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後的經濟理論之爭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Facebook在2016年遭到有心人士設立人頭帳號,散佈有關總統大選假消息與分裂訊息。之後又不當洩露用戶資訊給英國劍橋公司,使脫歐陣營得以操縱議題影響公投。

    西方國家冀望中國內部會自然演變的民主革命沒有發生,中國的崛起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事實,因此常常散佈或鼓吹扶植自治區獨立的言論,網路無疑是信息最快也最有效的工具。  中東的阿拉伯之春就是靠著一只手機完成革命的。 

    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中國政府在網路上築起「防火長城」。也因此Google已將旗艦搜索引擎業務撤出中國內地,以避免對其搜索結果進行審查的政治壓力。Facebook一直未獲准在中國設置辦事處或子公司。  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是中國的互聯網科技巨頭。中國政府正計畫建設一個規模更大,威力更強的互聯網監管機構。

    美國秉持的是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極端資本主義),認為資本可以無限擴張。  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混合),認為國家手上應該保有資本調節經濟,執行公共政策。這樣的模式決定了互聯網的存在方式。

    現在歐洲的馬克洪提出「第三條道路」,認為就互聯網監管而言,美國和中國模式不是僅有的選擇,他相信歐洲可以建立一個監管更好的,民主的互聯網。  他想引領歐洲在互聯網的勢頭!

    歐洲一直遵循美國的科技道路,沒有自主的搜尋引擎和互聯網,最近才發現吃了大虧,因為Google的長驅直入,所有的大數據都掌握在谷歌手裡,工業4.0涉及的自動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和萬物互連都需要大數據做基礎。  

    極端資本主義的結果,使得資本家可以左右政治為其服務,對社會力量的滲透,特別是資本逐利的特點,會導致社會高度的兩極分化,引發金融危機和社會危機。  前兩天一位民主黨的總統參選人聲稱,他如果當選會將Amazon、Facebook和Google分拆。  中國堅信混合經濟可以促成政治、社會和資本的平衡,避免資本家獨大變成一頭怪獸。

    我們這一代人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即將迎來下一個工業革命,見證資本主義後期的混亂,看著極端主義與民族保護主義的興起⋯⋯。  對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而言,真正重要的是社會經濟的改善與提升,才有幸福生活可言啊!

 

圖片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