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對外關係協會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為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社團法人對外關係協會10月24日在中山堂舉辦「撫今追昔:從國際法律與政治看台灣光復」座談會,集結外交、戰略、法律與政治領域的重量級專家,並邀請青年世代代表共同參與,激盪跨世代思維,重新檢視台灣地位的法理根源與國際意涵。
座談會由對外關係協會前會長、前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大使主持,對外關係協會會長、前外交部長林永樂大使致詞開場。林永樂強調,台灣光復節不僅是歷史紀念,更是確認台灣國際地位的重要時刻。面對全球局勢變化,他呼籲重新審視戰後國際文件與法理脈絡,為維護國家主權提供堅實依據。
活動聚焦四大議題,專家從不同角度深度剖析,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大使、前國防部長伍世文上將、華僑協會總會林齊國理事長全程與會。
座談會第一場由民眾黨立委助理陶芓彤與國民黨立委陳永康探討「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的法理基礎」,從《開羅宣言》到《波茨坦公告》追溯法源,指出台灣光復具有明確的國際法依據,並反駁「台灣地位未定論」。
第二場,政治大學外交系學生林祈緯與台大名譽教授、前代理校長包宗和從國際政治格局切入,分析冷戰以來台灣在全球戰略棋盤上的角色轉變,包宗和並指出美國等強權對台立場的變化雖然影響台灣命運,但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是無可爭議的。
第三場,輔大日研所碩士生李維與前中央社副社長呂志翔則聚焦《中日和約》與日本態度,指出雖國際條約文字存在模糊,但戰後治理實踐已確認台灣歸屬,並剖析日本政府對台立場的歷史演變。
第四場,東吳政治系學生高煥翔與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從文化與政治宣傳角度出發,解析「光復節」如何在不同時代承載國家敘事與政治象徵。李永萍也提醒,現今青年對光復的記憶漸淡,社會應重拾歷史的真實意義。
座談會提出許多史實及觀點支持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的論述,且許多與會人員呼籲應根據中華民國史觀,提供更多元的歷史教育與對話平台,讓國人能清晰的理解台灣光復的政治與歷史意義。
對外關係協會表示,今年是台灣光復80週年,這場座談不僅是紀念活動,更是一次跨世代、跨領域的深度對話。透過專家與青年的交流,台灣社會得以重新省思在中華民國體制下的定位,並在國際法與政治現實之間,尋找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