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音》牛罵社,還是牛罵頭社?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中部「平埔族」原住民的歷史地理基礎研究,老實講還不是很穩當,學界得過且過。舉個最簡單之例:台中清水以前叫「牛罵頭街」,名稱到底如何來?官方網站說:「『牛罵頭』即是Gomach音譯而來」,問題是Gomach或Goema語音都是「牛罵(gû-mā)」,沒「頭(thâu)」。
     日本時代,安倍明義曾解釋「牛罵頭街」因位於(牛罵)番社的社頭而得名,問題是「街」西方為「社口庄」,番社有「口」就不用再「頭」了。更何況牛罵頭另有個更好玩、更文雅的名字「寓鰲頭gū-gôu-thâu」!鰲頭是鰲頭山,所以此舊市街名顯然番漢合成語,即「牛/寓(罵)」+鰲頭(山)」。
    市街區的原來牛罵社在十八世紀三零年代因反抗帝國,被勒令改名「感恩社」以感謝大清中國皇恩浩蕩。從民間契約文書來研判,番社直到清末仍在牛罵頭街市境內,還有原住民住那裡。但也許「皇恩浩蕩」使他們徹底中國皇民化,如今好像不太容易直接在台中清水老市街區域中找到番社與牛罵社番後代。
    台中番社還有個更怪異的地方,荷蘭文獻中的Boedor社,日本時代以來一直被學者考定為大肚的「水裡社」,但細究卻音義皆有鑿枘不入之處。Boedor與清水的歷史著名地點「武鹿/武洛Bu-lok」相符。水裡社應語出水裡港,有名的船隻進泊之處,由大肚人立場觀視,此溪港在大肚溪之同(北)側,名曰「水裡(港)」是自然之理。但水裡港有無番社,老番存疑。
    九月後老番在彰師大課程是這方面,也要在彰化台中雲林與南投當「老狼」,用東螺二水人的視角好好審視中部,應該會很好玩。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