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這篇文章主要是求教中國境內境外的廣東潮汕語系朋友,請不要客氣批評我的整理與推理是否有大誤。
泰國幣英文是Thai baht,為何中文翻譯為「泰銖」?中文維基說,有觀點認為泰國貨幣單位baht(บาท)用潮州話音譯成「金末」,後來訛寫作「銖」。亦有觀點認為古暹羅貨幣單位tieat用潮州話音譯成「銖」。
從Philology角度來看,第二觀點難成立,潮州話「銖」音chu非ti。有中國學者甚至認為應該是採用中國古代五銖錢的「銖」,問題更大;銖是小錢,錙銖必較,Baht可是大錢。
第一個講法比較合乎歷史情境。眾所周知,十六、七世紀後,泰國華裔以潮汕語系人群居多。至遲在十七世紀歐文文獻中已記錄暹羅(Siam/泰國)貨幣有Tical、Baht。後來學者認為Tical是外來語(印度?緬甸Pegu?),因此Baht(Bàat),潮汕語系泰國人會用近音「末bûah(中國語mó,臺語boa̍t)」字,再加個「金」旁,自創獨特的暹羅漢字「金末」。據說泰國會講中國普通話的人問多少錢,會說成「多少mó」,而不是多少銖(chu)。
但「金末」在中國字典找不到,很自然被錯寫成「銖」,中國人觀光客於是問價錢時「這個多少豬?」……泰國錢錢變豬豬了。怪異漢字被外人誤解,臺灣也不乏其例。嘉義民雄原住民村落「打猫(Davoha / Tá-bâ),被外人錯寫成打貓(Tá-niau),於是呢,臺灣人就變成虐待貓狗的民族了,打狗、打貓……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