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樂風專欄】抗日戰爭結束,閻錫山派兵至晉東南接收,和共產黨發生戰爭,國軍節節敗退,收縮至太原市一帶。
國軍困守太原市做困獸鬥,竟使共軍難越雷池一步,向來手段很靈活的共產黨,政治、軍事各種策略頻出,先使得蔣介石下野,然後勸說代總統李宗仁和談。後李宗仁以國共和談為由,要閻錫山赴南京。閻離開之前,命梁敦厚代理省主席。
猛虎離山,共軍見有機可乘,不到兩周內即猛攻太原,4月21日已經展開圍城作戰,國軍在太原總兵力僅剩20%仍拒降。三日後城破,代主席梁敦厚和閻錫山堂妹閻慧卿服毒自盡,多人被俘。
由於閻慧卿自盡前,曾由梁敦厚代筆寫下遺書(電報),內有「同仁五百,成仁火中......」字句,閻錫山遂根據此信,「推論」出犧牲之五百人名單,名為「太原五百完人」。
1950年,立委吳延環倡議建立太原五百完人塚。1951年,由山西臨時政府督工,招魂塚立於台北市圓山,又斥資20萬元,建立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堂,落成當天,蔣中正率五院院長及政府要員前往祭拜,並訂每年4月24日為紀念日,此故事並被編入國小教科書中。1970年,太原五百完人入祀忠烈祠。
隨著兩岸開放,資料互相交流的結果,此事真相漸漸明朗,共軍攻破太原之時,確有人壯烈殉國,但人數沒有五百那麼多。五百完人名單中,有些甚至到1987年調查結果出來的時候還健在。還有部分是抗戰結束後滯留山西,被編入國軍的日本部隊。
由於蔣中正在二戰後的「以德報怨」政策,許多日本軍人感念德澤,留在中國為國民政府效力,但考慮到中國仇日的情緒,多擔任顧問職並使用化名,其中一名為「晉樹德」者,於太原城破後服毒自盡,其真實身分乃是日本中將今村方策,其遺孀與後代曾於1989年來台祭拜亡夫。
隨著歲月流轉,此處已漸漸被遺忘,1989年,因政府拓寬高速公路東湖五股段,曾有遷建之議,約1994年時,該處維護經費甚至還被市議會刪除。而九年前我尋找此地時,一開始是先到忠烈祠問儀隊弟兄,這些年輕的國軍健兒,連聽都沒聽過這段故事,後來是自己四處胡逛,才正巧發現此地。
此地故事雖有虛假成分,但留下的那些匾額卻很有歷史價值,很多贈匾單位現在應該都不在了,但這些匾卻證實了它們存在過。
另外孫立人曾在「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拓魂塚」紀念碑上題字,吳國楨亦曾於1950年於奠基典禮紀念碑上簽名,都因政治因素一度被塗去,後又復原,也見證了政治氛圍的變化。
2009年,太原五百完人建築群被列為歷史建築。目前每年唯一的祭祀日是四月二十四日(梁敦厚與閻慧卿自盡之日),會有一些山西人前來祭拜。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