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左化鵬》「死不了」與台灣的卓別林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春已盡 忘不了離別的滋味 也忘不了那相思的苦惱。 寂寞的長巷 而今斜月清照 冷落的鞦韆 而今迎風輕搖 它重複你的叮嚀一聲聲 忘了 忘了 它低訴我的衷曲一聲聲 難了 難了⋯⋯ 聽蔡琴唱老歌《不了情》,歌聲哀惋。我的腦海浮現了一朵花、一個人,他們的姓氏不同,台語的名字都叫「不了」。花是「死不了」,人是號稱「台灣的卓別林」許不了。 「死不了」是一種花,花色鮮艷,繽紛多彩,它的學名是「大花馬齒莧」,又名半枝蓮、松葉牡丹、乞丐碗。花期甚長,每年春末到初冬,長達五個月,花開不停。它的生命力頑強,不管環境再惡劣,只要扦插就能成活,所以台灣人為它取了一個名字死不了,雖然土裡土氣,但也十分接地氣。 一代笑匠許不了,是台灣早期最有名的諧星,他出生在基隆暖暖區一貧戶人家,家裡窮的掀不開鍋蓋來,他一出生還沒有命名,生父母就把他像小貓小狗一樣,送給新竹一位魔術師撫養。魔術師姓葉,幫他取名葉鐵雄,小鐵雄才學會走路,就屁顛屁顛的跟在養父後頭,走南闖北,四處賣藝,他童年時耳濡目染,學會吞火、口技、吹奏樂器、敲打爵士鼓等江湖把戲,十二歲就能登台表演。養父的藝名「葉伯樂」,所以人們也叫他小伯樂。 小伯樂長大了,嘴上長了幾根鬍鬚,他穿上軍服,在干城義工隊服兵役,此時,他逐漸展現了逗人發笑的才藝。退伍後,他立刻被中視延聘,給了他更廣闊的舞台。他和鳳飛飛對演「笑說魔術」,擠眉弄眼,搞笑的才華,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後來,他又演了台語連續劇「雷鋒塔」,扮演許仙的書僮許不了,這個名字台語發音「苦不完」,從此,他就改了藝名叫「許不了」。 改了藝名後,他突然大紅大紫。參加朱延平導演的「小丑」電影,此片一推出,就萬人空巷,造成一股「許不了旋風」。此後六年,他先後演出了六十四部電影,從民國六十八年到七十四年被稱為「許不了時代」。那時,只要是他掛名演出的電影,都成了票房保證。 人怕出名豬怕肥。當年,南北秀場只要掛上許不了的照片,就能賣座,因此,他也成了黑道眼中的搖錢樹,他經常被黑衣人士,用槍壓著全省到處奔波軋戲,為了提振精神,他染上了毒癮,脖子以下都是針孔,全身潰爛,才三十四歲,就一命嗚呼了。假如不是他早逝,台灣演藝界的故事,可能要全面改寫。 許不了的一生,像流星一般畫過了台灣的夜空。喜劇一場,悲劇一場,鬧劇一場,他把歡樂帶給大家,把眼淚留給了自己。我想起了他的老搭檔鳳飛飛的一首歌:「掌聲響起來」。 孤獨站在這舞台,聽到掌聲響起來 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好像初次的舞台,聽到第一聲喝采,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林銘聰》親近大師講座課程 剪黏大師陳三火老師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林銘聰專欄】台中市大屯社區大學「跨文化走讀-親近大師」講座課程,安排參訪台南麻豆「剪黏大師陳三火老師」。 陳三火老師師承長兄李世逸,為北派剪黏大師洪坤福一脈傳人。父親是寺廟的彩繪司阜,年幼時受其父親影響對剪黏產生興趣。國中畢業後,陳三火即隨年大哥李世逸從事廟宇剪黏工作,從學徒開始學習傳統剪黏工藝。 「剪黏」又名「剪花」,以色彩鮮豔的瓷器「剪」裁成片後,「黏」在灰泥表面,再由藝師進行細部彩繪修飾,集合雕塑、陶瓷、彩繪及鑲嵌多種技巧,更與廟宇文化緊密連結,為臺灣極具特色之傳統工藝。陳三火老師秉持「誠意的敲擊,自然的接受」,順著「天意」隨緣敲擊,繼而開創「以摃代剪」的嶄新剪黏藝術表現形式,作品由傳統半圓雕走向全立體,展現多元的題材及高度的媒材趣味,其富含強烈的動態感及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感,不但「摃」出新生命意義,也為傳統工藝開啟更多當代的可能性。 