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對川普的回應策略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過去這段時間,川普集中火力豎立貿易關稅壁打擊中國,現在終於明白中國的塊頭太大,很難一口啃下來。不過,美國與盟友的帳還沒有算完,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已簽署新協定,現在日本與歐盟將陸續登場,相關各方如何與川普過招交手呢?

     剛結束的G7(七國集團)峰會上,川普表現的超乎正常,沒有拂袖走人先行離席,也沒有教訓或斥責他國領導人,是否屬於「不正常」的川普?這讓貿易大型經濟體思索該如何和他打交道,好像沒有一絲線索可循,典型的情緒型人格,相處經驗的積累未必能夠得出行為平均值。

     日本擬議的協議將把針對美國農產品的關稅降至「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規定的水平,作為交換美國對日本工業產品擴大市場准入。去年歐盟主席容克和川普討論就工業品關稅達成一項最低限度的協議,讓川普獲得一些好處使他願意推遲徵收汽車關稅。

     日本貿易協議的好處在於其設計將避免美國國會的投票,由於協議內容的狹窄性,它不太可能在美國國會通過。它與歐盟的協議有一個共同點,未能涵蓋「基本上全部貿易」而違反WTO規則。 

     歐盟無視WTO原則同意這種聚焦狹窄領域的談判,可能開啟一個趨勢,為了擺脫川普的糾纏一些國家與美國快速簽署「不全面」的協議。現在支持多邊貿易體系的日本也在屈服。

     另一方面,中國繼續盡可能收窄目標選擇性徵收關稅,以報復美國。此外中國顯然更擅於辨別川普什麼時候玩真的,在G7會議期間川普突然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現出友好態度,但沒有激起北京方面的熱情回應。

     對於美國違反WTO規則加徵關稅,迄今為止沒有一個貿易大國嘗試什麼都不做的策略,意即只要關稅存在就不要開始談判。這在政治上很難做到,即使這樣做可能有助於測試川普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