汗。但一進工作室大門,便被巨大的牆面,矗立的畫作給吸引,隨後,便是韓老師連珠炮似的談畫作,講故事,品人物,時光似乎不曾遲滯過他的思維,一本重達數公斤的畫冊,每一頁,都是畫家的心路歷程,每一幅,都有畫家日夜奔馳的痕跡。而每段走過的路,他都歷歷在目的細訴著沿途風光。 我這一輩,關注台灣文化史的,不會不知道「五月」與「東方」,兩個激盪五六零年代台灣藝術狀況的年輕團體,如今,昔日的跋扈,都幻化成耄耋之年的往昔了,但還能畫的,卻都還沒放下創作!這毅力,依舊是年輕後輩的典範。是台灣藝術史的一座座里程碑。 「一輩子只會創作」,韓湘寧老師的自謙,也可以是一種自豪與自傲吧!我們一輩子堅持一個信念,一種志業,或許就很夠,很夠了!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頒發卓越市民榮譽 感念永遠的「英語教母」 彭蒙惠女士 

照片取自臺南市政府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為感念「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女士對臺南推動英語教育的貢獻,臺南市長黃偉哲於16日頒發「卓越市民」榮譽給彭蒙惠女士,由空中英語教室集團執行長謝光哲代表受贈,表彰她對英語教育的無私奉獻與卓越貢獻。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彭蒙惠女士以她的一生,深刻改變了社會,影響了臺灣數代人的成長與學習,可說是臺灣的「英語教母」,她無私的精神和偉大的事蹟,將永遠留存在臺灣人心中。作為「臺南市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委員會」的推動委員之一,她積極參與市府的政策制定和推廣工作,親自見證並肯定臺南市在二官語政策上的進展,市府在她的指導和啟發下,成功推動了包括建構英語友善城市、文書資訊雙語化、線上英語菜單系統及推動CLIL雙語教學等多項具體措施,提升臺南的國際能見度。 臺南市政府表示,彭蒙惠女士對於推動英語的啟發,不僅僅是語言本身,更在於她所傳遞的信念「教育是跨越國界的力量」,強調以全球的視角看待世界,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對文化的尊重,這樣的價值觀深深影響臺灣的教育環境,也培養無數國際化的人才。她的努力讓英語不再只是學校課堂中的一門課程,而是與世界對話的一扇窗,為臺灣奠定了更好的國際連結,而這樣的精神將永遠指引臺灣人前行。

林銘聰》粧佛技藝保持者:吳翔宇老師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林銘聰專欄】台中市大屯社區大學「跨文化走讀-親近大師」課程,到鹿港參訪「粧佛泉州派小西天神像雕刻第六代傳人吳翔宇老師」。 吳翔宇老師,福建省泉州市神像雕刻第六代傳人,小西天神像雕刻唯一傳人。源自泉州府晉江縣南大街的「小西天神像雕刻祖鋪」,粧佛技法屬於泉州派技術,傳承近160年。 清道光年間,先祖吳田帶著數千種神像造型的丹青圖本,與兒子吳虎渡海來台灣,在鹿港定居,技藝代代傳承。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吳田在鹿港街尾,開業製作神像兼作小木匠,帶起木器家具業者集中在街尾地區開店的風氣形成特色。 吳翔宇老師得到父親吳清波真傳,在神像造型、色澤、漆線、材料處理,甚至請神、入神、退神都嚴守古法規矩。他融合宗教與藝術於一,真正做到時代潮流的客製化。尤其是依自家秘方,手工調製成的漆塊,搓成細長漆線,細到可以穿針眼,他一點一點黏貼在神像衣冠及座椅。 日據時期,日本總督府禁止民間奉祀神明,以及辦理宗教活動。第四代傳人吳武貢遭遇到日本警察監視,不准他雕刻神像,吳家頓時經濟陷入無收入狀態,也無法傳授技術。吳武貢只好私下利用口傳「技術要點」給年僅十一歲的兒子吳清波,非常困苦的把技術傳承,如此才把神像雕刻手藝保留下來。 吳翔宇老師從國中開始和父親學習手藝,父親過世後,他便成為小西天第六代唯一傳人。2020年,吳翔宇老師經「彰化縣傳統工藝文化資產審議會」,豋錄為「粧佛保存者」。 小西天神像雕刻技法,講究神像四方端正、坐立平穩,顏色以紅黃青黑白五原色彩粉為主。最獨具特色是「藝師的漆線技巧」。以自家手工研製,經過數小時摩打,乾彩搓成細緻漆料,迴繞鑲繪點綴衣冠座椅,這是吳家代代相傳的雕刻技法。 特別的,吳翔宇老師講究「觀察客戶面向」,來為訂製的神像量身打造。泉州派工法,講究的是以漆線粧佛神像,他的手法技藝的細緻,令人嘆為觀止。 吳翔宇老師雕刻的「複合型神像」,使得神像手腳關節可以靈活轉動。雖然與傳統神像不同,但是雕刻手法及規矩,仍然是遵循傳統,可以說是傳統中帶著巧思的新創意。 致敬於傳統技藝保持者!他們長時間的堅持,努力不懈的精神,傳統技藝得以繼續傳承不墜! 作者為洪霞文化交流協進會執行長、霧峰林家第九世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新北農友為家人健康種甘藷 永續經營吃得更安心

照片取自新北市政府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每年8月中到10月是新北市金山區甘藷季,也是甘藷農李聞祥最忙碌的收穫季節,李聞祥經營「金山自然地瓜園」,為了家人健康與永續環境,園區內不用化學藥劑,利用不同作物輪作及蘇力菌生物方治方式降低病蟲害。 農友李聞祥求學時期就讀企業管理,畢業後從事金融業,認真的個性被主管重用升為主管,不料親人生病,為了照顧家人毅然辭職,並決定從農提供家人健康安心的農產品。以永續理念經營農業幾年,農田也會出現瓢蟲、寄生蜂等天敵幫忙防治害蟲,讓生物間取得平衡,淹水期間還能看到小魚小蝦棲息,促進農地內養分循環。照顧好環境與農田,讓家人吃得健康、放心,農田裡也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