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林世賢臉書截圖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我不是典型的政治人物,我是土生土長、疼惜這片土地的彰化囝仔!」彰化市長林世賢16日正式宣布參選彰化縣長,他以充滿故事性的口吻,回顧自己從一個「救動物」的獸醫師,如何一步步成為「救城市」的市長,並誓言要用這份對家鄉的愛,帶領彰化縣從「薪資墊底」的困境,衝向「綠能AI科技首都」的未來。
故事一:大肚溪畔的「獸醫救人」傳奇,為彰化人爭一口氣
林世賢的政治起點,要從一場「與污染對抗」的戰役說起。1990年代,彰化環境惡化,大肚溪口被垃圾與黑煙籠罩。林世賢回憶,當時他只是一名獸醫師,卻無法忍受家鄉被糟蹋。「彼當陣,我就在大肚溪畔,看著垃圾被一車車倒進河床,再被點燃成漫天黑煙。我心想,我們的下一代,不該再吸我們這一代的髒空氣!」
於是他挺身而出,擔任環保聯盟理事長,成功擋下縣府的填海計畫,為水鳥和彰化人守住了大肚溪口濕地。更特別的是,他成立了全台第一個「野生動物急救站」,救助無數保育類動物,成為首位不是因為「救人」而獲得「表揚好人好事」肯定的傳奇人物。這份「每個生命都應該被接住」的信念,成為他從政的堅實基礎。
故事二:七年七座國家獎項!「不可能任務」證明彰化人實力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彰化,林世賢選擇走進體制。他先是擔任縣議員,成功推動《禁燒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終結了台化五十年來的污染,為彰化人爭取到半世紀的「呼吸自由」。
2018年,在民進黨最艱困的時刻,他毅然投入彰化市長選舉,並在2022年高票連任。他驕傲地說,擔任市長的七年,是他人生最辛苦、也最踏實的七年。
「很多人說『不可能』,但我們用有限的資源,做到了無限的可能!七年七座國家級獎項,通通是扎扎實實換來的。我們證明了,彰化人不是沒有實力,是沒有人帶!」
林世賢團隊用實績說話:將沉寂數十年的「扇庫鐵道」變成獲獎觀光亮點;把荒蕪溪谷變成「石牌坑親水步道」生態綠廊;成功引進彰化第一家百貨公司,帶來43億投資;甚至連「後站立體停車場」都拿下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這些成績,讓彰化市成為全國矚目的「小而美、小而強」的城市典範。
故事三:把最好的年歲獻給家鄉,讓彰化成為「科技領航員」
林世賢坦言,他決定參選縣長,是因為看見彰化不能再停滯。「彰化人這麼拚,薪資卻全國墊底,年輕人被迫離鄉。我每次跟企業、老師傅、青年聊天,他們都說:『彰化不是沒有實力,是沒有人帶!』」他將眼光投向國際,多次赴美矽谷考察,並與台大無人載具中心合作,看見了彰化的機會:綠能、製造鏈、傳產能量。他誓言要搭上AI與無人機的浪潮,讓彰化不再只是傳統產業的故鄉,而是能讓孩子驕傲返鄉的「綠能AI科技首都」。
林世賢感性說:「我出生在彰化,也在這裡養兒育女。我願讓孩子的未來,不需要離開家鄉才能找到希望。我願意把人生中最好的年歲獻給彰化。」
他懇請鄉親支持,讓他用這份從大肚溪畔開始的愛,為彰化再拚一次,翻轉彰化!他要讓彰化的下一代,能以身為「彰化人」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