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取自臺南市政府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紡織業發達,本土企業如「臺南幫」即藉此奠定根基,而城市空間發展也深受紡織業影響,如民權路、大菜市(西市場)、沙卡里巴(盛場)、文南社區等都有織品相關產業形成的聚落。鄭道瑩即是在早期布莊林立的中正路開設台麗旗袍,一手針線活快又準,成為名媛貴婦指定的旗袍達人。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林國華局長表示,日治時期中正路到友愛街一帶的國華街鄰近西市場、淺草商場及盛場,是臺南黃金地段。戰後此區因有許多用竹籬或木板搭設的違章建築,貌似雞舍,而被戲稱「雞牢ke-tiâu」(雞稠、雞朝)。1960年代曾匯集舶來品、服飾、美食、旅社、戲院,窄巷裡還有第四信用合作社運河分社舊址,顯示繁華歷史。近年來隨著商圈轉移、產業興替,該區逐漸沒落。但懷舊風興起後,青年回流進駐,因而新舊相融、別有洞天,台麗旗袍就是隱身其間的老店之一。
鄭道瑩表示,父親是來自福州的唐裝裁縫,他從小耳濡目染對這行也有興趣,但不想承接家業,13歲就到中正路台隆旗袍從頭學起。他笑稱當學徒聽話最要緊,不然總被師傅敲頭,但技藝學成需懂得變化,不能一板一眼。服役後又到大公司女裝部歷練,23歲時才以「台麗旗袍時裝設計專家」自立門戶,一方面紀念師承,另方面也期許自己巧手展現時裝的綺麗美好。從業60年,迄今累積豐富經驗,量身、打版、車工都難不倒他,用立體剪裁,讓客人不分環肥燕瘦、懷孕或駝背,都能穿出旗袍的曲線美,而且舒適自在。曾有顧客試穿後驚嘆自己竟然可以這麼漂亮,完全看不出身形缺憾,這時只要對方道聲「謝謝」他就心滿意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