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開學前最後一週,許多大學生還在抓緊尾巴放暑假,但有一群人卻選擇挑戰腦力與體力的極限。8月26至29日,馬英九基金會主辦的「大九學堂」舉行第八期營隊,來自國內外34所大專院校、共56位學員齊聚一堂,經過四天三夜的高強度訓練,終於熱血結訓。學員笑說:「累歸累,但好爽!」更有人直言,這次收穫滿滿,「簡直是為新學期提前做好了熱身準備」。
大九學堂創立於2019年,是馬英九基金會培養青年公共事務能力的核心計畫。不同於多數卸任總統基金會多少帶點政治色彩,馬英九基金會的重點在於「青年發展」。馬英九強調,辦學宗旨是要讓青年理解公共議題、拓展國際視野,並且有能力行動。過去幾年,學員曾跟隨他走訪中國大陸、美國、歐洲、新加坡、泰國等地,體驗不同文化與政治環境;甚至在去年,還一同泳渡日月潭,把「說走就走的挑戰」變成大九學堂的共同青春記憶。
本期營隊的設計同樣硬核,結合靜態課程與動態參訪。課程涵蓋職涯發展、公共政策、政治傳播、國際現勢、以及識讀中國大陸等青年最關注的議題。同時學員們也走出教室,參與桃園市青年局座談,並造訪中壢異域故事館,讓歷史與現實在現場交會。壓軸登場的則是最後的「一日走讀」成果發表會,56名學員分成七組,各自提出創意提案:有小組回到九份,透過古老山城對照台灣的觀光發展;也有隊伍聚焦「抗戰勝利80週年與慰安婦」議題,呼籲記憶不能被淡忘;更有人前進花蓮,追尋當年撤退來台的大陳義胞足跡;還有台南團隊再發現府城魅力,霧峰組則深掘林家宅園故事;另外還有回到久違的嘉義老家、以及探索台灣冷戰遺跡等。題材可說五花八門,但都扣緊歷史、人文與青年關注的社會議題。
最終,來自嘉義大學、東吳大學、東華大學、世新大學、致理科大、台灣大學、中原大學與彰化師大的跨校團隊,以「精神小伙回『嘉』囉!」提案脫穎而出,拿下特優。他們從嘉義的法治教育與監獄參訪切入,探討受刑人輔導與教育如何落實,兼顧社會議題深度;同時在計畫中加入必吃的雞肉飯與砂鍋魚頭,讓行程既接地氣又能推廣在地文化。由於廣度、深度與可行性兼具,讓評審團一致給予最高評價。而由另一組提出的「抗戰與慰安婦」主題,則因結合歷史反思與青年視角,贏得學員之間的最高人氣,拿下「最佳人氣獎」。學員們笑說:「這次提案比賽太硬斗了,腦力激盪到凌晨,簡直比學期報告還激烈。」
評審團陣容包括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以及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頒獎時,蕭旭岑直言他很欣慰同學充滿歷史、人文與政策面關懷,這正是大九學堂期望培育青年的目的。今年暑假,「大九學堂」已組織台灣學子走進北京、廣東、重慶、天津、上海等地,和當地大學師生交流,參訪著名文史景點。「青年是未來的希望,我們希望用腳步丈量兩岸土地,用交流拉近心靈距離。讓大家在真實的互動中增進瞭解、凝聚共識,這才是促進台海和平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