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陳朝平專欄】漫遊加拿大,進出皆由溫哥華,可我們真正遊覽溫哥華的時間,竟然不及24小時。雖說,來去匆匆,溫哥華自有誘人的魅力,想來,處於亂世的遊人,有緣多盤桓幾日,怕是要興起移民的念頭了!
我們遊覽溫哥華的那天,氣溫宜人,時近中午,雲開日出,藍天白雲映著蔚藍海水和城市裡一棟棟的玻璃帷幕大樓。格蘭維爾島(Granville Island)的碼頭和公共市集(Public Market),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的獅門大橋(Lion Gate Bridge)、印地安的圖騰柱, 蓋茲鎮(Gas Town)的小街和蒸汽鐘,雖說走馬看花,倒也不能無感。不拘形式,隨筆散記如下。
格蘭維爾島公共市集裡的蔬果攤,蔬果擺設整齊,色彩鮮豔,攤商似乎自有藝術造詣,也懂得櫥窗設計的道理呢!
公共市集裡的肉舖,各類肉品整齊地放在冷藏玻璃櫥櫃裡,誰說肉食者鄙?假如,台灣傳統市場裡的肉舖,也能向格蘭維爾島的公共市集看齊,那該多好!
市集裡,義大利麵點、各式沙拉、糕餅、巧克力店鋪的櫥窗,五彩繽紛,走過路過,聞香駐足,不免口中生津、食指大動!難怪,市集裡不見遍地廣告文宣。訊息即媒介,那麼,美食與美景,不也就是廣告?
導遊介紹市集裡的美食有二,某烘培舖的甜點和某家小店的濃湯。烘培鋪前,人潮洶湧,我們快步轉往販賣濃湯的小鋪,加幣18.95元換來一碗覆著奶酥的巧達湯。我和妻坐在店鋪裡臨著碼頭的高腳椅上,共享那碗巧達湯。窗外,陽光和煦,海風輕拂,三五海鷗,上下飄翔。不遠處,著名的彩虹船,鳴笛駛過,直叫人們偷得浮生半刻鐘。
格蘭維爾島的市集,較之曾經造訪的洛杉磯中央市場,無論是清潔、氛圍、設計美感,都更勝一籌。一位潘姓(?)台籍藝術家的木雕作品和巧思,吸引了我們。最終,我們花了380加幣,添購了一面帶有家族生效的組合式木雕作品。為吾家老少,也為支持海外的藝術家游子。
史丹利公園步道旁,即是內海。無風無浪的初秋,清澈的海水,輕輕地拍打著岸邊。很好奇,同是港口,溫哥華還是北美地區第二大的貨櫃港,為什麼溫哥華港口,水清見底,基隆、高雄港的海水,卻是污穢不堪,臭氣薰天?同樣大船進港,莫非,各國大船只在台灣港口排汙?
史丹利公園一角的圖騰柱(Totem Poles),9根複製的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家雕刻的圖騰柱,矗立在小小的園區裡。高大的圖騰柱,雕工精細,色彩奪目,刻畫著原住民崇拜的神獸、記錄著原住民的神話傳說。只可惜,我們來去匆匆,無暇探索加拿大原住民的文化底蘊。圖騰柱「聚落」一旁,還有座銅雕作品,用茲紀念葡萄裔族群和當地社群的過往。
站在獅門大橋旁的Perfect Point 觀景台 ,俯瞰獅門大橋和溫哥華港口和布勒內灣,蔚藍海水,平靜如鏡,一艘貨輪緩緩駛過港灣。此時方知,Ocean View之美。開放式的觀景台入口處,一位華籍老人拉著胡琴,中西老歌的旋律,悠揚遠傳,霎那間,讓人茫茫然,不知身處何處?
導遊介紹,溫哥華有若西雅圖,潮濕陰雨的天氣多過晴朗日照的天氣,溫哥華人喜愛陽光、居家特重採光。因此,商業和住宅大樓建築,外牆多採玻璃帷幕設計。令我不解的是,溫哥華市區的玻璃帷幕大樓,乾淨亮麗,陽光下閃閃發光,可,為什麼台北的玻璃帷幕大樓,卻是那般的陳舊晦暗?近看,還能看到帷幕剝落得痕跡呢!
蓋茲鎮是溫哥華開埠時最早的社區,小街兩旁,花木扶疏,陽光灑下,遊人如織,全球最古老的蒸汽鐘,冒著蒸氣,傳出厚重悠揚的上課鐘聲。我們在街旁發現一家紀念品店,裡頭的T恤、帽子、紀念品,甚至紓壓玩具,都別有特色。店員說,他們和當地的藝術家合作,設計服飾、棒球帽和各種家飾品。他們家的商品,沒有千篇一律的CANADA、Vancouver的字眼,也少加拿大楓葉的圖案和色系,卻多了幾分設計感。
前往蓋茲小鎮途中,行經溫哥華的唐人街 (China Town)。此處唐人街的規模僅次於舊金山。
千禧年的牌坊、四處張掛的紅燈籠、街道和商店招牌上繁體漢字,在在訴說著華人在溫哥華的足跡和故事。遊覽車駛過,忽地瞧見,不知道是中華民國的國徽,還是國民黨黨徽,寂寞地掛在小樓的外牆!再往前,三三兩兩的遊民,衣衫襤褸地群聚街頭。原來,美麗的溫哥華,也有不堪的一面!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