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神秘醉夢溪 奪走政大兩條人命

【聚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 聽過木柵有一條醉夢溪嗎?這條名稱聽起來很夢幻的小溪,連很多當地人都可能沒聽過,但是卻曾經奪走政治大學兩條人命!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的文史研究初稿指出,所謂的醉夢溪,其實不是正式名稱,指的就是木柵的大坑溪與小坑溪匯流之後的那條溪,又叫指南溪或無名溪,合流之處就在政治大學旁指南路與政大一街的交叉路口,以前流入政治大學的校園,然後才注入景美溪。

西元1970年,第26屆的政治大學新聞系學生把這條在校園內蜿蜒而過的溪水取了一個新名醉夢溪,為的是紀念學子們在政大「醉」心築「夢」,從此醉夢溪三字就在政大學生之中逐漸流傳開來。

醉夢溪聽起來雖然浪漫,早年卻是政大人的惡夢來源,因為上游陸續開發之後,原本山地的水土保持功能遭到破壞,每逢大雨就有大水沖刷而下,沿著醉夢溪沖進校園,要流向景美溪,但是當年的景美溪還沒有經過整治,在那個時期很容易積水上漲,結果上游的水下來了,下游的水卻排不出去,最後就是聚集在政治大學造成嚴重淹水。從政大設校之初,一直到1980年代,校園淹水都是政大師生心中的噩夢。最慘的是西元1981年7月的「莫瑞」颱風,木柵大淹水,政大更有兩名學生溺斃。悲劇發生之後,政大師生痛批政府始終漠視政大淹水問題,促使臺北市政府一方面把醉夢溪截彎取直,不再蜿蜒經過校園,又建成了護水堤岸;另一方面,景美溪也陸續整治完成。從此以後,政大才擺脫動輒淹水的命運。至今在校園的西側門內,還留有用來記錄洪水高度的水位標尺(水尺)。

醉夢溪上游之一的小坑溪(見照片,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提供),經過臺北市政府採用「近生態工法」整治之後,有效恢復了山林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不再每逢大雨就帶來大量洪水;西元2012年又規劃成為小坑溪文學步道,如今已經變成了當地的知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