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不是鉛筆,是中國金融科技的挑戰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雖然金融產業絕大多數項目還是會被傳統金融機構所佔據,過去兩年科技公司在喊「金融科技」,到底這個領域的未來會如何發展,為何投入其中的大多不是傳統金融機構,而是科技巨頭。

 

    科技型公司參與金融產業會以2B(Big Data 和Blockchain)服務為主流,中國大陸品鈦集團去年十月在美國Nasdaq(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金融科技2B第一股。  品鈦科技(PINTEC)的企業定位是「金融科技賦能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 

    面對大陸牌照的收緊,外部監管環境的不斷變化,「去金融化」,轉型2B成為金融科技行業的關鍵詞。  去年各大互聯網巨頭開始佈局2B業務,似乎明晰了前進的方向,技術進步是主動轉型的關鍵因素。

 

    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是2C,大多數為C提供服務,需要牌照和資本,這不會是科技公司主要參與的領域,科技公司在金融產業的參與,會以2B服務為主流。監管環境對金融產業的影響是有的,但它影響的是整個大的金融產業而不僅是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就是這樣,只是對科技人而言,可能認為變化比較多。 

 

    金融科技向平台化發展,過去幾年科技公司慢慢摸索出來一些方式、產品、和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案,整個產業逐漸成熟。  同時監管也在鼓勵和引導傳統金融機構向科技方向投入。這一波金融科技,以數據、算法、模型這樣一系列創新方法,它也是個產業鍊,很多公司會參與到這個產業鍊。  影響整個金融產業表現的有三項,分別是牌照、資本和技術(宏觀的技術,而不是IT技術),這三樣會影響整個金融產業的表現。  主流是2C的牌照和資本,科技公司的強項在技術上,科技公司在金融產業的參與,應該以2B為主流。

 

    過去十多年中國整個互聯網一直是以2C為主,現在要從2C轉向2B(互聯網或是金融科技)面臨的挑戰是一直以來整個2B的產業,一直沒有得到正常的發展。  在美國或歐洲,那裡產生了許多巨頭型的2B服務,在中國一般看不到,因為整個大的商業環境,對2B這種商業模式不夠友好所導致的。

    大型企業對於2B服務的態度會左右整個中國2B業務生態,他們對於2B服務商不夠尊重,所以大家創業選方向,鮮少往2B這個方向選,即使選了也會生存的很辛苦,對於自己提供的產品、IP的尊重程度,巨頭想抄襲也不難,對於人才的尊重程度(看到不錯的人,就挖角等),商務合作條款,會壓非常長的戰備,使得這些2B服務的廠商沒有足夠的空間去發展。  再加上過去十幾年,互聯網一直都有很好的回報(投入的人很多),所以2B這一塊,一直沒有起色。

 

    現在大的商業環境在改變,政府表達了要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也開始要求國企、央企和政府,對於帳目的結算等提出強制性要求。  未來若是一些方向能解套,整個產業鍊就可以轉起來。

    金融這個行業本地化屬性比較強,這是一個強管制的行業,無論是牌照管制,還是從運營日常的監管,每個國家會有或大或小的差別。  因此每到一個國家,要跟不同的銀行打交道,面臨對方的監管、運營方式的不同,它的文化屬性,包括法律的環境都會不一樣,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能有一個本地合作夥伴,一起完成本土任務,會更具信心, 或是選擇從本國銀行開始提供全方位服務更能夠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