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蔡詩萍專欄】錢復在美國,駐美代表一職,充分發揮了他學養深厚,個性耐磨,沉穩幹練的特質,也使得台美關係,在整個一九八零年代,安然度過美國國務院在中美建交之後,對台灣充滿不信任,向中國傾斜的難關。
1987年10月,當錢復並不知道即將在不到一年後,結束駐美生涯時,接受了美國《讀者文摘》的訪問。該雜誌的中文版,以「外交才子錢復」做標題,從此,錢復的人生成就,無疑,便在「外交才子」這詞彙下,有了未蓋棺,卻論定的高評價:他是台灣職業外交官的典範!
對外界的讚許,錢復自己在回憶錄中,說他不過是把年輕時,前輩胡適之的一句期勉,當成座右銘:「行者常至,為者常成。」
雜誌中文版,把英文訪問譯為中文,句子變成了:工作的人多能到達終點,實幹的人多能達到目標。在我來看,就是烏龜精神嘛,努力就對了;也是馬拉松信念嘛,跑,不停下來,就對了!
錢復在回憶錄裡,告訴我們,初到美國,國務院完全不贊成錢復接受訪問,應邀演講,錢復於是很低調,每次行程安排前問國務院,不行就不去,一次又一次之後,竟然取得國務院的信賴,漸漸的,標準放寬,錢復則在國務院給予的範圍內,低調進行活動,久了,國務院又漸漸放心,於是,活動、行程,越來越多。
這就是互信基礎的培養建立,急不得,需要靠鴨子划水。
錢復之所以能在駐美代表上,歷時近六年,把台美斷交後的形勢穩定下來,台灣內政的民主化轉型,固然是拉近美台關係的核心,但駐美外交單位的全面務實撒網,則扮演了居間牽線搭橋的功能。
但,錢復駐美的六年,恰恰是蔣經國的晚年,健康走下坡,強人政治面臨國內外局勢的激變,以及自身健康的痛擾,身為蔣經國信賴的人馬,錢復內心不會無所感觸。
「江南案」讓錢復感嘆,一夕間,一個案子,讓外交官幾年的努力,付之一炬,一時間,台灣的形象大逆轉,情治單位越境到美國,指使黑道,暗殺美國公民,對美國媒體,國會,民眾而言,不啻是好萊塢才有的情節,錢復記下了雷根總統聽聞此案後,失望性的表態:「我一直對他們(指台灣)很好,今後將難以替他們講話。」
「江南案」不但衝擊美台關係,更逼得蔣經國「外放」他的兒子蔣孝武到新加坡,而且說出了「不會有蔣家人接班」的問題,我們若再對照其他一些披露的,關於蔣經國晚年的記載,更可以確定的是,這對身心已經飽受病痛衰老折磨的他,是很重的一記打擊。
但我讀《錢復回憶錄》至此,還有個強烈的感觸是,職業外交官在波詭雲譎的國際形勢下,有其非戰之罪的無奈,然而,在內政的牽扯下,又何嘗沒有徒呼負負的無奈呢?
在錢復駐美的期間,台灣面臨戒嚴體制的告別前夕,而中共政權則在進入聯合國後,再拿下與美國建交的勝利,改革開放一系列措施,贏得國際的正面讚賞,台灣承受的壓力可謂一波波!
後見之明來看,台灣也沒有威權的回頭路可走了,除了民主化,除了台灣化,台灣幾乎沒有足以對抗中國統戰,號召世界友我的退路了。
從這個角度觀察,蔣經國選擇李登輝,或許不無巧合,但也或許是命中注定,要往「中華民國台灣化」的路徑,義無反顧的前行了。
錢復是很棒的職業外交官,然而,在這股暗潮湧動的流向中,他有所領悟嗎?!
作者為知名作家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