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udy編輯報導】來自台南的孫正學,從四歲開始參加「十鼓擊樂團」,超過15年的鼓齡,他提到,臺灣較少是專門培育打鼓表演者的學校,多是以音樂為主體,但自己比較喜歡打鼓在肢體上的表達,便選擇了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的民俗技藝學系,拓展了舞台更廣闊的表演力。
高中就讀影劇科的正學,即便在進入民俗技藝系,也將戲劇的劇場元素納入表演之中,他表示在系上獲得的成長主要是在劇場及肢體表演上,加上過去較少接觸到肢體上的訓練課程,來到戲曲學院後包括芭蕾、現代、特技等,都是從無到有,自大一練到大四,慢慢從中獲得成就感,對於而後表演上的融合有很大的幫助。
不單就表演者的角色,正學也參與編導創作出《四季》,藉由春夏秋冬的變換,呼應出人生中的起承轉合,當歲月從稚嫩、青春、成熟、老去,最終面對分離之時人們的心境變化。有別於民俗技藝給人傳統雜技的印象,更加入了雙人特技、禮帽、立方體等技巧。
身高超過190公分的正學,站在舞台上明顯高人一等,與其他同學一同演出,需要更大幅度的動作才能維持畫面協調。他也指出,排戲中因為跟演員是平輩,在溝通上並不像老師對學生那樣命令式的要求,因此增加了互相間的意見交流之效益,雖說作品是自己編導,但卻是大家共同集思廣義創作出來的。
正學特別提到,進入戲曲學院後發現「表演」並不只是單一項目,而是更多元的,加上自己也不是喜歡朝單一方向前進的個性,透過戲曲學院反而學習了不同面向的表演角度,讓自己對表演有更多的嘗試與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