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徐宗懋臉書截圖
【聚傳媒記者陳冠宇報導】台灣的白色恐怖電影,這麼沉重而具有政治正確性的電影類型,現在居然有人批評是「影視家家酒」。
資深媒體人徐宗懋指出,台灣最早涉及白色恐怖的電影應該是1989年侯孝賢的228電影《悲情城市》,獲得義大利威尼斯影展《金獅獎》。這部電影主要講228,也提到後續白色恐怖的歷史。但是真正的共產黨組織地下黨的革命行動的具體細節,在電影裡面都沒有出現。
徐宗懋認為1994年第一部白色恐怖電影、萬仁導演的《超級大國民》是「幼稚的」,影視中出現的不是政治受難人原來的面目,而是文化人主觀心理的投射。萬仁憑他主觀的感知去拍這部電影,對歷史和政治非常陌生,政治受難人只是參加的讀書會嗎?但到底「讀書會」是幹什麼的?成立讀書會的組織目的是什麼?
徐宗懋說,中國共產黨自己拍攝的《沉默的榮耀》等影視作品清楚揭露,內容包括學習文件,傳達組織任務,進行反政府宣傳,計劃搶奪武器,在山區建立武裝基地,發展革命群眾,在讀書會中尋找積極分子發展黨員,以及認識中國國革命的最新情勢等等。
徐宗懋指出,政治犯出獄後也不是像電影上所描寫的,成天昏昏沉沉,像精神病患一樣,走不出過去的惡夢。他認為萬仁根本沒有跟政治犯真正的相處過,吳念真寫的台詞也是喃喃自語的自憐,對於政治犯的精神人格狀態毫無概念,只是弄得越可憐越好,以爭取同情心來銷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