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艾朵拉舞團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艾朵拉舞團於114年8月31日下午13時30分,在新莊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舉辦「世界民俗舞蹈公益公演」。本次演出號召近百位舞者登台,以捐贈發票的方式支持伊甸基金會,並結合地方民代與里長,在思賢里等許多在地人士的協辦下,共同推廣藝術扎根社區,將文化之美與公益精神緊密結合。 本次公演內容涵蓋多元舞蹈風格,從中國古典舞的典雅、肚皮舞的熱情、印度舞的奔放,到融合現代元素的MV流行舞蹈與Jazz風格,展現舞者們專業紮實的實力與跨文化的藝術交流。表演中更加入扇子舞、緞帶舞等帶有劇情的編排,讓觀眾感受舞蹈與故事交織的魅力。 現場觀眾表示,整場演出毫無冷場,舞碼一氣呵成、令人目不轉睛。尤其開場由知名老師楊婷妃帶來的融合舞蹈風格演出震撼全場,壓軸則由尤里老師的獨舞與MV女舞團精彩收尾,令觀眾印象深刻,掌聲不斷。 艾朵拉舞團表示,本次公益公演不僅展現舞者多年耕耘成果,更藉由「以舞傳愛」的方式,讓更多人關注社會公益與弱勢族群。未來將持續與更多單位合作,期盼這份藝術與愛的力量,能不斷傳遞至每個角落。
焦點新聞
照片為上海豫園,莊伯仲教授拍攝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日前由執行長蕭旭岑帶隊,前往上海進行青年交流,並參訪文史景點。在古色古香的豫園商圈,同學們原本只想嚐嚐在地小吃、拍幾張網紅美照,但在城隍廟裡竟與「台灣之光」名將陳化成意外相遇,而有了莫名的感動與敬意。 豫園一直是熱鬧非凡,熙來攘往。相形之下,與商場緊緊相連的城隍廟則安靜肅穆許多,這裡是上海最大的道教廟宇,起源於明朝永樂年間,供奉三位城隍爺,是當地人求平安、祈福壽的神聖場所。師生一行原本只是出於好奇,想看看這座已歷八百年二十多年的古廟長什麼樣,但走進廟堂深處,卻看見神龕上供奉的一位身披盔甲、英氣凜然的將軍神像,當看到下方銘牌註記「陳化成總兵」,細心的學生不禁驚呼,這不是歷史課上介紹過的人物,而讓大家停住了腳步。 沒錯!祂正是台灣出身的陳化成。依據歷史記載,陳化成生於福建同安,因父母雙亡,童年即移居台灣投靠伯父、堂哥生活,於淡水廳興直堡頭前庄(今新北市新莊區)成長。他後來參軍,因征剿海盜有功一路升遷,歷任澎湖水師副將、金門鎮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要職。不過這樣的一位水師將軍,為何被供奉在上海城隍廟裡,並且香火不斷地受到市民祭祀,說來竟與鴉片戰爭有關。 第一次鴉片戰爭於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在清廷與大英帝國間爆發,因英軍具有絕對優勢的艦艇和火炮,清軍一路敗北,直到道光二十二年,戰火來到了上海地區。當時已升任江南提督的陳化成奉命死守長江口內的吳淞炮台,親上火線指揮反擊,率軍力抗入侵的英艦,最後中彈噴血而亡。因為戰況慘烈,八天後鄉民才找到其屍體。陳化成死後謚忠愍,並賜世襲的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准於殉難處所及原籍並建專祠。這位壯烈殉國的抗英名將,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不僅在江南一帶被尊為民族英雄,也因其忠義和英勇事跡,而被納入城隍信仰體系,進而成為守護上海的英靈 來自輔仁大學的同學當場頓悟,她天天經過捷運頭前庄站一帶的化成路,原來就是為了紀念這位愛國將領。隨團輔導老師,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也補充,新莊除了化成路,陳化成的姪子陳光淵考中舉人後,在頭前庄內豎立旗桿,現在已被移到中平公園一隅展示,還立有〈民族英雄陳化成紀念碑文〉。「這不只是中國的歷史,也是台灣的歷史。」這位成長於台灣、後又血戰於上海的勇將絕對稱得上「台灣之光」,不只兩岸,也值得世界各地的華人共同尊崇。
