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我們誰不是「場上」的「演員」呢?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誰,又能不是「場上的演員」呢?觀賞郭彥甫的畫展,我心盤旋著「我是不是場上的演員呢?」這問題。
    當然是。用我出身社會科學訓練的背景來看,在群體生活中,我們自有「很多重的角色」,你可以為人爸媽,也可以同時為人子女;你可以是長官,也同時是另一些長官的部屬;妳是妻子,是媽咪,是女兒,是職場女強人....同樣,你是老公,是爸爸,是兒子,是職場主管,是部屬....。角色多重,彼此交錯,這是你的人生圖像,有些是你自己選擇的,亦有些,你不選擇也必須接下。
    這就是人生。畫家郭彥甫太適合這主題了。他運動專業出身,投入演藝圈,但從小習畫也愛畫畫。
    這些相異的角色,讓他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新的角色功能,在彼此交錯的經驗中,他最終選擇了「當一位專業畫家」這角色。
    我接觸到彥甫的創作,跟我做節目有關。我在公視頻道上,主持一個訪談藝文人士的節目,有天製作人推薦從演藝圈轉戰藝術家的郭彥甫,還強調他體育專業的背景。
    帥帥的彥甫,在他早期的畫作裡,便以他熟悉的運動項目為主題,構圖、色彩與動感,在在顯露他的天賦,到了「行李箱」系列,更可看出他以藝術深層思維,去挖掘日常,並賦予平淡無奇之日常,有一種具象之美與抽象之境的雙重能耐。
    這次,他以「場上的演員」為題,把自己所能掌握的,表演(演員)、競技(運動員)與藝術思維(畫家)三重角色重疊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了郭彥甫更為成熟的視角。
    我喜歡「場上的演員」這概念。我們誰不是「場上」的「演員」呢?我們誰不是在「特定領域」內,努力把「角色」扮演好的「演員」呢?演技好壞,是別人評定的。
    我們自己開心,快樂與否,則在自己的心態與世俗之評價間擺盪。偏自己的心態面多一些,我們做自己,比較快樂,但須甘於某種寂寞;偏世俗之評價多一些,我們可獲得名與利,但未必快樂。
    這就是「場上的演員」必須面臨的人生。然而,「場上的」演員又很宿命,上了場,做了過河卒子,能不拚嗎?
    於是,郭彥甫這次的展出作品,捨去了具象的,寫實的,運動競技的拚搏畫面,改以參雜較抽象的,較印象式的手法,凸顯競技中的運動員,在速度的一霎間,被「時間」這個因素,所延伸,所碾壓,所凍結的那一瞬間。
    於是,我們所看到的每幅作品,之所以不是寫實派,或照相機攝影下的那種精準的畫面,理由很清楚,彥甫想把運動所經歷的時間,(不管長短,都有時間因素),運動員的表演(那麼多觀眾的視線,那麼多鏡頭在追蹤),演出當下的環境(光影、掌聲),主角無法掩藏的心境(淚水,喘氣,挫折與驕傲)都濃縮於一個畫面裡。
    這樣的彥甫,已經把自己拉高到「後演員」的視角,也就是說,他有著類似導演或影評人的視角,去審視「運動員」在「場上」拚搏時,在追求名利化與單純自我實踐之間的糾結動機。
    而在手法上,彥甫除了更為熟練的運用彩色、線條與動態凝結的技法外,我更被他在光影明暗間醞釀氛圍的整體視野所觸動。
    我越發相信,我昔日注意到的這位年輕畫家,經過不停歇的創作腳步,已然步入「藝術家」的自信與成熟了。
    我們誰不是「場上的演員」呢?重點是,你必須演什麼像什麼,最好是,你也演的開心,演的自在。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