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左化鵬專欄】早年,台灣不僅大專院校有土木系,軍中也有土木系。這一文一武兩支土木系,日月爭輝,人才輩出,都對寶島台灣做出了絕大的貢獻。
軍中土木系的系主任是擔任過副總統、行政院長的陳誠。他的外號(小委員長),是先總統蔣公的心腹愛將。他的起家部隊是第十八軍第十一師。十一合而為土,十八合而為木。故黨、政、軍界凡是和陳誠沾上邊的,都汎稱土木系,但以國軍將領為主。
當年,土木系有「四大金剛」: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前三人無論是對日抗戰或剿共,都戰功彪炳,屢建奇功,可惜皆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只有周至柔長壽,他來台後,擔任過五年的台灣省政府主席,對早期台灣建設卓有貢獻。
此外,土木系還有「十三太保」,包括胡璉、方天、劉雲瀚、石祖黃等驕兵悍將。尤其是胡璉,他在剿共時,讓共軍聞風喪膽,吃足苦頭。毛澤東曾通告共軍:「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後來,他又死守金門,讓共軍不敢越雷池一步,使台灣安定至今,他取金門泉水釀造高粱,如今,金門高粱酒已飄香全世界。
四大金剛之一的羅卓英值得一提,他低調沉穩、膽識過人,和陳誠是保定軍校同窗,早年就追隨陳誠,之後接掌第十八軍,亦步亦趨的踏上陳誠走過的路。他一向被視為陳誠之外土木系內的「第二號人物」。
最難能可貴的是,羅卓英並非憑人脈扶搖直上,他以真刀真槍闖出自己的天下。對日抗戰期間,他在江西上高會戰中,殲日寇兩萬餘人,打出正面戰場少有的勝仗,震動朝野。民國元老于右任便讚其「行三萬里程,打二百回仗」。言詞之中,滿是敬佩。
後來,蔣經國全面掌權,一朝天子一朝臣,土木系漸漸風消雲散,步入了歷史。土木系,既是一段風雲歲月的縮影,也是民國軍政史上一筆濃墨重彩的痕跡。仰望歷史的長空,讓人感慨萬千。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