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綿密思考力為重要能力!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管理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大多數的企業問題也是如此,很少有黑白分明的答案。 組織管理面臨的難題不乏單位的門戶之見,利益的牽扯,參與其中的主事者價值觀的糾葛,需要一些工作經驗的歷練,才能處理複雜的現實,帶領自己逐漸走出灰色地帶……

 面對複雜的現實世界,需要綿密的思考力判斷情勢,解決問題。 經理人、主管太容易面對情況遽下結論,只急著找一個答案,但是許多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思考過程。

 人人皆不同,這個道理簡單易懂,但是多數人還是認為別人的人格反應和我們一樣,以致於忽略更深一層的去了解認識別人。 拜科技之賜,智慧手機像一個口袋型電腦,填補了許多人在等車、搭車時的無聊時光,以及平日閒暇時的獨處時刻,因為手機已具備電視娛樂功能。

 如果我們長時間習慣與機器互動,容易逃避跟他人互動的機會,特別是職場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溝通(客戶、頂頭上司、同儕及員工)與互動,所謂互動包括溝通、工作上的協調、合作專案等等,彼此需要透過資訊的分享掌握真實狀況,作出最後決策,常常事情被卡住是因為雙方認知差距過大,讓工作無法前進開展。

 每個工作上的關鍵時刻考驗每個人的思考力與理解力,身為主管需要長時間的管理發展養成教育,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要有夠多的工作與社會歷練,透過「做」與「行動力」,看事情才有足夠的穿透力。

 為什麼找工作時,企業很重視應徵職務的候選人過去的工作經驗,接著可能問對方過去如何回應工作上的困難與挑戰? 所有的經驗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都是寶貴的人生資產,人類的理解力是靠著經驗往前發展。

 就像從來不進廚房的家庭主婦,若要請她分享廚藝心得,例:燉雞湯需要多少時間湯最鮮美? 挑什麼樣的雞最適合燉雞湯? 用什麼鍋才可以有效鎖住水份不至燒乾? 需要加什麼配料才能提味?等等, 前述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產出品質, 工作也是一樣,企業外部及內部的狀況沒有掌握好,每一個參數都會扭轉整個情況的變化,豐富的工作經驗才能迂衡情勢,作出最後決定!

 豐富的工作經驗意指,對人的了解與對事情進展之有效判斷,當別人表達看法時透露出思考模式與價值觀,而價值觀是塑造一個人生命品質的重要DNA,唯有透過共事的機會,才能深刻理解。

 當一個人做決定時,感情及直覺的反應,往往內在根深柢固數種不同價值觀在拉扯,唯有認知到自身有這樣的情緒反應,才能同理他人的心理立場。 主管需要有創意地使用一個行得通的觀點,這個觀點讓大家都願意點頭,不再讓事情的發展停滯。 機器邏輯是簡易邏輯,但是人類不是機器,外表之下的我們情緒感知是複雜的,因此無法黑白分明立現,我們需要培養人文邏輯才能提昇人際敏銳度。

 電視快速轉換的畫面使我們幾乎不思考而接受訊息,長期接受快速而短暫的訊息缺乏專注力,且注意力難以持久。 電視傳輸影像,影像僅抽離出背景的剎那時段,把沒有邏輯、歷史關聯的事件同時並列,無法真正得知具體的真相。

 抽離出的影像呈現支離破碎,但觀眾毫無所覺,事件此起彼落,停留片刻,數秒之後消失。 看電視無法捕捉完整的概念,因為傳遞出來的訊息沒有一貫性,因此當我們與別人講話時理解力變弱了,無法在概念之間遊走,但是天啊!我們需要用概念去掌握這個世界⋯⋯

 管理是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活動,概念要好,人性技巧也要好才有好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