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蔚》板橋迪毅堂兩大冤屈 應予正名

照片為迪義堂,賴祥蔚拍攝並授權使用

【聚傳媒賴祥蔚專欄】板橋有四大古廟,分別是接雲寺、慈惠宮、迪毅堂、大眾廟。有些研究與網路的維基百科都指稱迪毅堂是厲祠,也就是一般民眾認為的陰廟。果真如此嗎?其實這有兩大冤屈。

清朝咸豐三年至九年(西元1853年-1859年)北臺灣發生嚴重的漳泉械鬥,迪毅堂是現存的重要史蹟,所以在西元2013年成為市定古蹟。

作為漳籍領袖的林本源家族,為了紀念在械鬥殉職的林家「總勇」徐才及其他12名殉難者的人名,所以興建迪毅堂。據稱徐才是客家人,因此迪毅堂也見證了客家人受僱參與漳泉械鬥。

迪毅堂先前香火鼎盛,後來年久失修,文化部與新北市政府在西元2016年推動修復及再利用,斥資2008萬元,於西元2020年完工,在西元2021年開放參觀。

迪毅堂的建造年代有兩種說法,淀川喜代治《板橋街誌》與盛清沂《板橋市志》認為是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堂內「捍衛鄉閭」匾額也寫著在同治癸酉年仲春所立,也就是西元1873年。不過王國璠在《板橋林氏家傳》則認為,這是咸豐九年林國芳率眾大戰泉州人的隔年,也就是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所建。由於王國璠寫傳是受到板橋林家的委託,可能有看到林家自藏的重要史料。

參考臺灣許多宮廟的歷史,都是循序漸進,從簡約建築慢慢變成華麗宮廟,迪毅堂很有可能也是類似情況,林家在咸豐十年已有祭奠之堂,到了同治十二年又擴大建築。

根據先前的研究,迪毅堂初建之時,廟內無神像,僅有木主牌位一面,寫著13位殉難者。到了日治時期的大正14年(西元1925年)出現兩大變化:據稱徐才降鸞,透過乩童說祂因義薄雲天,神格提升,已經在關聖帝君身邊當侍衛,指示民眾給祂雕刻神像和立廟,並且更改堂名為「迪義堂」。

板橋地方領袖、「前清特授台東都閫府」(也就是具有四品武官都司榮銜)的劉嘉輝倡議重建,由板橋林家提供土地與經費。重建後的迪義堂,已經有了東西護龍、更有手捧官印的門神,顯然已經不是陰廟。通常陰廟沒有廟門,更不可能有門神守護。題聯寫的是:「迪毅冠全軍,當斯時披堅踏銳;義憤摧勁敵,受其賜報德酬勳。」這對題聯巧妙點出原名迪毅,如今則是迪義堂。神格提升後的徐才有神像與左右侍僮,從此以後,信徒尊稱徐才為徐元帥。迪義堂的主要祭典是每年農曆7月26日慶賀徐元帥聖誕,同時舉辦普度。

儘管迪毅堂早已神格提升並且改名迪義堂將近百年,但是不知道為何,至今連文化部、內政部與新北市政府等機構,仍然都使用舊名迪毅堂。據說是日治時期的政府不同意改名,理由是有感於械鬥而亡,何以稱義?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認為迪毅堂屬於厲祠、陰廟性質。或許應該邀請專家學者討論,參照堂史,予以正名,以求慎重。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作家

 

本文摘錄自作者新書《穿越臺灣趣歷史2 :顛覆歷史》(暫訂)初稿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