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開啟的關稅大戰,對於全球各行各業影響極大。(記者孟淑華攝)
【記者孟淑華洛杉磯綜合報導】截至 2025 年 8 月 1 日,美國根據「Liberation Day」政策與後續調整,美國最新的關稅安排是以「互惠」為基礎,對未與其達成協議或存在貿易不對等的國家徵收更高關稅。已簽協議之主要貿易夥伴所面臨的關稅通常維持在 10–20%;而部分未達協議的國家則面對 25% 到 41% 不等的高稅率。目前仍有些國家仍在商談中或以延期90天等待持續談判,稅率能可能會持續變動。針對目前美國對不同國家實施的互惠/差別關稅率,以下為由低到高排列(僅列主要國家與趨勢)。
其中關稅最低者為10 %(普遍適用基礎稅率),此為對大約 60 個國家所適用的基準關稅(除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外合規商品)。包含英國、澳洲、烏克蘭、斯里蘭卡等。其次為15 %適用於美國與之有部分談判或相對貿易平衡的國家,包括歐盟、日本、南韓、以色列(談判後降為此率)。
另外,對於東南亞等國家,存在貿易逆差者,徵收約20%的關稅,包括越南(20 %)、臺灣(20 %)、印尼(19 %)、巴基斯坦(19 %)等。
而課徵25 %關稅者,是對一些大型貿易對象或談判未完成的國家。包括印度(25 %)、韓國原指定稅率(後談降到 15 %)、墨西哥、加拿大(非 USMCA 合規品)。
針對談判未果的中高關稅國家課徵30–35 %,目前包括中國(擬調至約 30 %)、南非(30 %)、加拿大(非合規品 35 %)。而對仍無協議或被列重點打擊的國家課徵39 %,例如瑞士(39 %)。
對於頂級高稅率,多為特定脆弱或貿易爭議大國,包括寮國(40 %)、緬甸(40 %)、敘利亞(41 %)。
所謂10 % 基線稅率為所有國家的基本稅率,自 2025 年 4 月起普遍適用,也稱「baseline tariff」。而屬於互惠差別稅者,是針對貿易逆差大、談判未果、或維持高貿易壁壘的國家調高至 15 % 以上。屬於談判調降稅率後遞補者 15–20 %,部分國家與美方達協議,因此在初始較高提案後降為中等稅。屬於頂級高稅(30–41 %)者,主要是針對大陸、敘利亞、瑞士等被視為重點或未合作國家之懲罰性稅率。
臺灣原本在 2025 年 4 月 2 日 被宣布將課徵 32% 的對等關稅(半導體產品除外),隨後於 8 月 1 日 美方宣布將對臺灣進口商品的關稅降低至 20%(屬於中段班)作為暫時方案,預計自 8 月 7 日生效。臺灣表示,仍在持續磋商中,但專家認為對以出口導向為主的臺灣而言,不利與日、韓競爭,關於這方面將考驗臺灣的應變能力。
圖∕美國開啟的關稅大戰,也各國對美國輸出產品的彼此競爭。(記者孟淑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