照片取自新北市政府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新北市新莊國小29日辦理返校日,新北市長侯友宜到校和同學一起為開學做準備,並宣布未來4年將投入8億元,全面汰換老舊課桌椅、置物櫃及飲水機,讓學生能「坐得專心、學得安心、喝得放心」,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也打造新北新校園。 侯友宜市長表示,課桌椅、置物櫃與飲水機都是同學每天接觸的,許多都已經使用10年以上,尤其課桌椅涉及人體工學,會影響視力、骨骼發展,置物櫃可讓學生不需要帶過重的課本回家,飲水機的更換及維護則攸關孩子健康;市府透過全面更新過於老舊的設備,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感謝學校校長、老師跟行政同仁辛苦的付出,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校園成長茁壯。 侯友宜指出,新北市不僅連續4年教市長育總預算全國第一,今年更達755億元,尤其硬體建設在這6年就投入300億,未來還會持續加碼投入教育資源,不斷提升學習環境,成為支持學校的力量。
照片為台北市政府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2025大稻埕夏日節」即將在8月30日(六)晚間8點迎來最後一場煙火盛宴,大地工程處分享全新亮相的「森林方舟」觀景平台,邀請市民欣賞今夏八月最後一場煙花盛典! 大地工程處全新亮相的「森林方舟」觀景平台是不容錯過的好選擇,這裡擁有開闊無遮蔽的視野,能同時將大稻埕煙火與台北夜景盡收眼底,帶來截然不同的觀賞體驗,想一睹不同景緻的台北煙火,除了在河濱公園觀賞煙火,也請抓好登上方舟的時間。 大地處表示「森林方舟」以船形樣貌設計,藉由場域形式帶入沉浸感受,「森林方舟」可俯瞰市景、直眺淡水河忠孝橋與忠孝碼頭,東西視野可及松機跑道尾端至劍潭地區,台北101、新光三越大樓與圓山飯店等多個台北知名地標盡收眼底,提供全新的觀景視角,捕捉日夜不同景色的美感,讓大眾在體驗圓山豐富的遊憩性時又多了一處不同風格的森林休憩空間。 前來方舟的交通非常便利,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至劍潭站,從二號出口步行至中山北路對面劍潭福正宮旁的圓山風景區登山口就能上山。大地處歡迎大家登上方舟,登上甲板御風掌舵,感受駕船出航的樂趣,在船艏平台俯瞰風景,讓它帶您的視野航向大稻埕的八月煙花與台北的城市山河。 大地處提醒夜間山區光線不佳,想上山的民眾朋友記得攜帶隨身照明工具,並注意安全。
照片為國民黨臉書粉絲專頁截圖 【聚傳媒「明」理專欄】國民黨推出「南方四賤客」宣傳片近期在網路上獲得回響,除了針對「823反惡罷」,另外包含「核三延役公投」議題,藉由人物動畫搭配各式對白,立即引來民進黨公開抨擊。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指出,影片主角「萊爾校長」(諧音Liar 校長)是在抹黑賴清德,把他從沒說過的話塞進他的嘴裡,此種說法卻遭網友公然打臉對號入座,甚至積極二度創作,儼然凸顯民進黨集體陷入政治公關危機。 賴清德的最新民調跌破三成大關,726大罷免慘遭完封成為街談巷議笑柄,在中常會後依舊鎖定823大罷免,甚至公然霸凌黨內反彈聲浪,還把公民行動當作政治攻訐藉口。民進黨以雙少政府的根本弱勢,上任以來內政推動改革民怨四起,加上救災不力失去民心,如今還想透過罷免改變立院生態,恐怕引來中間選民的集體反撲,但賴政府似乎還後知後覺。「南方四賤客」宣傳片將政治罷免與能源議題,搭配各種人物設定與談話內容,展現民進黨政府與民意之間的極度落差,也讓網友二創成為賴政府的最大諷刺。 二創潮流與公關失靈 「南方四賤客」影片上線之後,立刻引爆網友「二創潮流」,包含網友改編、惡搞、再製模式,已讓影片脫離單一政黨操作,成為全民參與符號。原始影像被積極改造,導致原始的政治符號愈被強化,利用社群擴散效應,在當代傳播中等同於「病毒式行銷」,國民黨意外獲得免費的溢散效果。 