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風》祈雨靈驗,神威遠播兩岸的花壇虎山巖觀音佛祖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樂風專欄】花壇虎山巖,主神觀世音菩薩,建於1747年,廟地為賴鳳高所獻,由於環境清幽,成為觀光勝地,虎巖聽竹名列彰化八景之一,道光版彰化縣志記載:
  「虎山岩:在縣治南燕霧保白沙坑內,距城六里。乾隆十二年,里民賴光高募建,道光十年,恩貢生曾拔萃、生員李鳳翔等重修。岩左右依山,環抱茂林修竹,翠巘丹崖,游覽之勝,與碧山、清水等。今以「虎岩聽竹」為邑中八景之一。」
  此處所云之碧山、清水亦為名剎,碧山、清水、虎山三巖加上龍山、寶藏二寺,合稱「三巖二寺」。
  1843年,有一饒平人陳大高,晚年無子,有天遊歷至此,美景令其醉心不已,和主持方丈相商,欲捐贈田產作為香灯田,但請求方丈為其操辦身後事,待陳大高故去,方丈為其卜葬在巖西,並設神位在廂房,和最初獻廟地者賴鳳高一併受祀。
  到了日本時代文人雅士、報章雜誌對虎山巖美景,仍多有稱頌,如1900年10月21日台灣日日新報有讚語:
  「山列如屏,川澄若鏡,秀竹參差,古木陰翳,誠為洞天福地......」
  1916年台灣日日新報列了個台灣旅遊必去景點,其中在兩日遊的部分,虎山巖名列其中,和現今彰化市的南瑤宮、孔子廟、觀音亭等名剎古廟並列,可見其知名度。虎山巖如此歷久不衰,美景依舊,一方面也可歸功於四周林地大致維持原貌,因為有傳說砍樹會驚擾「臥虎」,帶來厄運。
  1963年,花壇連續五個月大旱,水情告急,水利會實施輪灌,但搶水情形時有發生,甚至爆發流血衝突,還搞到政府出動軍隊維持秩序。
  無計可施下,只得由官員齋戒沐浴,全鄉鄉民茹素三天,農曆四月九日上午四點,一起到虎山岩祈雨,根據報導,當時官員披麻帶孝,和鄉民千餘人在廟前祈雨壇誠心祈禱,如此壯觀場面,可見事情有多緊急。
  到了第三天,一朵烏雲飄至寺廟上空,大雨傾盆而下,並連下三天,居民感念之餘,建祈雨亭叩答神恩。
  2000年左右,虎山巖觀音大名遠播至大陸,開始陸陸續續有大陸人士請虎山巖觀音到對岸,以供信徒參拜,虎山巖觀音之神威顯赫,由此可見一般。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