2003年,他利用花瓶的破片塑造了一尊達摩祖師,第一件敲摃式剪黏作品「達摩」因此完成。隨後獨創「以摃代剪」的「敲擊隨緣技法」,並專研剪黏藝術化。2005年即在麻豆開班授課,2006年後成為曾文社區大學固定課程,致力於剪黏創作與教育推廣,至今仍會撥出時間為社大學生上課。 陳老師取得輝煌的成就: 2007年:獲頒「臺灣工藝之家」。 2011年:獲頒「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者」。 2015年:臺南市政府頒發「藝術貢獻終身成就獎」。 2016年:第22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2020年:「重要傳統工藝-剪黏工藝」,是國家重要傳統工藝首位剪黏「人間國寶」: 2021年:獲頒「國家工藝成就獎」。 學員們非常興奮的與陳老師互動,也問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引發笑聲滿堂,陳老師對每個問題都耐心地回答,滿足大家的好奇心。非常感謝陳老師的熱誠接待與解說,學員們收穫滿滿,驚訝連連,離開時仍然意猶未盡。 高度致敬於文化傳承的每位大師﹗ 作者為洪霞文化交流協進會執行長、霧峰林家第九世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左化鵬》唱一曲「望春風」緬懷作詞人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好友「望春風電子報」社長葉東舜,邀約十多位媒體朋友,參加「最強志工導覽」葉倫會導覽的淡水河遊河趣。回程途中,在大稻埕公園,見到「望春風」作詞人李臨秋的塑像,他內心狂喜,激動不已。 葉東舜博士,一面咬著迪化街店家禾溢承劉老闆送來的潤餅,一面哼著「望春風」的歌曲,向作詞人李臨秋致敬。 「午夜無伴守燈下,春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未出嫁,見著少年家,果然標緻面肉白、誰家人子弟?想要問伊驚歹勢,心內彈琵琶⋯⋯」。 李臨秋是台灣著名的歌謠詞人,一生創作八十多首知名的歌曲,最知名的就是「望春風」,這原是描寫天下懷春少女,想望愛情的心聲。不料,戒嚴時期,卻被以淫詞艷曲為由禁唱,他被禁唱的還有一首名曲「補破網」。 黨外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有幾首台語歌謠傳唱街頭,除了望春風、補破網,還有「黃昏的故鄉」「望你早歸」以及「媽媽請妳也保重」⋯,這些歌都被毫不留情查禁。民國八十年,青年歌手「豬頭皮」,將這些查禁歌謠,歌名各取一字,另編新曲「望花補夜」,望是望春風,花是雨夜花,補是補破網,夜是月夜愁。新曲一出成了街頭戰歌,傳唱一時。 李臨秋出生在日據時代,家境小康,除了喝點小酒,無不良嗜好,民國六十八年辭世。輓聯寫著:「望春風,傳情、傳族聲、傳萬世」 「補破網,補情、補民心、補人間」。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蔡詩萍》虎豹小霸王 請讓我們老出自己的價值吧

照片取自Youtube虎豹小霸王主題曲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勞勃瑞福過世了。太座傳賴給我,說他年輕時好帥啊!我在大阪深夜,讀這訊息,心頭繚繞。好萊塢的確是夢工廠。強勢的好萊塢,製造了許多大明星,但並不是每個大明星,都能一直保持自己夢想的能量。 剛過世的勞勃瑞福,在我心目中,無疑是大明星且能畢生維持造夢的能力。 我對勞勃瑞福的電影印象,跟很多人一樣,在我還蠻小的年紀時,看了《虎豹小霸王》,身為逃亡被通緝的罪犯,他跟保羅紐曼,兩人完美搭檔了一部成功的亡命美學電影,片中那一段兩位男士與女演員凱薩琳露絲在微雨中騎單車,音樂響起,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我深信許多在那年代,電影影響很深的年代,都在自己腦海中註記了一輩子的畫面。