民進黨的危機在於錯估這類傳播邏輯,當王定宇與黨內人士急於指控抹黑,其實已讓「萊爾校長」形象深深烙印在輿論戰場,與其強調「不是我」,反而證明「就是你」。這是一種典型的「自證危機」,透過低階公關回應反而成為鐵證,讓原本僅是意象諧音的影像文本,就此升格為全民嘲諷的政治符號,已經難掩民進黨的公關操作全面失靈。 影像政治時代的公關考題 「南方四賤客」宣傳片之所以引發風潮,並不在於動畫本身,而是觸碰民眾對當前政治的集體焦慮。影片提供一種「黑色幽默」的情緒出口,能讓觀眾以笑聲表達不滿。事實上,真正危機不在影像,而是對外公開回應。綠營人士的「對號入座」與「玻璃心」式回應,反而陷入自我矛盾,迫使本可一笑置之的創意作品,反而成為擴散賴政府民意低谷的助燃劑。 民進黨面對影像政治時代顯得亂無章法,應對公關危機不再只是「如何切割」,而是「設法轉化」。能將影像文本轉化為政治資產,就能掌握民意的話語權。藍營目前看似找到這套公式,而綠營仍在錯誤的公關回應中陷入泥淖。透過「黑色幽默」的政治較量,並非考驗誰被影射,而是誰能從笑聲裡獲得支持。 政治語言的分水嶺 國民黨從「打麻將翻桌」到「公車錯路」的宣傳影片,逐漸打造出一套影像政治語言,例如簡短化、符號化、重製化特色,也與當代短影音的傳播邏輯緊密貼合,而將複雜議題轉化為視覺隱喻,並且贏得中間選民的理解與情感共鳴。相較之下,民進黨在政治溝通上顯得手足無措,當罷免戰場從街頭延伸至網路影音,仍停留在死守「抗中保台」,跳脫各種「民生議題」如何能接地氣呢?這不僅淪為老狗把戲,更是讓人覺得在打高空,與基層民意徹底脫節。藍營成功地將「影像文本」化為民怨出口,而綠營卻將「宣傳台詞」變成自爆燃料,成為公關戰場上最致命的根本錯位。 這波政治危機出現在民進黨的後續處理,當賴清德強調要與「公民同行」,726的罷免領銜人卻紛紛爆出「抹黑網紅」、發表「選民很蠢」、祭出「降智圖卡」等言論,公然貶低廣大民意。這些不受控的惡意發言,反而與宣傳片的戲謔台詞成為對比,而讓民眾更容易相信影片中的政治隱喻。綠營人士的錯誤回應,導致影片與現實政治語言形成「交叉印證」效果,等於自我放大了政治公關危機。 「南方四賤客」已不僅是一支宣傳片,而是揭露政治公關成效,藍營以黑色幽默凸顯民怨,成功轉化影像符號為政治聲量;綠營則因對號入座與錯誤回應,而將笑點轉為痛點,自陷公關泥沼。 作者為專欄採訪作家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資料照片,取自新北市政府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2025河海音樂季將於8月23日至24日迎來最終站「新北大都會公園舞台」,為今年夏天畫下最燦爛的休止符。活動結合音樂、藝術與美食,不僅打造精彩演出舞台,更匯集全台近百家餐飲品牌,打造最具節慶氣氛的夏日盛會。 新北市府觀旅局表示,本次新北大都會公園舞台集結超過90家精選餐飲品牌進駐,匯聚異國風味、創意餐車、特色甜品、手作佳餚與夜市經典等多元美食,為樂迷與遊客帶來一場豐富又驚喜連連的味蕾盛宴。從清涼解渴的夏日飲品,到飽足感十足的熱食選擇,現場應有盡有,滿足各種口味需求。其中包括來自台南、以濃醇茶香擄獲人心的市集人氣飲品「阿美嬤紅茶奶」、深受派對與露營族群喜愛的微醺系品牌「山海酒飲」、主打天然水果製作、酸甜清爽的雪酪品牌「冰冰蹦蹦」。喜愛重口味的民眾則可嘗試「Du your mouth 嘟你的嘴」特製的雙椒皮蛋麵;台味滷味控不可錯過以風趣品牌名走紅的「渣男 Taiwan Bistro」;主打歐式酸種麵包、倡導健康無負擔飲食的「酸明治」;還有專賣泰式街邊美食芒果糯米飯的「haiyetaitai」,帶來道地的酸辣風味。此外,現場更邀請數台高人氣餐車參與,像是將台東原味與德州煙燻烤法融合的「雨田燻 Leis Smoke」,以現場手工窯烤披薩為特色的「RiverTruck 披薩車」,以及主打手工製作、以鮮奶與糯米打造最純粹風味的「方人也鮮奶麻糬研究室」,濃郁奶香與Q彈米香令人一試難忘。不論走到哪個角落,都能遇見讓人垂涎欲滴的精彩料理。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楊宗珉局長表示,除了音樂與美食,今年壓軸場更設置多項大型裝置藝術,值得一提的是,「巨型天幕」以繽紛幾何圖樣與螢光噴繪布幕,打造出富有節奏與視覺張力的藝術地標,萬花筒式圖騰象徵音樂的多元與律動,帶來沉浸式的節慶感官體驗。另外,還有多項裝置藝術如閃亮音樂耳機與氣球燈座,夜幕降臨後,結合燈光投影與螢光圖騰,讓整座裝置閃耀如夢境,成為民眾必拍打卡熱點。
