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正名為台語?客家團體大反彈

照片為客委會官網截圖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民進黨立委要求教育部把閩南語改為台語,引起客家團體大反彈!

社團法人台灣客家語文學會、台北市客家文教發展協會等客家團體,針對民進黨陳培瑜委員要求教育部將閩南語竄改并獨佔台語一詞表達嚴重抗議,要求尊重教育中立之客觀價值,避免政治干擾。

民進黨陳培瑜立委日前質詢教育部長,要求教育部在一個月內,將學校本土語言的「閩南語」改為「台語」,客家團體認為此舉顯然違反國家語言發展法與實施本土語言政策的旨意,特提出嚴正的抗議,其理由如下:

(一)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第3條與第4條,已明文規定在台灣地區各族群使用的母語名稱及地位應一律平等。

(二)再根據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本土語言課綱,對本土語言的類別(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族語文、閩東語文)與定義已有明確的規範,且行之多年。

(三)從85年起國小到高中教育階段,已陸續實施本土語言教學超過28年,各類本土語言在學校受到公平對待,實施成效逐漸彰顯。

(四)之前曾有少數學者與社團,或以個人見解或意識形態認為閩南語名稱應以台語替代,甚至在網路發起台語正名連署運動,此舉恐造成校園單純的本土語言教學,逐漸被政治或少數團體干擾,造成校園內本土語言教師與家長及學生的困擾。對於純淨的學校教學弊多於利(其行動主張等同於50年前獨尊華語為國語,貶抑國內已有之各族原住民語、客語、閩南語族群之身分認同與文化傳承之弊,實非民主國家確保各族裔國民地位平等、文化等值、話語平權之舉,落實閩南語使用族群沙文主義之逆行,非我國家長遠發展、多元並陳、深積文化之福。

客家團體認為,台語是近卅年來為對抗華語專擅為國語,並為確立台灣主體性而來之民間對閩南語的俗稱,有其政治上的對抗功效,我們予以尊重。但是在學校課程名稱與教材編選上,應以教育部正式稱呼的閩南語,才符合教育價值與教學需要,不宜以台語混淆閩南語專屬閩南族群之屬性。正如客語僅標示使用該語之台灣人、中華民國國民為客家人,使用各原民族語者也僅標示其中華民國國民之族裔與其文化傳承之驕傲;閩南語並非模糊化使用該語族群之台灣人、中華民國國民屬性,而在保留並彰顯其族裔文化之特色,台灣之成為一個偉大並被世界廣泛認知與肯定的國家-中華民國,乃源於對多元族群之尊重、包容,連近廿年來進入我國成為國民或工作者的新住民語言都獲得尊重與包容,甚至在學校開班授課,正彰顯我台灣社會對多元文化之包容,對各族裔國民之尊重。台灣、台,這兩個字詞代表的是認同、驕傲,應屬於所有族裔全國人民共有,不該專屬於特定族群。

客家團體指出,就現況而言,所有居住在台灣的族群使用的固有母語都屬於台灣語言之一,如果以少數學者與社團的主張將閩南語竄改并專擅台語一詞,將引發其他族群母語者的疑慮與相對的語言歧視感,影響社會和諧,族群互相撕裂,非政府辦教育與學校存在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