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及演算:文化大學新聞系研討會聚焦AI時代新聞產業轉型

照片為文大新聞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主辦的「2025數位時代的傳播產業發展及新聞傳播教育」學術研討會,於2025年11月20日(星期四)在曉峰紀念館舉行。本次研討會以「瀰漫及演算:反思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新聞媒介挑戰與轉型」為主題,吸引學界與業界近二百位專家學者與研究生參與,共同探討AI技術如何深刻重塑新聞生產、傳播與消費的生態。

文大新聞學系教授兼新聞暨傳播學院院長郭文平在開幕式中表示,AI時代的挑戰是全球性的,我們期待所有與會者能將這些寶貴洞見帶回各自的崗位,共同推動新聞業在AI浪潮中,實現更具社會價值的轉型。

當日上午的圓桌論壇「AI來襲,新聞教育與產業的危機與轉機」,由該系詹慶齡教授主持,邀請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輔大大眾傳播研究所所長張文強、三立新聞台總監黃彥怡、《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教育專員張育騰等重量級與談人,針對AI在新聞室的實務應用、假訊息與深偽技術的挑戰、新聞倫理的邊界,以及新聞教育應如何調整課程內容等核心議題進行深度對話。與談人一致認為,AI雖提升效率,但新聞的「真實性」、「專業判斷」與「公共責任」仍不可取代,未來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將更偏向「AI的監督者」與「訊息的解讀者」。

下午的專題演講由政大廣播電視學系黃葳威教授主講「AI世代不NG」,她以生動案例說明,在技術快速變遷下,媒體工作者需培養的不僅是技術素養,更是對資訊生態的系統性理解與批判性思辨能力,獲得與會者高度共鳴。

研討會收錄多篇優秀學生論文,涵蓋生成式AI在新聞實踐中的規範、聊天機器人的情緒支持功能、社群平台的自我監控、電玩敘事與玩家互動(如《黑神話:悟空》的敘事分析)、跨文化傳播(如「村超」現象)等多元議題,展現了新生代研究者對AI時代傳播現象的敏銳觀察與深入思考。

文大新聞系主任夏士芬在開幕式中表示,當手機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這就是一種「彌漫」現象。無時無刻的滑動手機,我們看了什麼?是我自己的決定,還是AI大神演算的驅使?人類要學會駕馭,才能安全的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這就是今天會議的目的。

文大新聞系自2007年起,每年固定舉辦該研討會,解析當前新聞傳播面對的重要議題,獲得產官學界很多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