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最新調查顯示:大學生憂鬱比例激增!而且學校明顯無力輔導。
根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12月18日公布的「學生壓力調查」,發現大學生變得更不快樂。先前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約16.3%可能具憂鬱傾向,最新的數據則提升到25.5%,每四位學生就有一位有憂鬱傾向。這項調查是以全台灣1706名大專院校學生為樣本。
調查也發現,大三學生壓力最大,至於壓力來源的前幾名是:「同一時段中要完成很多事,時間不夠用」、「課業壓力重」、「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吳佳儀指出,有大學生反映,預約學校的心理諮商,等待的時間居然超過3個月。要等待這麼久,可見大學生有憂鬱困擾的比例很多,而且學校的輔導人力已經不足以負荷。先前有調查顯示,學校的心理輔導預約等待時間最少要3個星期。
學生憂鬱問題普遍存在各大學,學術龍頭臺灣大學因為競爭壓力大,不少學生覺得不快樂,反映在臺大「活出快樂課」連續三年吸引上百名學生搶修。先前Dcard 還有一篇引起廣泛關注的貼文,名為〈台大殺死了我〉,這篇臺大學生的自殺遺書是否真實,引起很多討論,但是臺大在這學期已經通過心理假,每學期3天,學生不必附上任何證明就可以請假。
在藝術領域的臺灣藝術大學也有同樣的情況,有老師表示,以前偶爾兩、三年才會遇到班上有學生有憂鬱症的傾向,現在則是每個班級應該平均都有一到三名學生明顯有憂鬱症;有老師說,有學生整學期都很少來上課,理由是重度憂鬱症。據了解,臺藝大還有學生已經憂鬱到直接在教室或老師的研究室發洩情緒,造成校內師生的困擾。
大學生的憂鬱問題,恐怕不是個別大學能夠獨立解決,需要教育部通盤拿出輔導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