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心理師許皓宜:每個人內心都有56道陰影?

 【撰文:陳瑤蓉|攝影:AK photo|場地提供:SMOR GAFE 時墨咖啡】”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後。~海倫凱勒”

 急凍了幾天的台北,終於迎來難得的冬陽,在背光陰影的相伴,正適合與諮商心理師,也是作家許皓宜相約來談談新書《情緒陰影》的時候。

 這本書一月甫推出便立即登上博客來暢銷榜首,至今仍在新書榜上居高不下。然而,每年持續創作也時有新作品推出的許皓宜,卻語出驚人地說:「這本書寫完想封筆了!」這也難怪,相較過去的作品,這次她以整整12萬字的篇幅,聊情緒、談陰影,心神耗費之大可以想見。

 加上全書內容都是她親自「面對情緒」的心路歷程,願意如實呈現已不容易,但她說:書寫不是為了她自己,而是為了更多同樣「受情緒所苦」的人。

你用情緒想事情,還是用邏輯想事情?

 這裡有兩個不同的場景,讓我們一起來想想:

 場景一:終於等到遲到半小時的男友,妳的心情如何?儘管知道對方不是故意,原因可能是會議延後、塞車耽擱,卻還是忍不住責怪對方,沒把自己放在心上而大吵一架。

 場景二:被老闆、客戶盯了一整天,下班一回到家,看到孩子兩眼發直地盯著螢幕玩線上遊戲,那個死樣子看了就火大,不分青紅皂白劈頭就罵。

 「所有情緒讓你不舒服的時刻,就是陰影。」就像上述情景,情緒一來怎麼擋也擋不住。從事心理諮商多年的許皓宜,也誠實分享:「我從青春期就在想,怎麼擺脫情緒化這件事情。受情緒所籠罩的時候,當事人很辛苦,甚至很痛苦。」

 身為諮商心理師,曾負責「重案組」的許皓宜,經常得面對跳樓、跳海、鬧自殺的個案,這類危機案件處理多了,讓她明白:「造成這些遺憾的背後,都有情緒在折磨人。」

 剛從事諮商工作時,許皓宜曾經以為,成功的諮商過程就是要讓對方哭得唏哩嘩啦,這才表示有catch到對方的感受。慢慢的,她省察發現,所謂的諮商是人與人的交流,是陪伴對方覺察自己,而不是只有大哭一場。

 當然,哭也是一種方式,因為有些人是連哭都哭不出來的。她記得曾有一位男性,在父親過世後30年之間沒掉過一滴眼淚,他來找許皓宜,問自己是否有什麼問題?

 「是情緒,讓很多人受苦其中。」她說。

 傳統價值觀普遍認為,承認自己情緒有問題就是脆弱且沒有用的人,因此很多悲劇,像是自殺者,都有著無奈的情緒在心裡面。這些人有些是真的較情緒化;但也有相反的狀況,有些人則堅持自己是理性的。

 「能自覺自己是不是情緒化的差別,是在願不願意『承認』。過去一談到情緒,常常因為是壓抑或被壓抑,於是怪罪別人,認為通通都是別人害的我們變成這個樣子。」她語重心長地說:「有一天,當你願意承認種種情緒都在自己身上,那一刻,我們才會獲得解脫。」

《被討厭的勇氣》、《情緒勒索》,這些暢銷書反應了什麼?

 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許皓宜,總能用最簡單例子把心理學理論說個清楚,並讓人一聽就懂。

 她之所以成為諮商心理師,正是來自一次刻苦銘心的失戀。那次痛苦的領悟,源自她與男朋友吵架時都習慣性以「分手」要脅。終於,當她再一次提分手時,對方竟很乾脆的回答:「好!」這答案讓她相當驚訝,由於引發的「情緒」張力太強,讓她渴望能理出這事件的問題答案,她努力想用「邏輯」來搞懂到底發生什麼事?

