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九學堂祭孔有神物 綬帶學問大

照片為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日前在大陸山東省曲阜孔廟參與「2025海峽兩岸孔子文化春會」,兩岸青年聯合祭孔,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偕同學員代表獻花,過程莊嚴肅穆。台灣學子紛紛表示,有幸來到孔子老家共襄盛舉,更能親身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孔子思想的時代智慧,真是不虛此行。

  馬英九基金會的宗旨是促進青年發展,而大九學堂即為其指標性營隊。蕭旭岑認為海峽兩岸情勢愈是嚴峻,越需要青年交流。此行他帶領30位台灣各校大學生來踏查齊魯大地,祭孔之外,也參訪了青島的東方影都影視拍攝基地、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棗莊的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古城景區,以及濟南大明湖、寬厚里夜市等多處知名景點,還動手實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線裝書和剪紙。

  返台後,同學們討論度很高議題之一,就是祭孔時大家身上所批掛的黃色布條,不知是何方神物?有學生覺得造型倒有像媽祖遶境必備的紅布條,大甲鎮瀾宮稱之為「紅綵」或「紅綾」,平常是圍在神像上的褂巾,參香信徒也可索取配戴保平安。師生研究一番後答案終於揭曉,原來這叫「綬帶」。

  據《中國孔子網》所述,自2005全球聯合祭孔以來,曲阜孔廟祭孔大典別出新裁,採用「綬帶」作為統一佩飾。其基本色調為杏黃色,並以曲阜在地特有布料「魯錦」進行全手工製作,外觀給人平和、沉靜之感,同時也契合了布衣孔子的本來面目。綬帶兩端分別刺有孔子頭像和專用徽標,係以中國青銅文化元素為底蘊。參祭人員一律披上專用綬帶,全場氛圍頓時肅穆起來,尊孔、敬孔之心也油然而生,從而完成虔誠的朝聖之旅。

  同學們認為綬帶為杏黃色,應該也和曲阜孔廟中遍植的杏花一樣,有呼應孔子「杏壇講學」之意。原來這個「祭孔神物」,學問這麼大,真的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