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音》北港:身體的地理學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如果我們不追求時髦,只在意四百年荷蘭單一「相遇」與「國際」經營,那麼很輕易可看到「前荷蘭」時代一大堆文獻提到其他國際日本要「窺佔東番北港」,以及外國漁民每年駛好幾百艘漁船「採捕於彭湖、北港之間」。最後,大明外國武官耍了手段(用間)把紅毛荷蘭人移民北港(即臺灣)。
    也因此,荷蘭文獻說:「臺灣,一名北港」。臺灣,地點確定,指臺南安平。北港呢,其實也有幾處大致地點!從荷蘭地圖或早期中方地圖標示,可知在臺南北門、嘉義東石一帶。更嚴格說來,彰化二林以北的某條溪河海口(如淡水河口),也曾被叫「北港」過。
    「北港」從南到北多地有這樣稱呼,不是古人唬爛。如果回到古代方位學,坐山之前方即北,左為西,右為東(老番稱之為身體的地理學)。華人從帝國各港口出發來臺灣,船是坐山,前方即「北港」。華人古時來臺,不像現在學者那樣呆板,只知道到臺南,臺灣西部從南到北,有多處可泊船,所以「北港」多處,正常。不正常的是,我們學院之嚴謹思考:歷史要從臺南開始(逃學匆匆筆記,文中尚待潤色)。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