 「最後我發現是自己的個性很糟糕,固執又瘋狂,又很難搞。」

 以自己為例,誠實與讀者分享心路歷程的她,也讓大家明白,原來就算是諮商心理師也會遇到和我們一樣的問題,會發生同樣的狀況,這樣的分享也讓許多人對這位像鄰家女孩般的諮商心理師更添親切感。

 提到這幾年被廣泛討論的《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許皓宜說,阿德勒是令人敬仰的心理學前輩,儘管從小就歷經悲慘人生,但他始終很正向,談的都是自卑與超越,「這概念非常棒,卻很難做到。所以,在很多場合我被讀者問到時,我會說,被討厭的勇氣很好,但是,我做不到。」

 她認為,阿德勒的理論被片面解讀。那麼要怎樣能才讓心理學更接地氣,更符合讀者的需要?

 當2017年傳來女作家自殺,還有許多因情緒失控而引發的悲劇事件,整個社會彷彿陷入集體哀傷的氛圍時,閱讀阿德勒的論述雖然讓社會充滿正向、光明的力量,加上「情緒勒索」名詞出現,在在看似讓許多人找到了出口,實則,在她看來卻是讓整個社會的情緒管理更為手足無措,甚至迷惘⋯⋯

 在「情緒勒索」熱議迴響時,她思考著:「過去我們只看到別人,然後委屈自己以求周全;問題是,當我們只看到自己,卻又只知怪罪別人。」

 從中,許皓宜開始重新思考,這一思考也讓她完成了《情緒陰影》一書,透過這本書,她希望能讓讀者理解:「不是只有看到自己,還有別人。」

 「陰影,是要我們回到自己的問題,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怪罪別人都沒有用,回到自己身上才會有力量,因為所有答案都在陰影裡面。每個人有各自的陰影,理解自己與別人,看到彼此不同的立場,不斷裂、不委屈,那是自由而不痛苦的過程。」

 她繼續說:「就像有些人在外面永遠彬彬有禮、進退得宜,但是一回到家,是個霸道男?還是像個瘋婆子似的對待伴侶的女子?這些情況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

榮格教你,如何做一個完整的人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當一個完整的人。」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這樣說,這個理論也是許皓宜新書的中心思想。

 一提到心中最尊崇的大師——榮格,她話匣子一開幾乎停不下來。

 「榮格跟大家熟悉的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依德曾是同事,後來因為理念不合分道揚鑣,陷入低潮的他開始做夢,看到幻覺(無疑就是有精神官能症)。但是他卻開始分析自已的夢境、幻覺,去命名、去對話。例如夢到同一個女生,他不只給以命名還與她對話,他以這樣的研究幻覺與形象,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學派……」

 聽許皓宜滔滔不絕地講述大師也瘋狂的故事,同時她也不忘回到主題:「遇到挫敗,一般人面對陰影籠罩時的反應不同,有些人選擇不看(就迎向陽光,認為都過去了,也無法改變什麼)。可是榮格,他卻轉身去面對陰影,並把情緒背後那些形象抓出來。如果,不把情緒背後的那些形象抓出來,是會被那些情緒和陰影給撕碎。」

 她又舉一例,遇到分手(離婚),一般人第一個反應通常是:「一定有第三者!」那是因為很多人無法接受個性不合的理由,或是聽見要自己好好冷靜的勸。正常狀態下,多數人會想盡辦法要確認對方「一定是愛上了別人」!這也就是一發生事情,許多人往往第一時間就想把過錯推給對方的情況。又或是遇到挫敗,便認為是他人對不起我們,其實這些都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我們想把陰影藏了起來。

 所以,榮格提醒我們,不能只看著光,也要記得陰影的存在。一味望著陽光,雖然能「不看見」陰影,但你也沒有機會看見陰影裡的故事有多精采了。

 許皓宜說:「我認為,面對陰影的過程,是淨空過程,能為心靈大掃除。」

陰影,也可以成為力量!