人生或許無奈,但片段的幸福,片段的美好,可以在你手上..... 後來,我還看了《往日情懷》、《遠離非洲》等等他主演的電影,當然也看了他執導的《凡夫俗子》。 他的帥,掩映不住他的才華,演而優則導則製片的生涯,在好萊塢已經很出類拔萃了,但他最令我心儀的,是他製造了更大的夢想:創辦了「日舞影展」,在他所熟悉的好萊塢商業舞台之外,推動了獨立製片的平台,讓更多對電影充滿熱情的人,得以在另一個平台上做夢,孵夢,並完成夢想。 這才是他真正了不起的地方。而我也從未料到,在我進台北市文化局服務的第一年,「日舞影展」就來到台北找我們合作!很酷吧! 人都會老,真的,尤其像勞勃瑞福這樣的顏質取勝的大帥哥,一旦老了,總令人更加為他唏噓,相形之下,沒那麼帥但非常有味道的保羅紐曼,就耐老多了。 可是,那又怎樣呢,我們都要在人生的軌道上,經歷線性的階段,從生到死,從年少到老邁。老令人嘆息,但誰能避免?!真正值得我們追問的是:我們有沒有老出自己的價值呢! 我喜歡勞勃瑞福,我尊敬勞勃瑞福,在天賦的帥之外,他走出了自己可以堅持,可以賦予意義的人生。願他安息,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年輪裡,刻下自己的印記。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傳承KANO精神 嘉市李文傳教練獲頒終身成就獎

照片取自嘉義市政府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嘉義市是棒球的原鄉,嘉農棒球隊曾經威震甲子園,寫下屬於臺灣、屬於嘉義的傳奇。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嘉義市政府將8月21日訂為「嘉義市棒球日」。21日以「棒球原鄉 經典傳承」為主題,延續嘉農棒球隊當年威震甲子園的榮耀與精神,由黃敏惠市長頒發民生國中李文傳教練「終身成就獎」,肯定其多年來對嘉義市棒球的卓越貢獻。李文傳教練更分享他與棒球路上的「貴人」,黃敏惠市長父親黃永欽省議員過往互動點滴,溫暖而感人。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臺灣的國球是棒球,而棒球的原鄉就在嘉義。棒球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是一股教育力量,對臺灣的經濟發展、國力提升與人才培育,都有深遠的影響。電影《KANO》將嘉義棒球的光輝歷史搬上大銀幕,讓更多人認識這座城市,讓嘉義市成為無數棒球迷心中的朝聖地。中央噴水池的吳明捷雕像,象徵著嘉義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這就是KANO精神,也正是嘉義市代代相傳的堅韌信念。 黃敏惠市長指出,曾經是兄弟象隊關鍵戰力的李文傳教練,不僅以投手身份拿下隊史首場勝利,更在業餘時期揮出隊史首支全壘打,寫下輝煌紀錄。退役後回到故鄉嘉義,擔任民生國中教練,投入基層棒球教育,傳承寶貴經驗。李文傳教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苦練決勝負,人品定優劣」,棒球不只是競技項目,更是一種人格的養成、一種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一種面對困境時堅持不懈、不畏挫折的態度。期待藉今日「嘉義市棒球日」,再次突顯棒球運動對嘉義市的影響,表彰運動典範,讓屬於嘉義市的KANO精神不斷傳承。 黃敏惠市長強調,嘉義市府未來也將持續投入資源,提升國中小基層棒球團隊經費,同時積極改善運動場館軟硬體設施,為孩子們打造安全完善的訓練環境,培育更多優秀棒球人才,讓嘉義棒球不斷向前邁進,創造更多屬於嘉義與臺灣的棒球傳奇。 李文傳教練表示,棒球是他一生的志業,KANO精神是他的使命,球場是他第二個家。即使退休,仍將持續為嘉義市基層棒球努力奮鬥,不忘初心。李文傳教練也特別分享他與黃敏惠市長父親黃永欽省議員的互動,溫馨而感人。李文傳教練提到,他年幼失去父母,當時黃永欽省議員正是垂楊國小棒球隊的領隊,也是家長會長。黃永欽省議員看到年幼的李文傳教練身體單薄,時常買營養品、運動鞋給他,鼓勵他要好好練球,讓李文傳教練感受到如父親般的溫暖。心中也決定要好好練球,打出成績,也因此總是督促自己當別人休息時,自己要更刻苦練習。感謝黃永欽省議員成為他棒球路上的貴人,也感謝他的家人一路以來的支持,讓他能投入棒球志業。