照片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聚傳媒校園記者江盈瑩報導】「我最感恩慈濟的師公上人,還有捐髓給我的恩人,賜給我新的人生。」來自越南的白小弟弟阿福,一見到捐髓者現身,馬上撲向前下跪頂禮,後更緊緊抱著捐髓的楊先生哭得久久不自己,阿福全家人遠從越南再度來到台灣,一償見恩人的心願,也見證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完成第7000位非親屬造血幹細胞捐贈,彰顯人間有愛、台灣有情最溫暖的寫照。 「看到他真的很壯很健康真的很開心。」捐髓者楊先生捐髓後,曾看到阿福等待骨髓捐贈的影片,心裡默默比對時間,直覺告訴他這會不會就是接受自己骨髓的受贈者,經過五年,看到真的是那個小男孩,現在已經長成16歲的少年,被阿福緊緊抱著,內心感動萬分,楊先生也特別說,「有人講前面打五劑生長激素會骨頭痠痛,但自己真的沒有甚麼感覺,而捐髓至今對身體真的沒有影響,想要捐髓的人不用擔心。」阿福的母親強忍著感動的淚水對他說「謝謝你救了阿福,給孩子一個新的生命,讓我們全家重新得到幸福,以後阿福的家就是你的家。」 7000例的完成,受髓者不只在台灣,更遍及全球31個國家。2020年,新冠疫情剛開始席捲全球之初,一架來自越南的班機,送來一位才十歲的血癌小病童白仲登輝。他從八歲即罹患血癌,治療後反覆發作,幸運的在台灣配對到適合的骨髓,白小弟弟跨海到花蓮慈院接受骨髓移植,經過整整一年兩個月的治療,終於恢復健康的身體。 8月12日,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舉辦「0到7000 從台灣到全球.見證生命奇蹟」髓緣記者會,由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政務次長、健保署石崇良署長、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慈濟基金會劉效成副執行長、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花蓮慈濟醫院吳彬安副院長、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楊國梁主任、血液及骨髓移殖協會理事長葉士芃、血液醫學會理事長柯博升、台灣第一例非親屬骨髓幹細胞移植醫師王成俊共同為7000例歷史性的一刻作見證。 花蓮慈濟醫院即將於8月16日歡慶成立39周年,即將邁向40年。這座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於32年前、1993年10月20日成立的慈濟骨髓資料庫,初期勸募建檔以及讓配對成功者同意捐髓過程艱辛,仰賴慈濟志工的奔走與愛心和毅力,說明以及化解對骨髓捐贈的種種誤解,從第1位捐贈者開始,歷時8年 7個月,才累積到第500位捐贈者。2002年啟用周邊血幹細胞收集後,大大提升建檔捐贈意願,此後以每三年完成千例的速度穩定成長。 慈濟每年動員上萬人次志工,在全台各縣市各鄉鎮,不定點不定時的舉辦驗血建檔活動,32年來總共舉辦3381場驗血建檔活動。陌生人間的救命之情,訴說不盡的感人故事,有父子檔、母女檔、夫妻檔、第二代接續捐髓者。其中更有350位勇者捐贈兩次,超過400人為了拯救同一位病人,再度捐出淋巴球延續生命,另有30人多年後配對成功,重新投入捐贈行列。7000例不只是數字,更是7,000次生命重生的希望、7,000位陌生人願意為他人無私付出的真實記錄。 