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溫飽之外與家族記憶的連結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下午跑一場對年輕人談「曾經25歲」的座談會。
    我從不敢倚老賣老,每個人都曾年輕,也會老去,講自己的經驗,供年輕朋友參考,他們有他們的世界,我們有我們的年代,彼此不曾平行,但絕對可以同框互相欣賞。
    跑完行程回家,妻小都有她們的活動,我自己燒水煮水餃,當晚餐。為何愛吃水餃?方便是第一考量。十粒下鍋,一邊滑手機,看訊息,喬事情,不一會,熱騰騰的水餃便可以入盤,上桌了。
    水餃品牌的包裝上說,等到水餃浮上水面,成飽滿狀,表示皮肉分離,便可以撈起了。我每每看到最後要熟的階段,腦海裡總浮現「靈肉分離」的概念。煮水餃,也是一種生活哲學吧!
    我吃水餃,多半情況不愛添加什麼醬料。煮好,入盤,直接吃,熱騰騰中,能直接品嚐水餃內涵的功力,是飽滿?是囧蹙?是味道渾然天成?是入口令人失落?
    都逃不出愛吃水餃之老饕的法眼,噢,應該說法嘴。但一沾醬料,或許好吃多了,但,你也會分辨不出水餃的原味如何了。冰箱裡亦多親友饋贈的各式醬料瓶罐,但我也只是偶爾一試,我愛的一味,依舊是原味。
    小時候,水餃大多是母親父親聯手的家味。有時父親桿麵粉,母親調餡料,有時倒過來。我們小孩站在旁邊看,偶爾起鬨,伸手指,沾麵粉,突襲彼此的臉頰,我們笑嘻嘻,爸媽則怒斥。
    天地悠悠,時光悠悠,如今老爸不可能再桿麵,包餡了;母親則雖有餘力,但我們孩子不讓她勞累了。小時候,吃水餃,是家庭圓滿的象徵,一家人,幾十個水餃下鍋,一家數口一餐溫飽。離開家,自己下水餃,吃的是溫飽之外的某種家族的記憶的連結。
    水,煮開。從冰箱冷凍庫拿出冰凍的水餃。拆開袋子,取出水餃,一粒,一粒,下鍋。不能吃太多,十粒剛剛好。
    老母親總愛說,十顆怎麼夠?
    我回她,老媽我不年輕啦。
    即便我體重超過八十,老媽還是愛說:你太瘦了,多吃點。
    我喜歡水餃的原味,喜歡在原味裡,重溫一些往昔的日子,一家人,擠在小廚房餐桌旁,拿盤子,分水餃,有時弟弟說他不夠吃,我分一顆給他,有時妹妹說她吃不下,三個哥哥霎時搶奪她剩下的兩粒水餃。
    歲月在時光機裡毫不留情。但我們憑藉食物的記憶,繼續對抗日月的交遞。我還是覺得,吃水餃,原味最好。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