經營公關公司經驗 成為林倪安創作新歌靈感

照片為檔案照片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從學生時期起就積極參與活動主持、表演與應援演出,藝人林倪安一路走來斜槓多職,不僅累積了豐富的現場經驗,也逐步打造了屬於自己的人脈與資源。充滿想法的她,經過多年努力之後,還成立了個人公關活動公司與服裝品牌。 林倪安說,從舞台到場控,從前台到幕後,一步一腳印地累積經驗,也在過程中摸索出自己真正喜歡的方向。公關活動公司成立後,她與團隊承接過許多品牌活動、生日派對、企業尾牙與春酒專案,從舞台搭設、音響燈光、流程設計,到主持人、dancer、show girl、表演嘉賓的安排,甚至是贈品挑選與現場應變,全部都得一一確認、反覆開會溝通。 她笑說:「大家都戲稱我們像『飯局專家』,很多案子不是一兩次會議能敲定的,為了確認細節,我們常常跟廠商吃好幾次飯、跑現場、一起熬夜對流程,才能把一場活動辦到讓大家都滿意。」 雖然過程辛苦,但她也因此認識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更體會到合作與信任的可貴。她提到,尤其是在疫情那一年,公司幾乎零收入,是許多長期支持的廠商與夥伴持續相信她,才讓她咬牙撐下去。「那時候真的有想過放棄,但也覺得,如果這段時間我都能扛下來,那未來應該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這段過程,也成為林倪安最近推出新歌《Home Run to the Sky》的創作靈感來源之一,用音樂記錄自己的人生體悟。「其實一開始只是單純地想多參與、多學習。」 身為資深棒球迷,林倪安經常從棒球比賽中獲得力量:「棒球的魅力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逆轉,就算前面失誤了很多次,只要還願意站上場揮棒,就還有機會打出全壘打。」 她說,自己不是一開始就有光環的人,但正因如此,每一次合作、每一場活動的完成、每一首歌的發表,對她來說都格外珍貴。「我很感謝願意支持我的每一個人,也謝謝那些在低潮時還願意陪我撐下去的廠商與朋友。這些經歷,讓我更確定自己不能輕言放棄。」 現在的林倪安,持續在人生的不同領域努力耕耘。她說自己還在學習,也還在路上。為了讓自己在創業和專業能力上更加扎實,她在成立公司時,也曾到台灣大學進修管理碩士學分班,系統性地學習品牌經營、行銷企劃與組織管理等相關課程,希望把現場累積的實務經驗,轉化成更有架構的知識與視野。 她也分享,如果能透過自身經歷或創作,鼓勵到一些正在低潮中努力生活的人,那就是最值得的事,「有時候我們只是想辦法撐過去,但那一刻的堅持,可能就是下一次全壘打的起點。」

對岸干擾世運會台灣賀電 文大新聞校友記者見狀制止

照片為民視新聞截圖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2025年萊因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場上,中華健兒履傳佳績。負責報導的新聞記者,也有令人感動的表現。 日昨台灣跆拳道男子團體勇奪銀牌之際,卻驚傳頒發賀電儀式遭兩名中國人士蓄意干擾,幸好現場兩位電視台記者及時察覺並果斷制止。而這兩位媒體人,正是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的校友第35屆的莊順發與第46屆的蔡晴景。 身為民視新聞台駐地記者的莊順發,擁有超過20年豐富採訪經驗,曾任主播、現派駐高雄。他此次與擔任體育主播的蔡晴景搭檔報導世大運新聞,兩人以專業與敏銳的新聞嗅覺,提早察覺現場異狀,成功阻止意圖搶奪賀電的行為,展現新聞人高度的社會責任與臨場應變能力。 莊順發受訪時謙虛表示,只是想維護國家尊嚴,也保護選手的權益。他說,早在羽球頒獎時便注意到該名中國女子企圖干擾,當天跆拳道頒獎又見其出現,身邊多了一名男性,兩人便提高警覺,最終果斷阻止事件擴大。他也呼籲社會大眾將焦點放回台灣選手本身,他們辛苦接受訓練、努力參賽,值得所有掌聲與關注。 不論運動選手、新聞記者⋯在國際場合挺身而出,為國爭光,都令國人感到安慰。敬佩他們秉持運動精神、新聞專業,敏銳的危機意識,臨危不亂的專業態度,更期許新聞人能持續以行動守護真相與價值。

