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光環不再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曾經大型科技公司是年輕人追逐的理想工作場所,但現在他們的吸引力正在減退,而且無法留住有才華的員工。

     Facebook在去年劍橋分析公司醜聞之後(操縱脫歐公投和美國大選等),一直很難爭取到畢業生入職(Facebook對此予以否認)。  報導稱:截至去年12月Facebook向一流學校應屆畢業生提供全職工作的接受率已從2017~2018學年的平均85%降至35%至55%之間。  求職者從Facebook轉投至Google或者愛彼迎(Airbnb)、Stripe和Lyft等新興公司,求職者對企業道德和政治層面更為在意。

     筋疲力盡的千禧世代現在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由免費披薩推動的長時間工作文化已經失去吸引力,普普永道(PWC)估計,88%的千禧一代希望為價值觀與自己一致的公司工作。

     22歲至30歲的年輕人滿懷理想,追求工作中更多的使命感,他們喜歡具有高遠的視野和展現個人影響力。大型科技公司已漸漸成為全球性官僚機構,由於員工基礎龐大,這兩點都被稀釋了。

     最近被任命為愛彼迎(Airbnb)歐洲、中東和非洲創意總監的愛德華•文斯(Edward Vince)表示:「錢永遠不夠。」他先是在蘋果工作,然後在臉書任職,現在又回到英國。  即使拿到高薪但生活背後有著巨大的成本,舊金山的生活指數比美國一般城市高,特別是矽谷。

     缺乏多樣性似乎也是大型科技公司的一個問題,辦公室以外的時間,鮮少有機會與人互動體驗現實世界。文斯曾為小型創意公司和他自己的工作室工作,他也難以接受這樣的文化,「我們通常會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被聘用是因為自己的獨特性」,但並非如此。  他們從世界各地找來令人驚嘆的創意人才,為的是帶來不同和多樣的觀點,然後又立即希望你融入企業文化。 

     文斯還苦惱於公司缺少批判性思維,「與人為善,不要批判」才行得通。  你很少聽到對工作和公司本身提出批評的人。 在大型公司進行一些改革時,員工可能成為關鍵力量。 科技工作者所處的位置能夠很好地預見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及其細微之處,讓他們參與意見並提出開發解決方案,可能會在企業內部產生積極影響。

     科技不盡然指向邪惡,有人認為科技工作者是銀行家,而另一種觀點則是傾向於科技工具為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功用。例如:谷歌地圖的開發。  現在再加上一個新道路,那就是讓科技負起責任成為正向力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