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民調帶風向?學界呼籲媒體應把關 「民調透明百科」邀請市長候選人接受透明檢驗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隨著九合一選舉接近,越來越多民調出爐。不過這些民調都是真的民調嗎?或是,只是帶風向的政治文宣?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見照片)就具體建議指出,某些電視媒體播報所謂的「最新民調」的新聞時,可不可以稍微說一下這份民調是哪個單位做的?完成的有效樣本數是多少等基本資料?王業立教授強調,不是所有民調的可信度都是一樣的,因為現在有太多「帶風向」的「民調」了。 新聞媒體應該要發揮把關的功能,不能每次都是「根據最新民調顯示⋯」。

台灣的民調過去一直沒有檢驗的機制,來自多校的10多位學者,今年特別組成「民調透明百科計畫」研究團隊,致力於推動民調的資訊透明、公開。

「民調透明百科計畫」主要針對六都縣市長選舉的民調進行透明度檢驗,隨著選戰即將進入白熱化階段,日前也發訊給六都市長選舉的主要候選人,邀請加入評比,使內部民調的數字更具公信力,並增加候選人正面的公眾形象;在此同時,也呼籲新聞媒體在報導時應該適度查證把關,盡量減少報導為了政治目的而帶風向的假民調。

「民調透明百科計畫」指出,過往選戰,許多新聞報導中的若干民調語焉不詳,常被質疑是假民調,新聞媒體如果不查,不只影響了民主,也傷害民調公信力。有鑑於此,多位在學校服務的學者一起成立研究團隊,推動「民調透明計畫」,以期達成資訊透明、健全民主的目的。希望藉由 2022 年縣市長選舉民調進行透明性的星級評等,以「民調透明百科」,提高民調的公信力。

民調透明百科認為,真實的民調才能讓社會大眾採信、參考。候選人若願意主動提供民調報告,讓「民調透明百科計畫」進行檢驗,不僅能增加候選人正面的公眾形象,更可避免選後遭選民貼上欺騙的負面標籤。因為「選前公開透明,當選後,行政才可能透明」,期盼讓台灣的選舉文化更加步上正軌。

「民調透明百科計畫」針對公開提供的民調資訊「透明性」,無關乎民調「準確性」。 計畫已經評等超過20份民調,亦有多家民調單位主動補充完整資料。

本計畫由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世新大學口傳系教授游梓翔、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鄭自隆三位學者領銜;成員包括銘傳大學廣電系副教授杜聖聰、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世新大學口傳系教授溫偉群、臺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劉嘉薇、臺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世新大學傳管系教授蘇建州教授等人(召集人與研究團隊成員分別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民調透明百科計畫」的最新訊息都公布於官方網站(https://2022ccms.wordpress.com/survey-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