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前瞻能源仍不足期待─評中研院廖院長的能源新規劃(奔騰思潮)

照片取自經濟部官方網站
    【聚傳媒奔騰思潮專欄】兩年前中研院動員上百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出版了一本近500頁的報告「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個人曾為文評論其並不可行,詳「中研院能源建議書可行嗎?」
    日前曾任歐巴馬政府能源部部長,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出席並發表演說之「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中,中研院廖院長也是講者之一。但廖院長演說之結論與兩年前之報告完全不同。本文即說明兩者主要不同之處及為何廖院長提出的新規劃仍不可行。
    2022年報告與與2024年演講主要不同之處主要表現於對2050年電力之配比規劃天差地別。
2022年中研院報告中規劃2050年各種發電方式之發電量預估值簡化如表一:


2024年廖院長演講中規劃2050年各種發電方式之發電量預估值如圖一:

兩者最明顯之不同有以下4點:
1.​表一沒有核電,圖一有核電。
表一核電為零,圖一不但假設現有核二、核三延役以取代部分現有火電。甚至還規劃新核電廠商轉,提供無碳電力予未來增加之電力需求。
2.​表一沒有火電,圖一有火電。
表一只有綠電,完全沒火電,圖一則有加裝了碳捕捉設備CCS的氣電,並以其取代部分現有火電。
3.​風電大幅降低。
表一風電提供1800億度電力,圖一大幅降低為500億度。
4.​去碳燃氫占比大幅下降。
去碳燃氫是廖院長大力推動的無碳能源,表一占比27%,圖一甚至並未顯示Methane pyrolysis(甲烷熱解即去碳燃氫)占比,只是模糊表示。
以上幾點可明顯看出不過兩年,廖院長已完全推翻了當時中研院花了諾大力氣發表的報告。個人在該報告公布後不久即為文指出該報告嚴重自相矛盾。
    由某一角度而言,以上四大不同顯示廖院長對能源認知之「進步」。臺灣怎麼可能放棄核電與火電?兩年前的報告以為綠電足以提供臺灣全部電力是極大的迷思,個人很慶幸廖院長對此有正確的認知。
    光電及風電等不穩定的再生能源在兩年前的報告中共提供了2350億度的電力,占比40%。上週廖院長報告中,光電及風電共提供1000億度的電力,占比20%,也較為實際。
    兩年前中研院寄以厚望的「無碳燃氫」,預估其可提供1570億度電力,占比高達27%。在上週廖院長報告中幾乎消聲匿跡,也是正確預估。
    針對現在每年用電2800億度如何減碳,廖院長提出了較為符合現實的調整方案(氣電加CCS仍待觀察),社會應予以肯定。
    但此次廖院長提出的電力配比主要問題在於如何供應未來電力成長。
    圖一左邊顯示2023年臺灣用電2800億度,圖一右邊預估2050年臺灣用電成長為5000億度。表示由2023年到2050年臺灣用電將增加2200億度。
    廖院長目前提出的電力新配比仍不可行,主要問題發生於「如何滿足未來增加之2200億度電力需求」。2200億度占2050年全部用電之44%。圖一顯示此部分之電力將由海洋能、生質能、地熱、進口氫氨及新核電供應,本文一一檢討這些能源是否足以供應臺灣44%之用電需求。
    依表一,兩年前中研院報告中預估2050年海洋能將提供5.5%電力,生質能將提供2.7%電力,地熱將提供10%電力,進口氫氨更將提供14.3%電力,四者共將提供全臺32.5%電力。
    但依國際能源總署兩個月前出版之「世界能源前景」年度報告顯示:依全球而言,2050年海洋能將提供0%電力,生質能將提供3%電力,地熱將提供1%電力,氫氨將提供1%電力,四者共將提供全球5%電力,遠低於中研院預估之32.5%,更不要說圖一的44%。細查臺灣在此四種能源與世界其他國家相較並無任何特殊優勢,何能提供臺灣32.5%電力?
    若以上四種能源共可提供臺灣5%電力表示唯一可行的「新建核電」必須提供臺灣近40%,2000億度之電力,相當於新建20部核四機組。核電機組之前置作業及現場施工時程都極為漫長,由規劃至商轉保守估計15年絕不為過,表示即使2025年開始規劃新核能機組,第一部機組將於2040年商轉。十年之後的2050年要有20部核能機組商轉不也是天方夜譚?
    廖院長演講修正了不少兩年前中研院報告中的迷思,但對海洋能、生質能、地熱及進口氫氨仍充滿不切實際的幻想。很不幸這些也正是政府大力鼓吹的「前瞻能源」。國際能源總署並不看好此類「前瞻能源」,臺灣政府為了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重押此類能源是較「非核家園」更嚴重錯誤政策,恐又將成為能源騙局及弊案的溫床。以中研院位階之高,更不宜推波助瀾。
    其實由廖院長演講得到的真正教訓為:依現有科技,2050年淨零排放無法達成。當天朱棣文演講也指出人類碳排恐將突破550ppm,表示2100年淨零都不可能,遑論2050年。許多科學家認為激進能源減碳必將失敗,人類恐不得不採用地球工程手段為大氣降溫。政府應及早誠實面對此一事實而非跟隨錯誤的流行思潮起舞,將臺灣帶入一方面缺電,一方面電價大幅暴漲的深淵。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