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集團反映北京在歐洲的影響力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16 + 1」集團是由中國和中歐以及東歐國家組成,其中11個是歐盟成員國,日前希臘也表示希望加入這個與中國建立關係的東歐國家俱樂部,此舉凸顯出北京在歐洲的影響力日漸增長。

    2010年2月,希臘政府欠債3千億歐元,無力償債險些導致國家破產,在2011年幾乎導致歐元區瓦解,2014年由於市場擔心希臘提前退出歐元區,導致國債收益率飆升,股市暴跌,歐洲債務危機可能爆發,2015年希臘總理齊普拉斯上台,齊普拉斯親自飛往北京尋求協助。

 

    中國買下位於雅典該國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67%股權,協助港口重建。  對於中國而言,比雷埃夫斯港極具戰略意義(通往亞洲,東歐和北非的門戶),它是建構中歐陸海快線,實現陸海聯運的樞紐港,海運集裝箱抵達港口後,可以馬上通過匈塞鐵路抵達中歐國家。

    中國中遠海運集團將比雷埃夫斯港成功轉型,不僅提高效率,還創造了1,000個就業機會,讓中國在希臘的形象改善不少。

 

    希臘與中國已有密切的商業合作項目,四月初齊普拉斯向「16 + 1」集團的成員國表達了他的國家加入該集團的意願。「16 + 1」集團將於本週在克羅地亞舉行年度會議,屆時希臘將會發表正式聲明。

    齊普拉斯辦公室的官員證實了希臘希望加入「16 + 1」集團,且會與中國展開戰略合作的基礎。消息傳出之後。歐盟將北京稱為全面對手。 

 

    「16 + 1」集團成立於2012年,北京在16個國家宣佈的投資超過154億美元,其中超過70%將投入該集團的5個非歐盟成員國。這個論壇讓這些歐洲小國有機會與中國領導人一對一對談,過去在歐盟只有經濟規模大的國家才可以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