左化鵬》周南山教授 小強的救命之恩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台灣環島到處可見「三山國王廟」,祭拜的是廣東揭陽縣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就我所知,台灣也有三座山,周南山、周玉山、周陽山,周氏兄弟三人都是教授。其中一座大山周南山,正在黎明書局舉辦的簽書會,引荐女作家楊紫英新書「流金歲月拾翠」。 台大教授周南山,當年就讀成大時,楊紫英是他的同年校友。兩人都酷愛文藝,周南山是校刊主編,楊紫英是小編。半個世紀多過去了,小編勤耕筆墨,在海峽兩岸獲獎無數,早已是成名作家。周南山說:「早知如此,校刊主編應該由她做」。此言一出,引起哄堂大笑。 周南山的父親周世輔教授,是陽明學說和三民主義哲學體系權威,曾任教政戰學校、政大、輔大等校。在我讀大學的年代,「國父思想」是必修課,幾乎人手一本由三民書局出版,周世輔著作的有關國父思想教科書。 周世輔有三名兒子,老大出生在湖南,湖南有南嶽衡山,故名南山;老二出生在台灣,命名玉山;老三出生在北投,故名陽山。書香門第,一門三𠎀,桃李春風,都在大學任教。三人的身高和山名成正比,玉山最高,南山次之,較矮的是陽山。玉山當過考試委員也是兩岸關係專家;陽山當過國大代表、監委、立委。 南山教授還有一個不太為人知的小秘密,假如到他家作客,看到小強(蟑螂)出沒,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小強怕拖鞋,他就藏好拖鞋,不讓小強看見。他對其它的蒼蠅、蚊子、老鼠、壁虎⋯,可是毫不客氣,除惡務盡,但對小強網開一面,手下留情,因為小強對他有救命之恩。 南山教授出生時,身體孱弱,連日高燒不退,小命朝不保夕。那時醫療設施缺乏,母親憂心如焚。有人告訴她一個秘方,抓幾隻小強去頭去足去翅,用瓦片焙乾再研磨成粉,以開水吞服,母親依法炮製,他服了多次後,病體大癒,後來只要他發燒,母親就以小強為藥,因此他從小就吃了不少小強,這玩意兒富含蛋白質,所以他頭好壯壯。 「小時不佳,大必了了」。如今,大我兩歲的南山教授,身強力壯,雙目炯炯,他越活越精神,越活越有滋味。我要向他看齊,希望壽比南山。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左化鵬》罕見連體嬰 陪你走一段人生坎坷路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民國六十五年的一個冬夜,台中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門口,有人發現了一對棄嬰,嬰兒淒厲的哭聲劃破了夜空。他們被緊急送到急診室,醫護人員驚駭的發現,他們竟是世所罕見的連體嬰。 醫院創辦人周汝川博士,憐憫這對被父母棄養的孤兒,幫他們取名張忠仁、張忠義,並無償養育他們到三歲。後來,為了讓他們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決定送他們到台大醫院,進行分割手術。 這是亞洲第一對,也是全世界第一對「三腿坐骨連體雙胞胎」分割手術。台大醫院出動了近四十位醫護人員,進行十二個小時的手術。由中國電視公司全程轉播。千家萬戶,人人坐在螢幕前屏息靜氣觀看。當醫生宣布「手術成功」的那一剎那,觀眾無不淚水盈眶,鼓紅了手掌。 那一年,中(台)美斷交,社會氛圍一片低迷。台大醫院這時傳來的佳音,是多麼的激勵人心。上帝造人一時的疏忽,把兩個獨立的靈魂,綁在一個軀殼內,竟由台灣的醫生來補救,把他們硬生生分開。