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中央研究院日前公布持續觀測M87 黑洞的發現,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果然正確。
不過,黑洞到底是誰發明的?很多人都以為是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但是其實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在愛因斯坦之前,在18世紀就有一些學者曾經提出類似黑洞的構想,也就是可能有一種星體的重力會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不過因為這些早先推論的科學性都不足,只能當成大膽的猜想,而不是科學發現。
直到愛因斯坦在西元1907年開始發展、西元1915年終於完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才奠定了黑洞的科學基礎。
其實愛因斯坦當時並沒有直接推論出宇宙中會有黑洞的這個結果,他的廣義相對論包括了10個方程式,非常複雜,德國的天文學家史瓦希(見照片)不但把公式加以簡化,而且從愛因斯坦的公式推論出黑洞的可能存在。所以嚴格說起來,史瓦希才是真正根據科學而提出黑洞的人。
不過當時史瓦希並沒有為黑洞取個名稱,而且當時愛因斯坦跟史瓦西都認為黑洞在宇宙中不可能會真正存在。
直到西元1967年,美國的物理學家惠勒才提出了黑洞(black hole)這個名稱。嚴格說起來,惠勒其實是推廣了黑洞這個名稱,而不是最早提出來這個名詞的人。惠勒自己公開提過,他在西元1967年的秋天應邀參加一場學術會議時,說起不知道怎麼為一個「重力大到完全塌陷的物體」取個名詞,這時有聽眾就建議他可以用黑洞這個名詞。惠勒當場就覺得這個名詞非常棒,而且在當年年底的正式演講,他就使用了黑洞一詞,演講隔年出版的文本也用了黑洞這個名詞,從此黑洞一詞才開始廣為人知。事後回想,惠勒自己也不確定當時究竟是誰喊出了黑洞這個名詞。
還有人指出,其實在西元1967年之前,美國學界已經有一些人開始使用黑洞這個名詞在討論,只是不太普遍。黑洞真正開始廣為人知,看起來還是要歸功於惠勒。
黑洞是密度超高的存在,所以重力超大。如果地球變成黑洞,半徑大概只有2公分,跟一顆雞蛋差不多大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