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新店碧潭有全台唯一僅存的人力擺渡,新店渡的說明牌上寫著開始於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不過新出版的新店文史新書考證指出,新店渡的年代可以上推一個甲子。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最新出版的文史新書《碧潭南岸桃花源:探尋灣潭三大謎題》指出,新店在西元1940年代最少還存在九個渡口,從上游到下游依序是:廣興渡、小坑渡、磺窟渡、塗潭渡、直潭渡、灣潭渡、小粗坑渡、新店渡、大坪林渡等。對於渡口的情況,盛清沂編著的《臺北縣志》則是不稱磺窟渡、大坪林渡,而稱礦窯渡、挖仔渡。不管新店當時有多少渡口,目前只剩下新店渡,連接新店市區與灣潭。
關於新店溪的船渡,一般說法是開始於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不過《碧潭南岸桃花源》檢視文獻,發現尹章義教授早年編纂的《新店市誌》已經指出,新店的大坪林渡早在乾隆二十九年(西元1764年)之前,就已經是淡水河運的重要港口。
《碧潭南岸桃花源》發現,證據還包括新莊慈祐宮至今仍嵌在宮內牆面上的「慈祐宮渡稅店租額碑」,這塊石碑刻於乾隆二十九年(西元1764年),碑文上面已經刻有「大坪林渡頭每年納銀六兩六分」的字樣,由此可知大坪林渡的存在時間一定早於立碑時間。至於新店渡則是大坪林進入新店溪上游山區的重要渡口,形成時間也不會太晚。
《新店市誌》認為新店渡最初開始的時間,應該是在嘉慶(1796-1820)、道光(1821-1850)年間。參照新店老街最早是在嘉慶年間的末年形成,新店渡的存在時間應該也差不多是在這個時候。如果新店渡在嘉慶年間已經出現,這個時間比現在認定的1881年起碼提早了六十年。
文史新書《碧潭南岸桃花源:探尋灣潭三大謎題》是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補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