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次長就以自身為例,1995年在德國留學時,父親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當時就切身感受到救人一命就是救了全家,雖然父親最後沒有獲得配對而過世,但過程中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盡全力的幫忙與配對,讓他至今仍銘感於心,也感謝慈濟志工長年的付出,對賴總統推動健康台灣的政策多所助益,讓台灣的健康能整體提升。 衛福部健保署石崇良署長感謝所有慈濟人對社會的重大貢獻。石署長說:「健保一年接受骨髓或周邊血幹細胞治療的人數,去年統計約1300人左右,平均一個人的費用約100多萬,但如果沒有骨髓的來源,所有的一切就是0。」石崇良署長表示,在健保還沒開辦前,慈濟就開始了一場醫療改革,在大家誤以為捐髓很可怕的年代,慈濟就開始改變國人的觀念,逐步建立起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骨髓庫,一旦有病人需要,就有機會找到配對者,加上有健保的支持得到治療,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歷程和家庭。 血液醫學會理事長柯博升理事長表示,非親屬間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和移植,從0到7000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骨髓移植是很複雜很困難的技術,最早都是從親屬間移植開始,但要說服病人的親屬捐髓都很困難,大約只有一半到六成的親屬願意,柯博升理事長說:「可以想見慈濟在1993年建立骨髓資料庫,要說服捐贈者去幫助不認識的人,是多麼辛苦的事。這20幾年來,慈濟幹細胞非親屬骨髓移植已經是所有異體骨髓捐贈者最重要的來源,慈濟的成功率比親屬間移植還要再高一點,是目前最成熟的技術,也希望有更多民眾願意參加驗血來擴充骨髓庫,幫助更多的生命和家庭。」 血液及骨髓移殖協會理事長葉士芃說:看到過去幾場捐贈者和受贈者的相見歡,有好幾位都是自己的病人。就像石署長所說,如果沒有捐贈者,一切都是零。身為移植的醫師,沒有骨髓的話,一切也都是零。所以自己要特別感謝慈濟這麼一個重要的推手,讓醫師有武器可以幫助病人,也感謝健保署對移植醫師執行這項治療技術的肯定。 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慈濟基金會劉效成副執行長、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都特別感謝慈濟志工的奔走與發心,全力護持證嚴上人的大願,從篳路藍縷開始一直走到今天。林欣榮院長也特別提到人中之人就是骨髓捐贈者,慈濟醫院也會配合國家政策,為癌症下降三分之一,讓台灣整體健康提升為目標繼續努力。 在台灣,非親屬造血幹細胞成功捐贈達到7,000例,具有極為深遠且多重的意義: 第一,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是全球少見的高密度高效資料庫典範。台灣人口僅約2,300萬,卻能累積7,000例非親屬成功配對捐贈,連續三次獲得世界骨髓捐贈者協會WMDA進階認證,在亞洲甚至全球的配對率與國際合作中,具有關鍵地位與貢獻。 圓滿7000例的32年間,凝聚了無數人的努力——醫療團隊、志工、志願捐贈者與無數支持者,共同編織出台灣社會最溫柔也最堅韌的生命安全網。 血癌與其他血液疾病患者,往往急需造血幹細胞移植,尤其非親屬成功配對機率極低,依人種在十萬分之一至千萬分之一。骨髓捐贈最珍貴的,是捐贈者多數不認識受贈者,但卻願意為一位陌生人承擔捐贈時的不便,甚至在颱風、地震中完成救人的使命,充滿勇氣而無私的付出,只為讓一個陌生人有活下去的機會,成為照亮生命幽谷的一道光,更是見證人間有愛互信互助、台灣以愛以善為寶。 32年,11,688個日子,7,000次愛的付出;7000例是台灣髓緣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另一段希望的開始。誠摯期盼年輕人意加入建檔行列,讓更多等待的生命,有機會重生,也讓這份愛,讓台灣更加光亮。
