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一上台,就趁著去歐洲參加G20峰會之時,開口跟歐盟成員國提出分攤軍費的問題,讓大家措手不及之外,接著又說要對盟友徵收鋼鋁關稅,以解決各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
在歐洲人看來,現階段美歐之間的種種問題,是無法規避的戰略現實,只是美國已不再是願意免費提供軍事保護的老大哥,1999年也就是北約慶祝成立50 週年時,當時的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在華盛頓的峰會上表示,請盟友放心,冷戰雖然結束,但美國不會削弱維護該地區的決心,美國將繼續在全世界扮演重要角色。
20年後的今天這個保證似乎正經歷著嚴峻考驗,因為特朗普上台之後重新洗牌,大西洋兩岸達到前所未有的緊蹦關係。 北約共有29個成員國,特朗普的善變與捉摸不定,對於分攤軍費的堅持,都讓歐洲心生悲觀,到底美國與歐洲之間的戰略聯盟是某否仍然需要?
關於北約(NATO)的使命,英國將軍伊斯梅勳爵說:北約的宗旨,就是「把俄羅斯人擋在外面,讓美國人進來,使德國人安分」。 七十年過去了,俄羅斯依然是個威脅,美國人還在,德國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過分之處。
這個聯盟最初是作為西方防禦蘇聯共產主義而誕生的,大西洋周邊民主國家的集體防禦,與馬歇爾財政援助計劃齊頭並進。 美國對於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支持,為歐盟(EU)的成立鋪平了道路。
特朗普時常碎碎念北約,認為歐洲承擔的軍費與受到的保護不成比例,德國受制於俄羅斯(梅克爾頻頻造訪普丁,德國向其購買天然氣等等),北約到底意義何在?
這使歐洲人對北約的未來無所適從? 特朗普與梅克爾之間的關係不能再更冷淡了。 法國總統馬克宏提出法國對於歐洲「戰略獨立」的舊夢。 這些在在說明一件事:歐洲沒有為美國退出北約作出準備!
歐洲人需要重新思索與定位與美國的這個共同防禦體系,北約存活至今,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相信,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歐洲的安全是分不開的,而美國的盟友也明白,美國是歐洲安全的保障,雖然冷戰早已結束,歐洲人依然有這樣的基本邏輯。
只是北約現在面對新的形勢,應該如何調整? 姑且不論特朗普需要他們交保護費這個事實,美國推翻伊朗核協議,打擊力道十足地對伊朗施加經濟制裁,讓歐洲好不容易在核協議之後在伊朗談好的商業訂單停擺,看起來特朗普想要與伊朗的衝突升高至開戰程度? 如果中東再發生戰爭,將會有更多的難民湧向歐洲,這是歐洲最擔心的事情吧!
歐洲所謂的新形勢,當然是中國這個龐然大物已悄悄地站在他們身後,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為歐洲帶來了新的挑戰。 歐盟三月底與中國在峰會上決定攜手落實伊朗核協議,在全球暖化的議題上更需要中國的承諾與參與(才剛過去的冬天,歐洲出現罕見的極端氣候)。
歐盟各個經濟體面臨財務危機,中國大陸的潛在龐大市場,他們急於加入,而德法與習近平會晤時,也表明他們對於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的佈局有意參與。 這種種的經濟因素都與美國背道而馳,北約和美國已然同床異夢,若要攜手捍衛家園談何容易呢?
當然歐洲人最引以為傲的是他們的民主自由價值觀,這個價值觀與美國很契合,因此要剝離出來與中國合作,中國的政治體系又與歐洲並不相同,北約的未來可能是英國脫歐之後,歐盟國家當前最需要面對的現實吧!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