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雖然所有經濟學家都預測美中貿易戰的結果,雙方會兩敗俱傷。但是各國媒體或世界各國也都暗自引用各種數據和理論,預測誰會推倒誰贏得勝利,論輸贏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學習四書五經的那些年,了解古老文明真正的智慧都是寶貴的生命經驗,最後落實到生活裡的其實是很簡單的做人處事道理。 如果有人質疑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閱讀古籍經典,不要忘了我們許多成語(好幾百個)都是從這些經典而來,例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庖丁解牛、形勢比人強、福禍相倚、天道酬勤、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等,這些成語即使不讀聖賢書,早已是街坊巷弄之中朗朗上口的箴言,五千年文明就是靠著這些成語圍繞在現實生活裡。
做人處事最忌諱的是「得意忘形」或者是「自以為了不起」,不論川普發起貿易戰背後的真實目的為何(美國優先?),光是他的言行已輸在起跑點。
個人或是企業最後會贏得勝利,永遠不是靠著攻擊他人,或是挑起雙方的鬥爭,而是靠著「自我實現」。 的確在求生存的路上我們會遇見很強的競爭對手,我們應感謝對手激起我們的鬥志,培養自己的優勢迎戰,而不是將對手以不正當手段置於死地。
過去一百年美國為了保持第一,已做過好幾次同樣的事情,讓他們旗幟高張得意忘形,美國國力的衰退其實就是長期的妄自尊大(發動伊拉克、利比亞和阿富汗戰爭)所導致,不斷利用印美鈔(強勢貨幣)購買他國的資源與財富(貿易逆差),又製造他國的仇恨與對立,賣出價格高昂的軍火將美元收回來。
歐盟和日本都被美國狠狠地修理過,日本還沒有從失落的20年當中恢復過來,若是歐日袖手旁觀,可能美國奪得第一之後,反過來再咬他們一口,讓他們被甩在距離第一的位置更遠。日歐不敢選邊站,擔心影響到長期的商業利益(美中都是人口大國),這是不明智的決定。
誠然對於中國的經濟模式,歐洲和日本同意川普的觀點,他們希望美國通過多邊主義管道推動中國改革,但川普不願接受。 上週在巴黎,歐日會晤了美國代表,2017年川普剛開始升級對華貿易緊張,歐日想聯合美國建立聯盟抵制中國,讓中國推動貿易經濟模式改革,這是三方的共同觀點,而不是美國單邊對中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或者祭出禁止與華為做生意的破壞性禁令。
對歐盟和日本而言,兩個經濟體都受到鋼鋁關稅的直接打擊,川普還威脅要擴大到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在美國製造對華出口汽車的歐洲車企,以及依賴中國公司組裝對美出口電子產品的日企,都在貿易戰當中受到影響。
歐日提議對「非法支付」做出一個新的,廣泛的定義,他們將努力說服中國在內的其他大國在世貿組織做出一個約束性的集體承諾,將來不再使用此類補貼。 上週巴黎的討論會議,三方達成共同立場的機會渺茫,會議最終產生了一份簡單的聲明,該聲明多次提及共同關注的問題,但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缺乏共識。
歐盟和美國在如何解決補貼問題上的糾紛依然談不攏,圍繞在空客和波音補貼的法律戰已經打了近15年。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想要改革世界貿易規則以約束中國,2000年時這些帝國主義打著全球化之名大舉進軍中國,當時為什麼沒有人威脅他們應該改革約束自己對中國市場的擴張。
妄想將廣大的中國人民做他們的奴隸,讓低廉的勞力永遠為他們生產初階成品,然後這些西方資本家賺得盆滿缽滿,將他們的產品回銷到中國市場,讓中國沒有自主產業可以生存,也無法進行產業升級。
中國的崛起是靠著流血流汗以及聰明智慧迎來的尊嚴,而不是掠奪他國的資源與財富。 這些機關算盡的強權終有一天會嚐到反噬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