照片左起:林口國中蘇柏陵2金2銀、新泰國中蔡詠翎1金4銀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2025年國際少年運動會(International Children’s Games, ICG)8/4起在愛沙尼亞舉行,新北市代表隊總計奪得29面獎牌。 本屆國際少年運動會新北代表隊18位選手參加田徑、游泳、柔道等賽事,其中田徑比賽新北選手超強表現橫掃獎牌榜,來自明德高中的林子婕在女子100公尺與80公尺跨欄雙雙摘金,並和隊友在女子4×100公尺接力、混合4×100公尺接力,連奪2金,一人勇奪4面金牌,成為新北代表隊的「金牌女王」,年僅14歲的林子婕在短跑項目的平均起跑反應時間僅0.138,超越U16世界頂尖選手平均0.180甚多,已接近世界優秀成年選手0.130。專長跨欄的子婕展現驚人爆發力與技術,比賽時跨越每個欄架僅需要0.13秒,也比U16世界頂尖選手的0.18秒快了許多,堪稱「新北小紀政」當之無愧。 泳池戰況同樣精彩,林口國中蘇柏陵一人進帳2金2銀,分別是男子400公尺和200公尺自由式金牌、200公尺蝶式銀牌,與隊友合作拿下400公尺混合式接力銀牌,這樣的成績已打破自己上屆ICG奪牌紀錄;新泰國中蔡詠翎共拿下1金4銀,在女子200公尺混合式中以穩定節奏奪金,並於200公尺和400公尺自由式、200蝶式、400公尺混合式接力等都獲得銀牌;同樣來自新泰國中的林芷妍在女子100仰式決賽順利登頂,展現仰泳技術成熟度與戰術執行力,是新北泳隊中的穩定支柱。 柔道項目方面,個人賽由正德國中莊晏菱奪得女子57公斤級金牌,為柔道隊增添光芒。明德高中的王裔媗與余冠緯分別於70公斤與81公斤級再添銅牌,持續展現實戰經驗與技術沉穩。 新北市代表隊累計12金9銀8銅,共29面獎牌。侯友宜市長表達祝賀,選手們不僅展現運動實力,更在國際舞臺上傳遞團隊精神與臺灣文化。
照片為行車記錄器畫面,取自新北市政府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新北市動保處近期接獲1飼犬誤闖馬路遭車輛輾斃案件,因飼主未妥善控管,犬隻誤入馬路,遭準備左轉的車輛撞擊身亡。經調查,該飼主平時有讓犬隻自行外出於住家附近便溺的習慣,另駕駛人在路上看見犬隻出現雖有減速但未停下車輛,最終造成這場意外,動保處依法對飼主與駕駛各裁罰新臺幣1萬5,000元,並呼籲民眾加強犬隻管理與駕駛防衛意識,以防止類似憾事發生。 新北市府動保處表示,新北市汐止區1名駕駛準備開車回公司途中,在左轉減速進入狹窄單車道路口前,看見1犬隻無人伴同在前方馬路上遊蕩,雖將車輛減速但未確認犬隻在路旁安全區域,車輛仍往前繼續行駛。不料駕駛車輛過程中突然感覺輾過異物,當下立即尋找適當位置停車,並返回路段察看赫然發現有犬隻躺在馬路上奄奄一息隨即死亡,立即通報警方到場處理。 動保處指出,經查警方交通事故調查記錄,飼主說明犬隻會自行出外便溺,當時讓犬隻獨自於住家附近活動,事發後經警方通知才得知犬隻遭車輛撞死。經動保處訪談飼主表示,當天返家開門時犬隻突暴衝跑出家門外,四處遍尋不到犬隻,最後是警方告知愛犬已發生不幸,經警方提供相關事證後,動保處認定飼主未妥善管理犬隻,造成動物死亡,違反動保法第5條第2項第4款規定,飼主應避免犬隻遭受騷擾、虐待或傷害,次依第30條第1項第1款裁罰新臺幣1萬5,000元;駕駛人因過失輾壓動物造成死亡,違反動物保護法第6條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次依同法第30條第1項第1款,裁處新臺幣1萬5,000元罰鍰。
