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村旭教你怎麼看攝影 ── 2019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撰文:陳幸芬 |攝影:jujuphoto studio】”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是一個為專業攝影人士創立的攝影視覺藝術平台,不同於單張決定勝負的競賽方式,活動由攝影者自訂拍攝主題,並繳交1組一個故事五張照片的系列作品,考驗了創作者的攝影技巧、挑選主題及傳達完整概念的能力。”

 「我們眼睛看到的是五彩繽紛、千奇百怪的景象,供應的畫面元素與物件信息非常多,而攝影的原則是讓主題跳出來,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先觀察,找出最能吸引你的一個點才行。」知名攝影師許村旭直接點出攝影的重點,為參賽者提供指引。

 一組五張圖片的系列集錦創作競賽,讓攝影者挑戰自我,在創作時可以重新解構攝影視覺藝術的角度,思考作品的起承轉合,分解觀景窗中物件元素所構成的獨有視覺畫面,傳達具備個人特色,又思慮完整的創作概念及視覺影象風格。

 歷經多年新聞採訪與紀實報導的許村旭,常自解是「從街頭拍到奶頭」的攝影記者,以新聞照片的概念,見證著台灣的生活樣貌與社會現場。他認為,圖片集錦就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要讓圖片說故事」,圖像如果夠吸引人的話,甚至於連附在旁邊的圖說敘述都顯得有些多餘。「相機就像匕首,全看使用者的修為,當力道足夠時,可以直刺人的心臟。」

好的作品應該要有獨特的趣味與力道

 「好照片必須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可以是表現一個人、一件事物,或是表現題材的一個故事情節。但主題必須明確,不要模糊不清,要讓觀看者一眼就能看得出你主要拍攝的內容是什麽。」許村旭表示,攝影與其他類型藝術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創作過程並非無中生有,而是能夠反映及揭露出真實面,因此彰顯主題才更重要。

 對於這些得獎作品,許村旭認為普遍作品的技術都很高明,他就相當欣賞首獎「Tattoo-on-the-Earth」的創意,「構圖、排序、對襯與設計,帶出作者想訴說的故事,再透過修飾的技術,產生特別的風格,讓照片充滿想像空間。另外,像『山的意象』這系列,拍的景觀很美,記錄出山嵐美麗又獨特的面貌,但若能再多些不同時序的變化,意境會更深遠。」

圖/首獎|Tattoo On The Earth(五張系列作之一),張志達

 「攝影既是減法,又是加法,核心就是我們要突出的主體、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會干擾主體、不符合主題的元素,都要把它們從畫面中減掉。能襯托主體、有利於表達主題的元素,反而要把他們加到畫面之中。」

 許村旭指出,報導文學與採訪時的照片,一定要有一張主照片,提煉出自我觀點或風格獨具的影像,才能成為更具意味或藝術傾向的作品。

圖/入選|山的意象(五張系列作之一),方鵬綱

 由於資訊快速流動,科技器材發達,攝影變得很容易上手,很多人學得很快,技巧非常好,「問題是你真的能夠TOUCH到心嗎?」他認為有些東西太浮了、過於表面化,好的照片主題應該有獨特的趣味與力道,呈現出對人類的關心、對生活的關愛,與對社會的關注,而且意味深長。「那些反諷嘲弄,可以反映到人生方面,都是OK的。」

 “「其實不管拍攝什麼主題與場景,還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內在修為,不是形式上而是內在的問題。拍照者還是要有一些文學的素養與基礎,形而內的東西會表現在形而外,因此你懂越多的人,拍出來的作品會就讓人家感覺到有一些東西在裡面,你懂得越少,拍出來也就是只這樣啊!」

許村旭強調,大多數人拍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思考過照片的主體、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其實只需要去掉不能襯托主體、表達主題的元素,將主體與主題相關的元素,保留在畫面中。「東西可以紀實,但是不能完全忽略掉想像,還是可以從顏色、光影,擺放方式玩出趣味,就算在家裡拍自己的收藏品,都可以拍出好照片。」”

 「照片裡面一定要有幾個元素,顏色、光影、構圖、概念、情緒、特寫、中景、大景等,而光線的作用非常重要,精準的構圖更是一項學問。」許村旭表示,現在攝影的門檻太低,只要會構圖就好,拍照變得很容易討好,只要畫面美、色彩飽和、構圖準確就夠了。

好的照片應該是不跟風也不流俗

 許村旭認為,拍照是很個人的事情,不能因為那個東西流行好賣,就做順著風潮隨俗做一樣的事情,「問題是大家都一窩蜂,就很難看出你的作品的好壞。」

 他指出,好的照片必須拍出自己的風格,「風格並不是指你的攝影風格,而是指很多人在相同場景下拍攝,而你就是要拍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照片。」

圖/佳作|宿主計畫(五張系列作之四),劉仁凱

 「構圖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能走出自己的風格。結合這裡的養分,吸收外面的風味,再轉變為自己的風格。」許村旭表示,如同繪畫一樣用影像呈現,拍照與畫作等其他藝術其實是相通的。「拍照很容易,難在如何傳達出來想法,如何突破而到達另外的地方。不要只拍一樣的東西,要拍出他的意象性格,他的風格。」

 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許村旭強調,「萬變不離其宗,重點是要能讓人感同身受,創造自己的風格,達到稀有性。」

許村旭

出生於1960年台北,就讀復興美工,1988年擔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2015年台灣壹周刊攝影中心副主任,是一位資深的新聞攝影工作者。他歷經台灣戒嚴、解嚴與街頭抗爭時期,作品既抽離又幽默,影像本身化為對台灣政治與社會發展的種種批判和提問。

2019 SKM PHOTO新光三越國際攝影聯展 系列活動展出資訊

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 9F:4/03(三)~4/22(一)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 10F:5/16(四)~6/03(一)

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 10F:6/06(四)~6/24(一)

更多詳情:請至官網

 .本文經潮人物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潮人物網路平台(2019)         

 https://chewpeople.com.tw/skmphoto-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