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北文學季「幾個波浪號才對~?」4/19開展

照片取自臺北市政府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由作家蕭詒徽擔任策展人的2025臺北文學季「幾個波浪號才對~?」文學特展,自4月19日(六)起於剝皮寮歷史街區正式開展,日常的手機、紙條、信件訊息的交流中,文字本來應該是訊息中的主體,但在這個隨時都有訊息「彈出」的世代,「文字以外」的部分正悄悄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開始依據不同世代、不同文化圈,還有親疏遠近的身份在一則訊息中,組合文字與各種符號,只爲了讓對方可以更理解我們的話語與情緒。本
    文化局表示,本次展覽透過三大展區:探討文字訊息中經常出現的言外之意的「訊息比例尺」、邀請42位作家以同一情境書寫含有各自獨特風格訊息創作的「作家風格試紙」,及最後邀請觀眾於現場嘗試訊息書寫的「訊息創作實驗室」,與觀眾一起討論,如何在未見到對方的情況下,使用文字訊息與他人更靠近。
    展區一 【訊息比例尺】10種主題現象,調查訊息慣習
此區列舉臺灣訊息語境中經常出現的字外之別,如波浪號、簡語或注音文等10種訊息比例尺主題,並邀請社會語言學家謝承諭、字體設計團體justfont、版塊設計總監李明分析訊息情境的成因與相關知識。而每一主題皆有一項關於訊息情境的提問,展場中亦將呈現所有觀眾的書寫文字訊息的慣習,使展覽成為大型田野調查現場。
    展區二 【作家風格試紙】42位作家訊息,展露書寫風格
第二展區呈現李昂、黃麗群、徐珮芬、吳曉樂、曹馭博等42位作家依據自身的寫作風格,傳達一場與網友於餐廳的約會,卻發生了「蜂蜜習題」而想向對方表達結束關係的一則訊息,在相同情境下,作者們透過文字各自發展出精彩的訊息火花。
    展區三 【訊息創作實驗室】3項訊息實驗,鼓勵觀眾創作
展區三「訊息創作實驗室」則由觀眾作為訊息實驗者,進行寫下展覽設定的關於告白、道歉或道別訊息的試驗。現場其他觀眾也能夠觀看他人輸出的訊息,留下代表心情的表情符號。每一則訊息實驗,都讓大眾再一次練習如何利用文字溝通,開啟一段新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