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陳朝平專欄】估計是團旅的關係,雲南來去,居然不曾嚐到記憶中的雲南美食。
不知是雲南官方統一規定,還是雲南旅遊業者默契十足?閃遊昆大麗九天,下榻的各家酒店,早餐內容,幾乎毫無差異,連偏遠的瀘沽湖酒店的早餐,和昆明、大理、麗江市內酒店的早餐,相距也不甚遠。至於中餐、晚餐,各家餐廳的雷同率高得嚇人!
遊歷雲南的這些天,餐桌上最常見的菜餚包括了菌菇蒸蛋、烤雞、小蔥炒肉、汽鍋雞湯、沙鍋魚頭、烤香腸或炸香腸、土豆燉肉、椒麻雞、爆炒茄子、蘿蔔排骨湯、番茄炒蛋和一兩盤炒青菜。
當然,每餐也少不了一鍋米飯、一盤玉米餅或是窩窩頭,外加兩瓶低度的大理啤酒和一大瓶可樂。
雲南盛產各類蔬菜和菌菇,餐桌上自然少不了它們的蹤跡。奇怪的是,各家餐廳的青菜都不似自家炒的青菜那般軟嫩,害得我嚼食青菜,都得小心翼翼,深怕嗑斷了原已動搖的齒牙。
汽鍋雞湯裡,加了大把花椒粒,黃澄澄的雞湯嚐來,有些麻辣,湯裡的雞塊,柴得讓人懷疑是再煮的雞塊。椒麻雞,椒麻是對味了,雞肉卻食之無味。直到最後一天,我們在昆明的「外婆味道」餐廳用餐時,品嘗香茅烤雞時,總算嘗到了香噴噴、軟嫩嫩的雞肉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雲南的水質太好了,以至於水清無魚?我們在雲南吃到的淡水魚,不論是清蒸還是砂鍋魚頭,都只能給個七、八十分的成績,不似香港師傅蒸烹出來的魚鮮那般鮮美可口。
我們到訪麗江的第一天傍晚,暴雨夾著冰雹來襲,稍後雨歇,氣溫陡降,市區洪水氾濫,眾人腳綁塑膠袋,冒險外出用餐。那晚,餐廳供應的是火鍋,配上高山產的虹鱒魚生魚片。不知怎地,那一盤盤虹鱒魚切片,紅豔豔地,看來卻不甚新鮮?眾人只能將魚片涮在火鍋裡,囫圇吞下。
我們夜遊大理古城時,初嚐聞名遐邇的雲腿(雲南火腿),餐桌上卻不見雲腿的芳蹤。直到下榻瀘沽湖,晚餐時,才得以一親雲腿芳澤。不料,摩梭人農家醃製的火腿,過鹹,師傅刀工欠佳,厚厚的一片片火腿,乏人問津。可惜了店家的用心。
忽然想起,那年,在北京三環邊上的雲南賓館(也就是雲南省政府駐京辦)嘗過的破酥包子、大薄片、汽鍋火腿雞,還有各種菌類涼拌而成的開胃菜。也想起了在北京簋街嘗過那滾燙、絲滑香濃的過橋米線。怎知,親炙雲南,卻和記憶中的雲南美食,緣鏗一嘴?是我的記憶有誤?還是雲南傳統美食,已隨著觀光產業的發達「進化」去了?
閃遊九天,除了虎跳峽的餐廳,頗為簡陋外,各處的餐廳,設計裝潢都頗為繁複華麗,門庭高挑,饒富有民族風情,園內遍植花卉樹叢,爭奇鬥艷。奇怪的是,富麗堂皇的餐廳,卻不願在廁所的設備和清潔上多花心思!不免予人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感覺。
那年,和天津好友同去孔夫子的家鄉——曲阜參訪,官方晚宴設在當地首選的餐廳——「孔府家宴」。入席前,我去衛生間淨手,只見如廁之地,黃禍橫流、髒亂濕漉、臭味薰天,鬧得我食慾盡失。
之後,我上書北京友人,痛陳廁所衛生關係觀光旅遊之興衰。不久,中央下令,大力整頓觀光景區、餐廳和都會地區的公共廁所,不知是事有湊巧,還是有識者亦若是?
華麗的餐廳,香氣四溢,高朋滿座,少了乾淨的公廁,美食入口也彷彿是嚼蠟。不知這是不是尋不著雲南美食的緣由呢?
雲南來去,不免嘆息,雲南美食哪裡去了?如是嘆息,換做台灣,不也剛剛好麼?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