 走過自己的情緒陰影,在不斷自我覺察的過程中,如今的許皓宜更加活力滿滿。扮演著多重身分的她,不管是在諮商心理師角色裡,還是學校授課,或當廣播主持人、節目受訪者,還是為人妻、為人女,甚至作為一雙兒女的職業媽媽⋯⋯在各種不同角色中游刃有餘,大家也都認為她什麼問題都沒有。

 直到一場TED演講,她才揭露自己曾經失去孩子的痛:「那一刻,有種無法言喻的孤單,儘管親友都在身邊,但內心卻悲傷難止。」之後為了把孩子生回來,她做了許多努力,最後夫妻倆竟走到考慮離婚這一步。那一天,老公對她說:「一直以來,妳只看到自己的悲傷。」這一句話讓她頓悟,儘管夫妻日日朝夕相處,卻不知道什麼時候已和丈夫失去了「連結感」。

 對這樣的情緒斷裂,她慢慢剖析自己,找出兩個層次:

 層次一,是感受不到跟別人之間的連結,這就是情緒勒索的結果。

 層次二,是與自己過去的斷裂。這得不斷透過重複的覺察過程,讓「陰影,也可以成為一種力量。」她再三強調,面對自己與覺察的重要:「我們都得真實面對自己,是很重要的事。」

 「陰影,也是一種力量」,這背後有個假設是「陰影無所不在」,而你能做的,就只有面對。《與神同行》電影中有這麼一段對話:「你給他希望,萬一有一天他發現是假的怎麼辦?」地獄使者江林回答:「就是因為這種失落,人才會學習成長。」

 「即使面向陽光,要清楚陰影的存在,並相信自己的成長力量。」這是許皓宜透過這本新書想帶給大家的分享,以書陪伴,希望大家願意面對自己的陰影,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情緒陰影》使用說明:每個人心中,都有≧56個內在原型

 乍看到10多萬字的《情緒陰影》,讀者們先別望之卻步,或者想要一口氣看完,許皓宜特別親自教戰《潮人物》的讀者們,輕鬆閱讀並活用這本書。

 重要提醒,別急著比對書中的56種內在原型,不要自己去對號入座,或定義誰就是哪一種原型人物。先來聽聽許皓宜怎麼拆解整本書的架構:

 書裡共有56種內在原型,這是根據榮格不斷自我對話,再把大家共同的形象抓出來所設計而得,除了是一種新型態的識人學,也是一種辨識自己的學問。

 而這麼多的內在原型人物又可以分為四大類:受害者、破壞分子、偽裝小丑與內在小孩;所以,讀者一邊看便可能會覺得那個「小丑」好像誰,那個「皇帝」就是誰,或者自己就像其中的某一個。重點來了,其實我們身上都有這56種原型,甚至更多。先有這初步了解,接著,我們就能開始邁向這條「認識自我」之路。

步驟1:先測出你的情緒陰影面積有多大?

 一打開書,就會看到56則測驗題,不用遲疑,拿起紙筆,開始測驗。這裡還有提供網路版。

步驟2:畫出你的五角型(測驗結果解析)

 每個人的情緒陰影面積不一,直接看看解析說明。接著,就可以拿起本書。

步驟3:越高分就是你的弱點

 越是高分的情緒陰影,就選定那個章節作為閱讀的起始點,慢慢整理自己,從測驗中覺察。一天一篇慢慢看,不需要一次看完,記得完成自我練習。

步驟4:附錄很重要!

 教你如何情緒管理,還有表格教你怎麼把陰影變成自己的優勢。不管是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型,你都可以重新做選擇。

作者貼心小提醒:

 了解自己,了解發生在你身上的那些情感和觸動,這過程也許有點漫長,然而時間、感覺、經驗都是流動的,但不管是自我探索、情緒問題、親子問題,原本就不 是能用「馬上」二字去面對和解決的。

 透過這本書,希望能陪著每一位受到情緒困擾的你,看見自己人生的問題,重新穩定自己,把陰影變優勢,也讓生命變得更加從容。

 .本文經潮人物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潮人物網路平台(2018)         

 https://chewpeople.com.tw/counselor-erica/3/