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琮賀獨家報導】劉哲凱是一名脫口秀的表演者,在成為表演者之前他曾做過食品香料工廠的行政人員,在職兩年無法從工作上獲得成就感,離職後偶然進到劇場看了人生第一場脫口秀表演,便下定決心要從事這樣的行業。
『在生活上其實我是很自卑的一個人,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是那種不斷被給予的角色,沒有辦法回饋任何東西給別人,直到我站上舞台,有人因為我的表演而笑出來,那一瞬間我有了被別人需要的感覺。』
談到自己在成為脫口秀表演者的過程,劉哲凱提到自己也是偶然間看到脫口秀這樣的表演形式覺得有趣,所以報名了工作坊想嘗試學習,沒想到自己越做越有興趣,後來才決定要成為一名脫口秀的表演者,劉哲凱說:「我後來才明白,在台上讓別人發笑才是我該做的事情。」
談到「脫口秀」這樣的喜劇表演形式,劉哲凱說這是源自國外的一種單人喜劇表演,英文為”stand up comedy”,所以在中文的翻譯上講脫口秀其實不太正確,應該翻作「單人站立喜劇」,不過,在台灣這樣的表演形式也無法全然都以正統的站立喜劇做呈現,以台灣現階段在做站立喜劇的形式中,都會穿插一些歌舞或戲劇類型的表演,以增加觀眾對於脫口秀的接受度。
『表演靈感取自生活日常,用自己的經歷,喚起大眾擁有的共同感受』
劉哲凱說自己也是在從事表演工作後才開始每天關注新聞,脫口秀的表演內容通常都是表演者自己撰寫,大多都源自生活時事,將日常的感受寫進腳本,與觀眾分享互動、產生共鳴,這樣的表演才有力道。
劉哲凱從事脫口秀表演兩年了,家人雖然有進劇院看過演出,但對於整個經濟收入及劇團的運作模式,他還是沒有讓家人知道,劉哲凱提到:「從事脫口秀表演沒有固定收入,通常都是有演出才有錢領,這個錢還要視票房、場地等成本扣除後再與其他表演者平分,家人只知道我有在劇團演出,但不知道這樣的收入無法支撐生活,就我所知,沒有人全職在做脫口秀的表演,應該說從事藝文表演的人幾乎都需要有另一份工作來分擔生活開銷。」
而即將邁入而立之年,面對年紀及生活的現實層面,劉哲凱提到藝文表演者在面對現實處境時一定都會有自我質疑的時候,此時堅定的心理素質就是表演者最強大的後盾。
(圖/劉哲凱提供)
對於劉哲凱而言,脫口秀表演不單單是一份工作,更是他能充分展現自我的時候,劉哲凱說:「脫口秀表演讓我擁有更多的成就感,只要台下還有人笑,我想我就能繼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