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進入緊急狀態!慈濟論壇連兩天關注

【愛傳媒採訪中心報導】2020年適逢慈濟推廣環保三十年,也是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第六屆慈濟論壇」11月14日及15日在新店靜思堂舉行 ,重新檢視對於環境保護的思維模式,論壇邀集55位產、官、學界及民間關注不同環境領域的環保團體齊聚一堂研討交流。

14日論壇第一天,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以「全球─永續未來」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顏博文以「氣候變遷與環境教育」進行專題演講;專題研討主題「氣候緊急狀態與永續行動」,由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主持,四位發表人及分享主題分別為:慈濟基金會文史處何日生主任「人心救急─證嚴上人的環境與生命觀」、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後疫情時代全球氣候政治與能源轉型新趨勢」、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面對COVID-19大流行病複合重大災害之災害管理」及經濟部水利署賴建信署長「水資源的永續與共好」。

慈濟基金會指出,過去三十餘年來,在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下,臺灣已經從垃圾島的惡名轉變為全世界環保回收的模範生,這是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的成果。然而現今面臨地球急劇升溫,人類耗用地球資源甚遽,過去常說的「氣候變遷」以不足形容環境變化,當下正面臨「氣候緊急狀態」,在危機加劇的環境之下,環保問題成為人類永續發展的關鍵。

為了減緩地球暖化及全球發展失衡問題,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永續發展目標」(SDGs)。1987年環保署成立,1990年證嚴法師呼籲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也帶動了環保新風氣,日復一日將環保意識落實在生活當中。

第六屆慈濟論壇也特地規劃行動峰會,主題是「產業的綠色行動與創新」由前經濟部次場黃重球主持,邀集四位與談人分享,GOGORO陳彥揚行銷總監發表主題「GOGORO智慧交通與智慧能源的想像」、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張楊乾執行長「綠色振興臺灣轉型關鍵」、KPMG黃正忠永續長「用產業循環經濟與低碳為地球的活路點燈」、淨斯人間蔡思一研發長「科技淨斯─現在及未來」。

另外,第六屆慈濟論壇有別於過去五屆,首次以女性為主角規劃專題研討,主題「女性參與及其社會影響力」由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龍世俊研究員主持,五位女性發表人分享在社會各領域參與有其出色及學習之處:靜思精舍釋德宸法師分享「心觀天下、力拔疾苦─從未來地球與綠色行動的脈絡談女性參與及其社會影響力」、紐約醫學院Padmini (Mini) Murthy教授談「良好的健康與福祉對促進城市的社區的持續性至關重要」、行政院性別平等會陳曼麗委員探討「女性參與共同打造宜居社會」、哈佛大學的Caroline Reeves教授分析「慈善工作中的女性角色」、慈濟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戴愛蓮主任聊「現代環保運動中的三位女性典範」。

 「慈濟論壇」自2010年舉辦第一屆以來,在眾多全球知名學者熱絡地認同及參與之下,論壇的主題涵蓋環境保護、慈善與宗教、組織管理等普世價值的弘揚與推廣,展現了佛教與慈濟人文的恢弘開闊、兼容並展的高度,今年第六屆則有別於歷屆,,論壇籌備與舉辦期間委託SGS進行IS014067碳足跡盤查與認證,以更科學的方式計算活動的碳排量,慈濟自我期許朝向零碳排的堅定,而認證結果亦可作為如何更進一步節能減排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