照片為行政院提供 【聚傳媒王其專欄】行政院7月31日終於再補提4位NCC正副主委、委員名單,那天剛好是前波名單被立法院拒絕後拖延滿一年的日子。不過,政治與媒體界普遍不看好這份最後壓線名單,能過得了立法院審查。 一位立委就很明白問了行政院官員說,是要提名未來4年(事實上任期已過一年)解決NCC及影視、電信產業的委員,還是要安排親綠的人馬? NCC是政府主管電視、電信的獨立機關,2006年成立至今,爭議不斷。主要是這個負責電視、電信產業的機構,管的是朝野都想插手的上千億元媒體網路產業,還有龐大資源的電信行業。 先看看TikTok這件國際上的敏感案件就知道了。中國和美國之間對TikTok的爭議主要圍繞在國家安全和數據隱私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商業和政治角力。話說,美國政府擔心TikTok,可能被用作中國政府獲取用戶數據和影響美國輿論的工具,因此推動TikTok與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分離,甚至考慮全面封禁。TikTok則強調數據安全措施,並將爭議視為言論自由的挑戰。目前,雙方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除了美國政府和TikTok之間的法律戰,也受到中國政府是否會批准交易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TikTok進美國,從川普還沒上任就開始吵,到現在沒有答案,中美兩國拿這題大作文章,還與兩國貿易戰有關。 TikTok的事如果在台灣,就是NCC要去管了,它與言論自由、文化傳承、網路發展、商業競爭、政治角力都大有關係,因此也可看出NCC的角色地位了。 NCC共有7位委員,包括正副主委,還有兩位管傳播的委員,去年7月31日任期屆滿,行政院在去年4月30日提了4人:主委翁伯宗、副主委陳炳宏、委員羅慧雯、詹懿廉。結果藍白都不買單,連審都不審,表面理由是新政府去年520就任,這份名單是520前的舊政府行政院長提名的,不算數。但是行政院明明就是按照規定,在委員任期屆滿(2024年7月31日)前的三個月提名,也就是去年的4月30日提出。政治界人士都清楚,藍白都有人想推名單,才有去年柯文哲在蔡英文卸任前見面,還傳出談到NCC委員的事,後來又說某位偏藍國立大學傳播教授被推薦,但最後都沒下文。 又吵了一年,行政院終於再提了新名單,而且選在委員任期已經過了滿一年的7月31日壓線送出來。行政院公布新提名的4位委員,指定成功大學資工所教授蔣榮先、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程明修擔任正、副主委,政治大學廣播電視所教授黃葳威,以及世新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羅慧雯擔任委員。根據行政院說法,程明修為國民黨籍,蔣榮先等3位提名委員為無黨籍。 這壓線名單,看起來又是綠營的友軍,就算說副主委是國民黨籍的,黃威威比較親藍,但也不是藍白陣營推出來的,藍白立委會買單嗎? 政界人士再從NCC未來四年要面臨的幾個大問題去幫執政黨想,這四位被提名人要如何面對並解決這些疑難雜症? 一位長期關心傳媒的立委說,NCC馬上要面對的媒體傳播界大事, 例如親綠的三立電視台投資中嘉有線電視,被檢舉違規轉賣股權給鏡電視的股東陳泰銘案,還沒結束;另外,台視、中視、鏡電視都在搶有線電視新聞48、59、60三個黃金頻位,一等就是4年沒消息;有線電視大老練台生送台視新聞台上52頻道,也拖延4年未決;超過4年的還有,與藍綠陣營都交好的中霸天台數科,它的新聞台申請案,仍掛在NCC的待決案中;甚至,中天新聞台2020年被從有線電視52頻下架後,正爭取復活,還有法案躺在立法院;更不用說大咖有線電視集團正在集結,要和官方的中華電信搶寬頻龐大市場 ,正在角力中。 這些影視產業大亨,不是電話直通高層,或是政治派系掌門人,再不然就是打通了藍綠白立委,也有在NCC內布滿眼線的。新的NCC被提名人過去經歷中,好像都和這幾件大事沒有什麼關係,他們了解業界的紛紛擾擾中的關鍵問題,還有有效解方嗎?而且,NCC10年來推動有關數位相關法案一事無成,這些都要靠執政者與NCC委員,在政治與專業中找出一條路,四位委員有辦法嗎?恐怕這才是藍白最關心的。 政治界觀察者說,NCC委員提名與審查,必須要在政治進退間作選擇,有堅持,也有必須妥協的地方,執政者如果一昧堅持,這4人怕也難過關。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