隔天,台灣各大媒體和世界各地主流媒體,都大幅報導了這則劃時代的醫療技術突破。這才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據說,經國總統目不交睫看完中視全程轉播,眉舒目展,臉上盡是笑意。第二天,召見了台大醫護人員,慰勉有加。此外,這個好消息,還透過空飄汽球,讓大陸同胞共享喜悅。 手術後,忠仁分到了右腳,忠義左腳。兩人一顛一跛,走向了人生的風雨,走向了冷暖人間。他們先被安頓在教會的「路德之家」育幼院,後來,讀了天母國小、蘭雅國中,內湖高工夜間部畢業後,兩位兄弟自食其力,忠仁推著輪椅在街頭賣口香糖,也在台大醫院當志工,偶爾會到學校演講有關「生命教育」的議題。 六年前忠仁過世了,享年四十二歲,他把餘生都交給了弟弟,不再理會病魔的糾纏,一走了之。讓弟弟獨自再走人生一段坎坷路。忠仁生前告訴忠義:「下輩子不要再做兄弟了,太沉重⋯」。 忠義沒爹沒娘連哥哥也走了,他只剩下和妻子還有龍鳳胎兒女,相依為命。十一年前,他和交往多年的護理師蔣文燕結婚,生了一兒一女龍鳳胎。他現在在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工作,也賣冷凍水餃,靠微薄的收入,養家活口。他曾對人說:「我沒有辦法選擇出生是什麼樣子,但可以決定把自己活成什麼樣子」。我佩服他是條漢子,自己都吃不飽了,東部大地震時,他還捐了二千粒水餃給花蓮育兒園。 台北市議員秦慧珠,一直關心張忠義的近況,去年年底在台北第一大飯店的一個婦女聚會上,秦慧珠代表各界雪中送炭贈送忠義一筆善款。最近,聽說忠義要出一本自傳,她又表示義不容辭將全力資助。我先祝福忠義的書,台北紙貴、大賣特賣。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左化鵬》從台大到主廚——樊秀玲向自己的志向說「Yes 」

照片取自臺北市政府新聞稿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假如您遇見這位頭戴白色高帽,明眸皓齒、笑容可掬的西餐主廚,請代我向她鞠躬致敬。請注意!不要認錯人了,以免表錯了情,被人疑為神經病。 她的名字叫樊秀玲,從小就是學霸,但和其他資優生不一樣。就讀北一女時,別人到書店找參考書,她去翻食譜,她最喜歡看的電影是「芭比的盛宴」,談的就是吃。她對課業沒多大興趣,只喜歡賴在廚房聽媽媽鍋鏟炒菜的聲音。 她後來考上台大政治系,和現任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是同學。她對政治的感想是,政治沒什麼了不起,一言以蔽之:治大國如烹小鮮。畢業後,她又考上交通部民航局航空管制員,在松山、桃園機場的塔台,每天,枯燥無味的看飛機起降,七年來,日復一日,口中淡出鳥來。 飛航管制員是一份高薪的工作,別人求之不得,樊秀玲卻視之食之無味。三十歲那年,她毅然的遞上了辭呈,想要追求年少時當廚師的夢想。父親大怒,嘟嘟囔囔:「君子遠庖廚也」。母親對寶貝女兒較偏袒,認為女人不算君子。對女兒的決定,父母和她協商的結果,雖不滿意,但勉強接受。 就這樣,她收拾行囊,來到了花都巴黎。就讀法國里昂Paul Bocus 高等廚藝學院。夙興夜寐,學法語、習廚藝。熬了五年,終於有成,前後在法國幾家米其林餐廳當廚子。她勤奮工作,努力學習,廚藝更加精進。 在他鄉異地的日子裡,唯有杯盤刀叉碰撞的聲音,可以撫慰她孤寂的心靈。又過了幾年,思鄉情切的她,偕也是法國餐主廚的夫婿,回到台北,先後在民生東路和火車站附近一家大餐廳,當法國菜主廚,她的拿手好菜是:西瓜冷湯佐臘腸炸球、秘製鴨肝凍佐拉拉山水蜜桃、馬賽漁夫湯、梅乾汁烤帶骨牛排、焗烤北非穆薩卡、香煎鴨胸佐烤甜菜⋯⋯等。 我不知道能否吃到她烹調的法國母豬拱松露名菜。不過,沒關係,樊秀玲本人就秀色可餐。我真想端一杯法國勃艮第十二年的白葡萄酒,或法蘭克馬爺酒堡特釀的紅葡萄酒,吃著法國菜美食,緬懷當年遊巴黎鐵塔和夜遊塞納河的情景。 聽說她又換了餐廳,只是不知伊人今在何方?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