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巴菲特「走鐘」

  股神巴菲特不像精明幹練的投資行家,倒是像極了童顏鶴髮的聖誕老公公,其實他的腦袋瓜裡有個強大的CPU,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為他不斷締造豐厚的投資回報。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巴菲特管理的波克夏,僅在第一季度就浮虧500億美元。巴菲特買入繼而又很快清倉的航空股,是造成波克夏損失最重的投資標的之一。

  巴菲特自入行以來,從來不做短線操作,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對於企業的財務報表深入研究),並且親身實踐這樣的價值觀,在全世界吸引了眾多投資信徒,然而最近幾年價值投資的回報不如預期。

  過去20年的時間裡,標普500指數的總回報為122%左右,同期標普500價值指數的總回報為62%左右,僅為市場平均回報的一半。價值投資者有時也會回報不佳,落後於市場大盤指數,這是常有的事情。就算是巴菲特也並非全然無往不利。

  1989 ~ 1993年,1998 ~ 2000年,2002 ~ 2005年,波克夏股價投資回報落後市場基準分別為 25%,54%,30%,最後一波後來花了5年多才追回來。  從2009年到2020年,波克夏和標普500指數的累積回報都是181%左右(平盤),這說明波克夏超過十年無法戰勝市場。事實上,巴菲特也直言不諱地說,投資者購買波克夏股票,和購買標普500指數基金,就回報而言差別不大。

  不論是巴菲特所推崇的價值投資,還是購買價值指數的基金回報,都沒有令人滿意的回報,究其原因可能是現代企業會計制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價值投資中最常採用的標準之一,就是購買市凈率低的公司。

  這些年越來越多公司的資產,大概率向無形資產傾斜。由於在會計制度中無形資產不被計入凈值,因此無形資產比重比較高的公司,其市凈率也可能偏高。互聯網企業像谷歌、臉書、亞馬遜等,其資產中很大一部分是無形資產,由於其市凈率比較高,被價值投資者排除在外的可能性極高,影響了他們的投資回報。

  相同的思維邏輯也會影響價值投資者購買那些研發投入比較多,智慧財產權相對豐碩的製藥公司和軟體公司的股票。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反壟斷法限制科技巨頭的無限擴張,贏家通吃的現象比歷史上任何行業都更加嚴重。公共部門在想法與概念上已經跟不上快速展的產業勢頭,相關的監管與立法被提出時,顯然出現的問題已是落後指標了。

  科技巨頭一旦形成,其他公司想要挑戰其霸主地位,將是難上加難,無形中加深加寬了它的護城河,他們可以享受長期的超額利潤,因而其股票估值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

  價值投資還有機會王者歸來嗎?在股市中,充滿了各種不理性的投資者,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價值股票才會被低估。低估值的股票被聰明的投資者撿到,因而獲得了更高的投資回報。

  為確保投資不至於血本無歸,許多人會選擇谷歌、蘋果、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科技股,而不是那些很少聽過的消費類或者公共設施類股票。  這些沒人關注的不知名股票,自然價格就被低估,往往正因為大部分人抱持這樣的想法而錯過了機遇,只有少數聰明投資者投入其中而得到高回報。

  投資者在股市當中抱有博弈心態,許多前沿科技型企業,像火星旅行,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基因重組等受到追捧。儘管人們認為其實現突破的機率不高,但一旦成功,創始人將名垂青史,成為世界英雄,股價也會跟著一飛衝天,讓股東們賺的盆滿缽滿。

  投資者熱衷於這樣的賭博,他們不在乎投資可能成功的機會極小,他們在乎的是成功可能帶來的巨大回報。賭徒心態導致尖端科技公司的價值被高估,而相對來說那些沒有什麼想象空間的無聊公司則被低估。  股市是由人組成的。只要人性不變,很多投資者就很可能會繼續犯前述的錯誤,因此也可能會為價值投資者創造機會來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