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墜機警訊:自動駕駛隱含重大危機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波音在今年稍早對美國聯邦航空監管機構提交了一個對飛控軟件「機動特性增強系統」(MCAS)的補強方案。 去年十月印尼獅航(Lion Air)的墜機事件中,正是該系統出現差錯導致失事墜機。 未料,飛控軟件補強還沒有來得及更換,數週之後位於非洲的衣索比亞再次發生意外。

 三月底波音表示,計劃對737 Max進行軟件修復,以確保意外不再發生,無疑默認了該機型的飛控軟件可能與兩起737 Max 失事墜毀有關。 軟件修復旨在修復自動防失速功能的問題,這項功能可能在兩次墜機中都發生故障。

 去年印尼獅航墜機部分歸咎於防失系統出了問題,因為一個「迎角」傳感器誤讀了飛機與地面的夾角,飛機在起飛攀升時,軟件迫使機頭朝下俯衝,飛行員雖嘗試拉起機頭依然無效。

 衣航墜機的飛行紀錄顯示這起事故與獅航有相似之處,如果這兩場空難被證實失事原因雷同,那麼應該警惕我們:當邁入工業4.0,半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已經有許多企業投入技術研發,技術正從專家接手部分關鍵任務(儘管不是全部),波音飛控軟件也為汽車領域敲響了警鐘。

 獅航飛行員試圖拉起機頭糾正軟件差錯的絕望努力,為正在實驗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製造商提供重要教訓。波音和美國FAA曾達成協議,安裝MCAS無須對曾駕駛過其他737機型的飛行員進行再培訓,為了省下培訓費用,當飛控軟件出錯時,飛行員對失去專業技能將飛機導向正確運作。

 雖然波音辯稱飛行員能夠通過切換開關恢復人工控制,但一些飛行員已表示,對相關操作程序不是很清楚。隨著汽車製造商推出汽車可以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行駛,類似的問題會出現。例如:特斯拉聲稱他們的自動輔助駕駛軟件,可以讓汽車保持在車道上行駛,行駛速度與交通狀況匹配,並在正確的出口駛離高速公路,但駕駛員被告知要保持警覺,必須將手放在方向盤上,準備好在棘手情形之下恢復人工駕駛,然而實際情況並不理想,結果釀成致命事故。

 Volvo CEO警告稱:此類半駕駛系統可能是不負責任的,當消費者過度依賴系統時,可能會造成事故。在汽車自動駕駛一段時間後不得不自己踩下煞車,感覺像是災難電影的戲碼,然而半自動駕駛的風潮正方興未艾。

 類似這樣的情形,未來會有多少輔助技術在我們尚未完全了解其影響的情況下被應用於日常生活?戴姆勒CEO最近警告,只要發生一起重大事故,就會削弱人們的信心,即便相關系統總體而言會提高安全性。

 人類即將帶著許多不確定和不安邁向更技術導向的未來,不僅飛機和汽車製造商應該開始思考為大眾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對於技術自動接管日常生活運作,似乎需要更警慎更專精技能,而不是更放鬆更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