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中國稀土在全球市場居於主導地位,美國的軍工產業高度仰賴稀土製造最終產品,中國暗示稀土可能成為反制美國的王牌之一。澳大利亞政府將支持15個稀土和關鍵礦產項目,旨在與美國聯手挑戰中國在稀土市場上的支配地位。
澳州政府9月4日發布的報告,所有項目由十餘家礦業和金屬企業提出,總開發成本達57億澳元,項目涉及稀土、銻、鎂和鎢等關鍵礦產。這些資源的全球加工和供應鏈都由中國控制。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表示,關鍵礦產行業至關重要,許多先進技術能否成為產品取決於礦產原料的供應,自行開發可以確保安全的供應源頭。澳洲政府希望政策鼓勵企業擴張,現階段還沒有規劃國家投資,但未來並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稀土裡含有17種人們不太了解但被用於大多數科技產品的礦物,全球稀土開採供應量近80%來自中國。為了減輕西方企業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澳大利亞與美國去年就合作提煉、加工和開發稀土簽署了一份協議。
澳洲政府的15個開發項目包含北方礦業(Northern Minerals)在西澳開發稀土礦並建立加工廠的計劃。上個月北方礦業與德國蒂森克虜伯材料貿易公司(Thyssenkrupp Materials Trading)簽署了承購協議。
澳大利亞已經是世界最大鋰供應國。鋰是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重要礦物。但就開發稀土與其餘關鍵礦產,包括建立加工廠所需要的成本和挑戰,專家發出了警告。
西澳大學智庫的研究主任表達了看法:報告看起來像一份為專注該領域的境外投資者提供的菜單(可以單點),由於稀土價格取決於中國的政策,因此這些項目具有投資風險。美國莫利礦業(開採加州稀土礦)在2015年倒閉,負債17億澳元。
最後一家大型非中國稀土供應商萊納斯(Lynas)在2016年得到了挽救,國有的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等萊納斯股東就債務重組達成共識,該企業佔全球稀土市場10%的份額。一位分析師表示,作為世界上除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生產商,萊斯那的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