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4日結束訪問山東行程返台,此行是由執行長蕭旭岑帶隊,台灣學子親身踏查齊魯大地,除參訪青島東方影都影視拍攝基地、曲阜孔子春祭、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濟南大明湖等多處知名景點與活動外,還動手實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線裝書和剪紙。此行也有意外亮點,那就是青島的「台東夜市」。
台東夜市主要分成兩區,一區是上午營業到晚上的大樓和商店街;另一區則是只有晚上才開張的夜市,範圍有台北士林夜市的幾倍大,全都是販賣南北口味的各種吃喝,不管是青島在地的知名美食,還是其他省份的特色小吃,在這裡基本上都可看到。當然,對台灣學生來說,最感親切的便是台東之名了。
不過經探詢後才知只是巧合,導遊魏先生指出,青島市台東區的名字源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1897年德國侵佔青島,1899年殖民當局在楊家村附近建房安居,因新居民區位于烽台嶺(現貯水山)以東,所以稱為台東鎮。1922年,北洋政府從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島主權,將台東鎮改為台東區才正式建置。1994年台東區被撤銷,其行政區域併入市北區,但夜市仍沿用其名。隨團的台灣教授也說明,這樣的「撞名」就像日本東京都也有台東區一樣,所謂台東是指上野高台之東的意思。
雖然純屬巧合,但在回酒店的路上,同學們卻有了意外驚喜,因為沿途看到了通往台南路、彰化路、台北路、花蓮路、高雄路和阿里山路的指標。換言之,台北市有青島東路,青島市也有台北路,而據導遊所述,台北路竟還比北京路寬一些。
根據考證,1897年德國強佔青島後,路名多以皇族王室或官員姓氏、德國地名及軍艦名等來命名。日本佔領青島後,又將路名改為日本地名和軍艦名。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後便將日佔時期的日系元素路名全部更換為中國路名,並逐漸形成以省名、市名、縣名為一體的命名方式。1949年之後,更確立了青島的主要幹道以省份命名,如山東路、江西路、貴州路、雲南路等,次要道路用城市命名,比如徐州路、上海路、福州路、台北路等的慣例。
蕭旭岑表示,馬英九基金會的宗旨是促進青年發展,而大九學堂即為其指標性營隊。海峽兩岸情勢愈是嚴峻,越需要青年交流,希望這樣的良性互動有助減少誤解,增加善意。
根據旅行網頁的介紹,台東步行街位於青島市台東三路,98年以後規劃為商業步行街。各式商場、酒店林立,有代表時尚的萬達廣場、沃爾瑪購物廣場,還有讓人食指大動的美式速食店、各式可口小吃。星空下的霓虹燈光讓黑夜更豔麗,每到假日夜晚,這裡總是擠滿逛街、購物的人潮。在步行街的旁邊還規劃有啤酒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